張棟梁
摘要: 在課堂教學中,隨時可能發生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要處理好這些偶發事件,教師需要有隨機應變處置的能力,具有這種教育“機智”的素質。教師應變處置的教學機智并非生來就具有的,是通過后天不斷學習、積累而不斷豐富起來的,需要靠平時多留心努力培養才能獲得。
關鍵詞: 課堂教學應變能力教學機智
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原來沒想到或與原計劃未及的問題,遇到難以回答,或出乎意料的惡作劇。這種偶發事件是難以避免的,處理得不好就會影響教學效果。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就要有一種隨機應變處置的能力,具有這種教育“機智”的素質。這要求教師及時推測學生心理活動,采取相應的措施,能動地改變原計劃,控制調節教學過程,從而靈活有效地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
一、教師應變處置的教學機智并非生來就具有的,是通過后天不斷學習、積累而不斷豐富起來的,需要靠平時多留心努力培養才能實現。
教師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培養自己的應變處置能力。
1.積累豐富經驗
實踐證明,教師教學經驗越豐富,就更容易表現出應變處置的教學機智。因此,在教學中,隨時做一個有心人,注意不斷積累、借鑒經驗,這是具備應變處置的教學機智的前提。
2.積累廣博知識
應變處置的教學機智需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準確的判斷力、靈活的思維能力,這些是以具備廣博知識為前提的。教師要在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上,不斷學習,研究本門學科的前沿最新成果、最新知識,學習和掌握教育學心理的理論,完善能力結構,還要學習自然科學知識,具有廣博的知識。語文教師必須勤讀書,不斷豐富、更新知識,提高業務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夠面對課堂突發情況,準確判斷,急中生智,果斷決策,迅速妥善處理,做到真正隨機應變處置。
3.培養冷靜的自制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的成功有40%的智力因素,60%的情感因素。一旦發生問題,則必須克制自己的情緒,用冷靜理智駕馭感情,保持冷靜,不驚慌失措,切忌頭腦發熱,意氣從事,感情處理。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積極思考對策,妥善地消除或控制意外事態的發生和發展。無論發生什么情況,教師都必須積極思索對策,力求變被動為主動,做到機智靈活,隨機應變,絕處逢生,柳暗花明。
4.培養有效的調控能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面對突發事件應保持冷靜的頭腦和穩定的情緒,迅速判斷事情的性質,思索處理的辦法,盡快維持課堂秩序,把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活動引導到正常的教學上。教師的調控能力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調控學生聽課的思維活動,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的興趣;二是調整教師講課的速度、方式、步驟和環節,保持傳遞知識信息的渠道暢通無阻。心理學家指出,外控的行為動機,會經過一個內射的過程,才會完全內化,自發調節自己的行為,實現外控和行為的內化。
二、反思課堂上應變處置常常出現的失誤。
1.不能沉著冷靜
課堂上,意外事件一發生,就沉不住氣,慌了手腳,不能沉著冷靜處置。教師在應變處置的時候,首先要沉著冷靜,保持清醒的頭腦。因為教師的機智常常是在冷靜、心平氣和的良好心理狀態中產生的。無論發生什么事,教師都應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才有利于果斷準確作出反應。教師要迅速敏銳地觀察了解發生的事情,及時做出正確的判斷,采用相應的措施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堅定自信的話語中明白道理:在寧靜和善、關懷說服之中受到感染,從而更好地接受教育。
2.不能運用好批評藝術
課堂上對一些意外事件的處理,要求教師運用好批評的藝術。說話批評要說服誠懇,柔中有剛。既要毫不含糊把問題的實質挑明,又不要火上加油,任矛盾激化。但部分教師在應變處置時,要么是大聲訓斥,一顯“聲威”,要么是嚴厲批評,言辭尖刻,使人難堪。這樣會使學生對你的教育本領失去信心,有時不妨把語調壓低些,顯出你的鎮定自若。批評應注意使學生樂于接受,批評時,要盡一切可能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批評行為,肯定本人;批評此時行為,表揚一貫表現。
3.不善用幽默武器
在應變處置時,不善運用好“幽默”這個武器。要么長期板著一張臉,嚴肅得使人害怕;要么庸俗,低級趣味,造成不良影響;要么指責訓斥,語言刻薄,沒完沒了。教師運用好幽默武器是很有價值的,它有助于緩解緊張,活躍氣氛,使學生在笑聲中得到啟迪,受到教育,感受到師生間親切愉快、協調合作的內在美。如夏天時,老師背對著學生板書。學生大笑不止,老師莫名其妙,原來是褲子上有一個洞。不應該批評,事情已發生,不吭聲又覺得尷尬。他沉思片刻,轉過身笑著說:“天氣熱,怕影響講課,老師想開個‘窗戶涼快涼快,可不小心又開錯了地方。同學們,你們可要忍著點,千萬不要跟我學。”笑聲結束了,又開始了新的學習。幽默既園場解圍,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暗示同學們不要怕熱聽好課。
4.缺乏豐富的知識
課堂上的意外事件,特別是屬智力因素知識性一類的意外事件的處置,是以豐富的知識作為基礎的。教師的機智來自豐富的知識和經驗,當今時代的發展和學生的實際,要求教師的影響能深入學生活動的一切時間,這就要求我們應具備更廣闊的知識和能力,不斷開拓自己的知識領域,不斷更新和充實各方面的經驗,豐富知識和經驗。我們還要學會反省內省,對自己或周圍發生的事,隨時問個為什么,仔細想一想;這事我該不該這樣做?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為什么這樣處理?好在哪里?不足在什么地方?還有沒有其他方法?一堂課下來,如發現自己情緒不佳,你不妨問一問自己:我為什么讓自己所教的學生左右了自己的情緒,是什么內在因素激化了自己情緒的反應。經常反思反省,是教師機智形成的又一途徑,它能使教師不斷提高自己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逐步成熟起來,搞好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