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善紅
摘要: 美術新課標的出臺推動新一輪課堂改革,注重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培養,注重美術課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強化學生美術素養的培養。在美術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情景教學,在營造學生情感共鳴的氛圍,啟迪形象思維,發展想象力,開發智力,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的思維品質與能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 新課程標準情景教學美術課
美術新課標的出臺推動新一輪課堂改革,注重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培養,注重美術課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強化學生的美術素養的培養。在美術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情景教學,能夠營造學生情感共鳴的氛圍,啟迪形象思維,發展想象力,開發智力,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的思維品質與能力。在美術教學中,精心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在各種情感環境中感知、認識、理解、訓練,思維和智力活動始終處于興奮狀態,加深對問題、內容的認識和不斷創新實踐的探索。
一、貼近教材,創設情境
如在學習服裝色彩設計時,教師挑選了兩位自愿報名參加表演的同學,請她們穿上有特色的服裝表演:一是把學生直接引入服裝色彩設計的氛圍中。二是在學生的興趣盎然的知識探究中把學生的視野拓展到觀察生活、感受生活中服裝美、熱愛生活、美化生活的高度。這樣水到渠成地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完成了情感升華。
二、貼近生活,模擬情景
如在講色彩的情感效應時,首先從色彩的情感入手,體驗色彩給人的心理感受。只有體驗了這些感受,學生才能面對美麗動人的景物或事物進行豐富而自由的暢想,從而恰當地運用色彩語言。課堂上,展示了一片大的紅色塊,讓學生感受聯想到了什嗎?頓時,課堂上活躍起來:有人想到太陽、火焰、血等,有一種溫暖感;有人想到消防車、紅燈、危險標志等;還有人想到大紅喜字、對聯、大紅花,有一種喜慶愉悅感。一塊紅色會想到那么多東西,能引發那么多不同的感受與想法,運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獲知了其他顏色的色彩情感。緊接著對創作目標進行聯想并討論,要求學生對四季進行聯想并用短語概括,思考用什么顏色表現更合適?經過討論產生了如下結論。
春天—春光燦爛—乍暖還寒—生命復蘇—以草綠色或淺紅色為主色調
夏天—赤日炎炎—郁郁蔥蔥—生機勃勃—以深綠色為主色調
秋天—收獲季節—天高云淡—草木凋零—以黃色或天藍色為主色調
冬天—滿目蕭條—白雪皚皚—天寒地凍—以白色或灰色為主色調
在接下來的練習中,學生自然用不同的色塊表現出自己對四季的感受,效果很好。
三、一句話,巧設問題情境
夸美紐斯曾說:“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和求學的欲望激發起來?!币虼?,在美術教學中,通過一句話營造一種生動有趣的、具有吸引力的學習氛圍,創設情景交融在一起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充滿自信地參與學習之中,使學生的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有機結合,從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如在講色彩三原色時,告訴學生三原色就是紅、黃、藍三種顏色,自然界中其他顏色都是它們調配出來的。聽完這些話,有的學生點頭贊同,有的學生半信半疑,這時,我取出事先準備好的三個瓶子,分別是紅、黃、藍三種顏色,然后邀請那些半信半疑的學生上臺,將它們相互調配。當學生看到黃色的液體倒進藍色的液體中,變成了綠色液體;紅色的液體倒進藍色的液體中,變成了紫色液體時,同學們都不由得驚呼。這種富有趣味性的方式一下子就引起了學生的共鳴,產生了探究的興趣,教師通過設置疑難問題讓學生相互交流解決問題,動手嘗試調色,從中發現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故事聯想,創設情境
在講文藝復興時期作品時,首先在屏幕打開丟勒的《祈禱之手》,其影響力超過其他任何作品,原因是這幅畫的背后有一則愛與犧牲的故事:這是丟勒哥哥的手,為了讓丟勒完成他的藝術之夢,自己放棄學業在礦場工作了四年,長期勞動使他的手變動粗糙、畸形。當丟勒學有所成讓哥哥實現自己藝術夢想時,哥哥的手已經沒法拿畫筆了。為了補償哥哥所做的犧牲,表達對哥哥的敬意,一天,丟勒下了很大的工夫把哥哥合起的粗糙的雙手刻了下來。他把這幅偉大的作品簡單地稱為“雙手”,然而,全世界的人都立刻敞開心扉,瞻仰這幅杰作,把這幅愛的作品重新命名為“祈禱之手”。講完這個故事后同學們無不為之動容。每一幅名作品背后都有動人的故事,接下來學生積極投入其他作品欣賞中。
教無定法,在美術課上只要我們多注重設計情景并滲透到教學中,就可以潛心造景,怡情啟智,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不斷創設各種情境,美術教學就會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尹少淳編.美術教學研究與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
[3]馬樟根著譯.李吉林與情境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