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基層央行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監督,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因此,如何加強對領導干部權力的監督,是基層央行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闡述了基層央行領導干部監督取得的成效以及現狀,就如何整合監督資源、建立評價標準、推行民主決策、拓寬監督渠道等領導干部監督方式,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央行領導干部監督現狀思考
領導干部的監督,就是對領導干部履行崗位職責情況的督導與檢查。加強對央行各級領導干部的監督,是中央銀行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增強中央銀行公信力的要求,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2008年1月24日,在中國人民銀行紀檢監察工作會議上,周小川行長強調指出“要加強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的監督,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增強監督意識,做堅決執行黨的政治紀律、財經紀律、廉政紀律的模范,在人民銀行系統起表率作用,在金融系統樹立良好的形象,恪盡職守,廉潔勤政,不斷提高中央銀行的公信力”。由此可見,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監督管理,又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基層央行領導干部監督取得的成效
對領導班子的主要負責人,以及掌管人財物部門、行政執法機關和關鍵崗位領導干部的監督工作,是當前基層央行領導干部監督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從嚴治黨、治理好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關鍵環節。近年來,基層央行積極貫徹“預防為主,查防結合”的方針,加大了案件查處力度,強化了干部監督、考核力度,開展了領導干部履職審計,就領導干部履行職責的效率、效果、經濟性進行了客觀評價,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領導干部服務意識、責任意識明顯增強
近年來,央行落實了民主集中制原則,就內審領導干部履職審計、離任審計、紀檢監察巡視、執法監察等查處問題落實了領導責任,促使干部工作重心下移,自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開展工作,增強了領導干部工作的責任感、服務意識。
(二)領導干部廉潔意識明顯增強
通過監督,對基層重大項目資金使用情況、集中采購情況、干部選拔考核情況等進行全過程監督,對一些干部的不作為、亂作為等情況進行誡勉談話直至作出黨政紀處分,強化了領導干部的廉潔意識,有效地減少了腐敗行為的發生。
(三)領導干部考核評價體系逐步健全
制度的建立完善及執行是預防、發現、懲處領導干部腐敗的有效措施,央行監督部門及時分析和總結領導干部監督工作經驗,形成一些好的制度。如,民主生活會、職工代表大會、領導班子年度考核、述職述廉、領導干部離任、履行職責審計等制度,健全的制度,促使基層央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體系逐步健全。
二、基層央行領導干部監督的現狀
(一)監督資源豐富,整合利用不足
一是監督體系健全,卻各自為政,監督整體合力得不到充分發揮,監督效果不盡如人意;二是制度體系健全,卻不能相互銜接。近年來,基層人民銀行負有監督職能的部門均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領導干部監督管理制度,但多數是由各監督部門獨立制定,缺乏相互銜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監督制度的有效落實;三是人力資源豐富,卻缺少協作。由于監督人員在業務方面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且隸屬不同的監督部門,難以發揮人力資源的最大使用效能;四是監督信息豐富,卻難以共享。由于監督信息僅在監督部門和被監督部門之間傳遞,其他監督部門,難以真實地了解相關信息。
(二)監督手段多樣,卻各有局限性
一是內審監督存在人情局限、整改局限。內審部門開展了領導干部離任審計、領導干部履行職責審計,由于審計人員與領導干部彼此較為熟悉,且內審部門僅有監督職責,沒有相應的處理權限,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監督的效用;二是執法監察部門存在職權局限。由于同級黨委對紀檢監察機關享有絕對支配權,且一些領導干部的問題,往往是通過群眾舉報、有關部門反映獲得的,由于職權局限,紀檢監察部門工作上處于被動。加之紀檢監察部門人員少,難以對各項具體業務做出深入全面的監督檢查;三是組織部門存在監督職責定位不清,分工不明。在監督內容方面,存有組織部門主要是監督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錯誤認識,在監督方式方面,存有干部監督就是像紀委辦案那樣接處信訪件、就事論事的誤區,導致干部監督部門職責定位不清,分工不明。
(三)監督方式落后,成效受到影響
目前,基層央行監督部門在實施監督時,基本上還是傳統方法、手工操作。面對日益發展的金融新業務和突飛猛進的信息技術,原始的檢查方法和現有的檢查工具已顯現出蒼白無力和較為滯后的狀態。如內審部門在開展領導干部履職監督檢查時,面對每年近千本的憑證、賬簿等資料,采取手工監督方式,只能抽查的方式,監督質量很難得到保證。
三、基層央行領導干部監督的有效途徑
(一)整合內部監督資源,構建“大監督”體系
1.組織機構。從地市中心支行的實際情況來看,構建大監督機制,可以成立“監督管理中心”,“監督管理中心”由一名行領導分管,下轄紀檢監察、內審、事后監督組織、綜合管理辦公室四個部門。其中,綜合管理辦公室負責日常組織、監督項目安排及資源統籌、協調、管理工作,其他三個部門按專業不同分工協作。
2.運行方式。一是分工。分工是指日常監督工作根據專業分工各負其責。內審部門應在審計項目促進基層人民銀行整體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的提高;事后監督中心則重點實施對重要憑證、賬務要素、事項和活動等的監督;紀檢監察部門在日事務辦理過程加強防范,從而減少或制止問題的發生;二是合作。管理辦公室負責匯總監督部門監督情況,當有檢查項目或任務時,由綜合監督管理中心辦公室負責安排部署、組織協調、監督管理,統一調配監督人員。
3.制度建設。一是制定《“大監督”操作規程》;二是建立協調運行機制。各部門應將年初的檢查計劃報管理辦公室,由管理辦公室統一協調、統籌安排,避免重復檢查。
(二)探索多元化、經常化的評價標準,客觀評價領導干部
1.研究探索履職業績指標。制定考核領導班子不同崗位、不同級別、不同專業的履職指標體系,體現不同崗位的差別,解決因指標缺乏差異性而導致考評結果失真的問題。
2.研究探索考核指標的定性和定量評價。對于不能量化而需要定性分析的評價指標,以制度規章為標準,以定義的方式進行評價。對于可以量化的內容,研究探索領導干部履職考核指標體系,指標要圍繞著貨幣政策的貫徹執行、維護金融穩定、提供金融服務等核心職能,體現國家宏觀金融經濟政策的效益以及創新金融服務的措施等,體現履職的全面性和合理性,體現領導干部履職的效果、效率以及產生的社會效益,評價過程要制定嚴格的工作流程,實現可操作性。
3.研究探索干部監督成果的應用制度。把監督結果作為調整領導班子和干部選拔任用、職務升降、獎勵懲處的基本依據,體現監督成果運用的剛性要求。
(三)改進監督部門監督形式,推行“陽光作業”
1.改變內審監督方式,突出監督效果。一是內審監督以下查一級和異地交叉檢查為主,使內審工作更加超脫,從根源上解決內審人員的后顧之憂;二是內審部門在監督檢查的過程中,要做到寓監督于服務中,多提一些推動部門業務發展的建議,獲得被監督部門的理解、配合和支持。
2.改進執法監察的監督運行方式,強化監督制衡。一是改進監督運行方式,拓寬監督范圍。打破領導干部監督工作相對封閉的格局,步入開放式的監督軌道,監督的范圍從干部的工作圈向生活圈、社交圈延伸。二是強化監督制衡。建立完善監督部門協作機制,減少紀委對同級黨委的依附性,保證紀檢監督的權威性和有效性。
3.拓寬組織部門監督信息收集渠道,提高監督效果。在設立舉報信箱、舉報電話、網上舉報電子郵箱和聘請干部監督信息員的基礎上,注重將被動地“等”信息與主動地“取”信息相結合,做到“門診、出診、巡診、會診”四結合。
4.讓“陽光作業”進入“權力運行”。一是對涉及人、權、事等重大敏感問題,在不泄密的情況下,都要公開透明。在內容上如實向廣大群眾交底;在范圍上涉及哪一級就公開到哪一級;在方法上要按組織步驟逐級公開;二是讓群眾公論進入“權力決策”。要自覺做到“一先一保”:一先就是用人辦事要先過群眾關,一保就是要保護群眾參與監督的積極性。三是建立領導干部相互監督責任追究制度。如果有領導干部發生嚴重問題,不僅要處理當事人,也要追究黨政領導及相關領導成員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周安和.構建和完善基層央行“大監督”機制的若干思考[J].金融電腦,2008(02).
[2]黎和貴,黃守成.基層央行構建“大監督”機制的設想[J].中國金融電腦,2005(11).
[3]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管理績效審計課題組.人民銀行管理績效探析[J].中國內部審計,2008.
[4]焦培進,張瑜亮.對領導干部履行職責績效審計的思考[J].河北金融,2007(09).
[5]盧米.基層央行開展領導干部履職效率審計的經驗及建議[J].中國商界,2008(08).
作者簡介:郭春慧,中國人民銀行德州市中心支行,經濟師。
(責任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