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涼水 何天揚
【摘要】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幾乎沒有哪個經濟體得以幸免。這一輪的金融風暴,對我國經濟造成了較大的打擊,給眾多企業帶來了困擾,特別是對民營企業。后金融危機時期下的民營企業亦是步履維艱。在當前“國進民退”的現象下,民營企業要如何突破“封鎖”、做大作強,值得探討。
【關鍵詞】后金融危機民營企業現狀對策
2008年過后,迎來了“后金融危機時期”。這個時期對于民營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此次金融危機給我國的民營企業留下一記重大傷疤。4年后的今天,我們的民營企業是否安好,是否已恢復元氣?承擔全國就業總人口70%以上的民營企業,其生存狀況并不容樂觀。
一、我國民營企業現狀
據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11年度《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形勢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9月,全國登記注冊的民營企業已超900萬家,同比增長14.9%;注冊資金總額近25萬億元,同比增長38.6%。其中上市的企業已突破1000家。這些數據表明,我國民營企業實力不斷增強,綜合競爭力穩步上升,在國民經濟中地位更加突出。
(一)民營企業發展的融資問題
由于我國特有的經濟體制,民營企業融資并不容易。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國外市場萎靡,訂單急劇下跌,導致眾多以出口為主的民營企業應聲倒下。因為在內銷不足、出口不振的情況下,他們的產品嚴重滯銷,造成資金回籠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急需資金進行產品、設備升級等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然而,企業向銀行融資并不容易。在這種情況下,民間借貸(利息通常為銀行的數倍)欣然走紅,部分企業隨即轉向民間借貸這一“綠色”通道。這些企業得到貸款后,面對高額的利息、萎靡的市場局面,在經濟形勢不確定性增大的情況下,再次遭受重創,資金再次緊缺,無法償貸,企業紛紛倒閉。
(二)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問題
在我國,政府規章制度煩瑣,稅費較高、制度相對不完善,加之政府規則透明度不夠,權力運作缺乏有力的監督,導致腐敗問題,這無形中加重了企業的負擔。在我國,很多重大的政策扶持都給了國有企業,有些國有企業依靠其壟斷地位擠壓民營企業。如2005年發生的第一起民營企業維權案:陜北油田產量少,成本高,不賺錢,所以讓民營企業進入(根據“非公36條),民營企業經營績效提升后,賺錢了,結果被收歸國有;金融危機后國家出臺的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中,中小民營企業得到約3.7%的銀行信貸,大部分給了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這是極為明顯的政策傾斜。
(三)民營企業發展的匯率敏感度問題
金融危機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累計升值達到20%左右,這對我國的出口造成極大壓力。人民幣升值后,如果要維持之前的人民幣價格底線,用外幣表示的出口產品的價格將有所提高,這會削弱其價格競爭力;而要使出口產品的外幣價格不變,則勢必減少出口企業的盈利空間,對出口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造成沖擊。目前,我國大多數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利潤大約在3-5%之間,如果不能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任其快速升值,那么企業將面臨虧損,甚至倒閉的風險。
這三個問題便是民營企業在后金融危機時期面臨的主要問題。
二、民營企業未來發展對策
思則變,變則通,通則靈。不進行變革,只有死路一條。當前,我們的民營企業到了改革的非常時期。只有找到對策,對癥下藥,才能長足發展。
(一)完善資金鏈,儲足備用金
買方付款不及時或拖欠,增加了企業收款風險,致使企業信用風險程度明顯加大,特別是從事國際貿易的民營企業,這直接造成企業的資金周轉困難。基于此,企業應大力投保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為企業出口外貿生意系上“保險帶”,同時可提前收匯,預收貨款,完善整體資金鏈;在資金充裕的同時,要留足儲備金以備不時之需,確保資金周轉順暢;與多家金融機構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減少對單一金融機構的依賴。
(二)對話政府,獲取信息
當前我國政府職能逐步轉變,為企業服務成為政府的服務范圍之一。所以企業應該積極與政府溝通、交流,以獲取第一手信息,取得對稱的市場信息和最新的政策走向,不至于在茫茫市場中迷失方向;通過與政府的溝通,取得政府的支持,發展自我。
(三)適時調整出口貿易戰略
后金融危機時期,世界經濟局勢不明朗,二次探底的危險仍然存在,以及歐美等國的高失業率,這都警示企業應適時調整出口貿易戰略,及時調整出口結構,不斷探索、開發新興市場,同時放眼國內市場,擴大企業產品的內銷份額,減少對外依存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人民幣匯率波動帶來的損失。
(四)自主創新,綠色發展
后金融危機時期,面對日趨白熱化的競爭,只有搞好自主創新,向創新型產業邁進,通過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不斷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吸取金融危機的教訓,調整產業結構,廢疾除弊;創新思維,優化管理。企業家應轉變思路,解放思想,打破家族管理模式,引進高端人才,唯賢是用而非任人為親;注重企業文化的培育,用文化武裝員工,在精神上擊敗對手……只有搞好自主創新,綠色發展、科學發展,才能取得長足進步。
三、結語
后金融危機時期,國內、國際經濟變幻莫測,企業要定位好自身,認清局勢,找準突破口,帶動新一輪的跨越式發展,不斷壯大自我,長足發展,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郎咸平.國進?民退![R].財經郎眼,2010(09).
[2]王清.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J].商業時代,2011(33).
[3]應祖備,林俐,邱祝.金融危機對民營企業對外貿易影響的評價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1(03).
作者簡介:尤涼水(1990-),男,漢族,福建省泉州人,現就讀于福建農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本科在讀,金融學專業。
(責任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