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理工科學生的英語知識面比較狹窄,對于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和風土人情關注不夠,特別是在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社交溝通能力、觀察認識問題的能力等方面都存在非常大的缺陷。因此,在理工科學生英語教學過程中,英語文化背景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引起高校教育者的足夠重視。
一、加強理工科學生
英語文化背景教育的意義
理工科學生通常邏輯思維較強而形象思維較弱,他們對英語學習的態度總是表現為被動,許多人只是為了獲得必要的學分而勉強參與學習。除了英語教材之外,他們很少主動閱讀有關西方文化背景的著作和文章,很少會選擇英語小說散文、西方國家歷史、西方藝術欣賞等人文色彩較重的課程。結果,理工科學生經常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出現“知識無活力化”的現象,如同死水一潭,只是機械地面對一個個單詞和句子,并由此間接導致個性思維的麻木與偏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學習過的英文知識不能得到有效地使用,只留下片段的短暫性記憶。這種現象的發生與高校當前落后的教育理念有關,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偏重于知識的簡單記憶而不是利用知識去培養探究的精神和思考的能力。整個英語學習過程中缺乏一種積極的自我學習的動力,缺乏一種探究知識的良好氛圍,這便極大地削弱了理工科大學生的主動性和好奇心,使他們缺乏堅定的信心和頑強的意志深入鉆研英語學習材料。
因此,在理工科學生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很有必要加強對他們的英語文化背景教育,其主要意義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可以有效培養理工科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促使他們博覽群書、追根溯源,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和視野,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為未來不斷進行科研創新提供豐富的理論源泉;二是可以使理工科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逐步養成勤奮好學、不恥下問的良好學習習慣,摒棄簡單機械的知識記憶方式,不斷培養自己的觀察想象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動手探究能力,構建起良好的智能結構;三是可以形成既理性嚴謹,又活潑浪漫的思維平臺,達到不同學科間知識體系的相互融通,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與想象力。
二、理工科學生英語
文化背景教育的主要內容
理工科學生應具備一定的英語人文背景知識。比如通過了解西方語言發展史,可以熟悉和知曉特定英語詞匯、語法的來龍去脈,便于隨后的記憶、掌握和應用;通過了解西方文學概論知識,可以增強人的審美情趣和拓寬人的視野思維,更加游刃有余地理解和運用英語表達方法;通過了解西方哲學概論知識,可以比較東西方人們的不同思維方式,更加冷靜地運用恰當的價值觀指導今后的科研工作;通過了解西方科技進展知識,可以熟悉和運用常見的科技英語詞匯和表達方式,提高今后閱讀英語科技文獻的巨大興趣;通過了解西方歷史文化知識,可以查知近幾百年西方社會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及其對科技發展的客觀影響,思考潛心進行科學研究所應具備的必要外圍環境;通過了解西方法律文化知識,可以了解西方社會在科技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科技成果的迅速轉化方面取得的探索和嘗試,深刻感知到法律在保護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果中所取得的先進經驗;通過了解西方藝術文化知識,可以熟知西方社會追求藝術浪漫之美的有益嘗試,為自己大腦中勾勒未來無限的藝術美景增添靈感;通過了解西方宗教文化知識,可以明白西方民眾在抗爭宗教思維束縛和追求科學真理方面所進行的可歌可泣的不朽精神,更加自愿踴躍地走上獻身于科學研究的探索之路;通過了解西方道德文化知識,可以有效區別先進和落后的人文道德觀念,加強自身的道德責任感。
當然,同“無國界”的科學思想相比,英語文化背景知識中總是帶有很強的民族色彩和個性特征,重在定性感悟,強調體驗把握,且與特定的文化歷史相聯系,是與科學研究方法中特別強調精確性與普遍適用性的特征存在一定差異的。因此,面對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理工科學生有必要分析和探究其有益的成分和落后的成分,對有益的成分善于借鑒和學習,對落后的成分善于摒棄和舍掉。
三、加強理工科學生
英語文化背景教育的途徑
綜上所述,如果理工科學生對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極度缺乏,就會逐漸演化為其未來良性健康發展的重要障礙。因此,加強理工科學生英語文化背景教育,應該是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需要刻不容緩進行解決的大事。基于此,本文擬提出以下三種途徑來加強理工科學生的英語文化背景教育。
一是要改變理工科學生現存的英語課程學習觀念,改革課程體系設置。要通過課程體系的有效優化,將他們從以往單純注重學習英語的詞匯、語法和閱讀等方面逐步解脫出來,適當增加有關西方國家的文學、歷史、藝術、哲學、經濟、管理、法律、宗教、倫理等方面的知識內容,使他們能夠對西方文化有一個全面和理性的正確認識,并在科技與文化的相互交流中得到有效平衡,使英語學習成為促進科技知識掌握的良好平臺和媒介。
二是要改變英語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引入先進的教學模式。在傳授英語語言技能的同時,還應該通過文章向學生介紹英語國家的如人文歷史、風土人情等有關文化背景知識,并且努力在日常教學與生活中表現出較高的知識水準和人文涵養,在言談舉止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理工科學生深切意識到擁有必要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重要性。
三是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英語文化活動。對于理工科學生的英語教學,要構建一個人人愿意參與、個個踴躍參加的英語學習環境,通過英語知識競賽、英語演講辯論、英語趣味講座等各種活動的開展,使他們的英語學習如虎添翼,甚至從日常生活中學到的英語知識遠遠多于從書本中學到的英語知識,形成善于學習和精于學習的良好習慣。
語言與文化存在互相滲透和緊密相連的關系,如果想要學好一種語言,就必定要對使用這種語言國家的文化必須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加強英語國家文化背景教育,不僅可以幫助理工科學生激發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使他們領會和掌握英語這門國際通行的語言,提高其語言理解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歡,逯曼.開設“英美文學”選修課,提高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質[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9).
[2]李淑玲.理工科大學生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調查及其啟示[J].中國電力教育,2009,(14).
[3]任風雷,郝國祥.元認知和情感策略對理工科大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4).
[4]吳麗林,王菲.理工科大學生英語學習風格與教學策略關系研究[J].外語界,2009,(5).
(作者簡介:王芳,蘭州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