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金融活動的發展,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和貨幣與金融統計體系 MFS也在不斷修訂和完善。新版SNA在金融公司分類方面做了較大幅度的修訂。該分類直接影響各核算賬戶的結構,并且關系到分析一國信貸和廣義貨幣總量,進而推行的貨幣政策及金融穩健等基礎問題。本文就兩者關于金融主體分類的若干問題進行比較與探究。
【關鍵詞】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貨幣與金融統計金融公司分類
一、2008 SNA 金融公司的分類
(一)基本思想和原則
08 SNA區分金融中介機構、金融輔助機構和其他金融公司。在分類框架中首次納入其他金融公司,將其定義為“是提供金融服務、但其大多數資產或負債并不在公開市場上交易的機構單位”。首先金融創新帶來的金融活動復雜化致使分類邊界更加模糊,其次在此之前也沒有其他核算體系給出關于部分非盈利機構歸屬至金融部門的具體操作,上述兩項原因客觀上要求提出新的概念以填補金融公司分類的這一缺口。
(二)具體劃分建議
08 SNA是把金融公司劃為金融中介機構、金融輔助機構和其他金融公司。根據金融機構活動類型和負債的流動性,將金融機構部門從五個部門改變為九個子部門。在原有基礎之上增添了貨幣市場基金、非貨幣市場投資基金、限制性金融機構貨幣貸款人三個子部門,并且對九個子部門進一步的細分提出了細致全面的指導性意見。
二、MFS金融公司的分類
(1)分類的基礎依托:按不同金融機構在貨幣創造過程中的不同作用劃分。這是貨幣與金融統計的獨到之處,具體可劃為兩大類:存款性金融機構和其他金融中介及金融輔助機構。其中,前者可以通過自身的資產負債規模直接影響全社會的貨幣供應量,后兩者雖然可以吸收某些存款,但其創造貨幣的能力很低,明顯區別于存款性公司。
(2)操作性強,對特殊情形的討論更加深入。MFS在某些主體識別的問題上,如保險公司和金融擔保公司的區分給出了較為詳細的準則:①擔保公司沒有構成保險技術準備金的明確的資產總庫;②擔保公司不再表外記錄頭寸;③擔保公司受到的監管可能與保險公司不同;④擔保公司可能只限于特定種類的金融交易。
三、SNA與MFS金融公司分類的比較
(1)兩個核算體系在對金融公司部門劃分時的第一個層次的區別比較明顯。08 SNA較之前版本改變較大,按照活動同質的標準將金融公司劃分為金融中介機構、金融輔助機構和其他金融公司;MFS立足于貨幣創造的過程,著重強調存款性公司在整個金融體系中的重要性。兩者間的差異反映了其核算目的的不同:SNA以社會再生產理論為基礎,全面核算再生產的條件、過程與結果。MFS以金融理論為依據,側重于金融性公司部門內部的存量流量核算。
(2)兩個核算體系互相學習與借鑒,對于金融部門的分類有逐漸融合的趨勢。08 SNA對金融監管機構的分類借鑒了MFS 2000的做法,將其歸入金融輔助機構。下面討論信托機構的分類問題。MFS中,第一,信托不被視作單獨的機構單位,而是被并入控制信托或從信托中受益的單位。判斷標準有二:①控制,有建立或依法管理信托的單位形式,或②收益狀況,從信托收入或信托服務中收益的單位。第二,當建立信托的單位所屬的部門不同于受益者所屬的部門時,MFS做了細致的討論。第三,兩個重要例外,第一個是用來從事某種金融中介業務的信托(證券化、有抵押的證券發行和投資總庫),如果沒有其他的單位對有關的組合實行控制,且如果忽略這些金融信托將會導致金融賬戶出現嚴重差異,那么這類信托就視作單獨的單位。第二個例外是在國外組建的信托,這類信托可被視作外國的準公司,但只有在特殊的情況下才應該對這類信托做這種處理。而08 SNA建議將信托機構視為準公司。但如果一個信托機構事實上充當了公司的SPE時,只要該信托機構與其母公司是同一經濟體的常住單位,就不能將其視為單獨的機構單位,而應與其母公司合并。此外對于被住戶和非營利機構所有的信托機構,SNA并沒有進一步澄清其特征,以及其資產何時應視為屬于獨立的單位、何時應與其所有者的資產進行合并。
(3)08 SNA對其九個子部門進一步的細分提出了更全面的框架,這體現出當今貨幣金融體系迅速變革之下的時代要求。MFS作為貨幣與金融統計的具體指導,是SNA的補充和細化。然而,基于93 SNA 編寫的MFS 2000相比于新版SNA出現了一定的滯后性,08 SNA中的諸多創新內容將給MFS的修訂提供前瞻性和建設性的框架。例如對一級分類項目“其他金融公司”的引進,金融公司進一步分解從而將非營利機構單位顯示為單獨的子部門,以便于得到非營利機構的衛星賬戶。此外,金融公司分類作為編制和呈報貨幣與金融統計的一個重要方面,需與有關貨幣定義的有機聯系起來。金融市場結構的演進與變遷左右著貨幣與金融統計乃至國民經濟核算的走向。新版SNA中增加貨幣市場和非貨幣市場投資基金就是很好的例證。08 SNA在對金融部門進行重新分類時正是出于對金融機構活動類型及其負債的流動性方面的考慮,才將此項獨立出來,這進一步體現了在金融創新的大背景之下,自金融危機以來對統計體制改革和金融穩定監測的迫切需要。
參考文獻
[1]雷敏,聶富強等.論貨幣與金融統計體系中的金融公司分類[J].統計與決策,2003(10).
[2]劉偉.2008 SNA關于統計單位和機構部門修訂的創新及啟示[J].統計與決策,2011(08).
作者簡介:楊君(1992-),女,漢族,就讀于西南財經大學統計學院,研究方向:統計學。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