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中國1990年到2009年間的保費收入、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人口數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這六個變量,對影響中國保險業發展的各因素間的長期均衡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并結合我國保險業現階段情況,對我國保險的發展和規范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保險業發展影響因素協整檢驗長期均衡
一、引言
保險業是金融業四大支柱產業之一,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保險的經濟助推器和資金融通作用,使得保險業的成長保障和促進經濟平穩運行,增強了資本市場的活力,支持了國家相關產業的經濟建設。保險的社會穩定器作用,使得保險業的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的和諧發展。
目前關于保險發展影響因素研究的文獻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文獻主要是定性研究,全面考慮影響保險業發展的因素來分析保險市場的發展。如Hofstede(1995),Fukuyama(1995)影響保險業發展的因素分為三大類:一是社會政治結構、政策法律環境等因素;二是社會文化結構及傳統習慣等因素;三是經濟發展狀況等因素。第二類文獻主要是定量研究,選擇定量變量進行實證研究。如張偉等(2004)通過對影響保險業發展的8個定量因素進行實證分析,得到了各因素同我國保險業發展之間的定量關系。第三類文獻是對某類特殊保險產品市場如人壽保險市場等的需求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如Ken、Yasushi(2000)和 David、Olivier(2004)分別對影響人身保險需求的因素進行了研究。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保費收入、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人口數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這六個定量因素作為影響我國保險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使用協整關系檢驗,分析了各因素與保費收入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并結合我國保險業現階段情況,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二、影響保險業發展因素的實證分析
(一)指標選取和數據處理
本文在綜合考慮保險業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根據數據的可獲得性,采用以下變量:
(1)保費收入用Y表示,包括在中國大陸開展業務的所有保險公司一年的保費收入。保費收入反映了保險業的總體發展規模。
(2)總人口用X1表示,是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的總和。將總人口引入模型,主要反映人口數量的多少對保險業發展的影響。
(3)人均可支配收入用X2表示,為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將其引入模型可以反映可支配收入對保險業發展的影響情況。
(4)國內生產總值用X3表示。一國國內生產總值代表了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國民經濟的發展給保險業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經濟環境,將其引入模型來反映經濟發展對保險業發展的影響。
(5)固定資產投資用X4表示。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促進了產險的需求,從而成為促進我國保險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6)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用X5表示。X5包括城鎮居民儲蓄存款和農民個人儲蓄存款,將其引入模型可以觀察儲蓄對保險的替代和收入效應。
以上各變量選擇了1990-2009的數據,數據來源于各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中國金融統計年鑒》和《中國保險年鑒》以及中國統計局網站。本文采用EViews5.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
(二)時序平穩性檢驗
為了得到變量間的長期均衡關系,避免出現偽回歸現象,首先要檢驗變量的時序平穩性。檢驗的方法采用EViews5.0軟件中的ADF(Augmented X2ckey Fuller Test) 單位根檢驗方法。檢驗結果見表1。
表1變量單位根檢驗結果
變量 檢驗形式(C,T,K) ADF統計量 臨界值(顯著水平) DW值 平穩性
Y
△Y
△△Y (N,N,1)
(N,N,5)
(N,N,2) 3.348152
2.704544
-4.046935 -1.606610* *
-1.603693* *
-1.966270* 1.950479
1.802038
1.901175 不平穩
不平穩
平穩
X2
△X2
△△X2 (N,N,2)
(N,N,4)
(N,N,1) 2.194758
0.830566
-2.695855 -1.606129* *
-1.604392* *
-1.964418* 1.832680
1.826630
1.819442 不平穩
不平穩
平穩
X3
△X3
△△X3 (N,N,4)
(N,N,4)
(N,N,4) 3.574534
0.559385
-1.673118 -1.605026* *
-1.604392* *
-1.604392* 1.991176
2.305821
2.173199 不平穩
不平穩
平穩
X4
△X4
△△X4 (N,N,2)
(N,N,1)
(N,N,2) 0.786604
3.116821
1.975657 -1.606129* *
-1.606129* *
-1.605026* * 1.795060
1.790796
1.916090 不平穩
不平穩
不平穩
X5
△X5
△△X5 (N,N,1)
(N,N,1)
(C,N,1) 4.086275
1.847574
-3.642062 -1.601610* *
-1.606129* *
-3.065585* 1.976108
2.220538
1.528360 不平穩
不平穩
平穩
X1
△X1 (N,N,3)
(N,N,2) 0.429790
-2.317047 -1.605603* *
-1.964418* 2.120656
2.041409 不平穩
平穩
注:(1)(C,T,K)表示ADF檢驗式是否包含常數項、時間趨勢項以及滯后期數,N表示檢驗方程中此處的影響不存在。(2)*表示5%顯著水平下的臨界值,**表示10%顯著水平下的臨界值。(3)△表示對變量進行一階差分,△△表示對變量進行二階差分。
表1結果表明:變量Y、X2、X3和X5都是二階單整的;變量X2是一階單整的;變量X4是非平穩的。變量Y、X2、X3和X5都是同階單整的,因此能夠進行下面的協整檢驗。
(三)協整檢驗
協整檢驗可以用EG(Engle—Granger)兩步法,也可以用極大似然估計法。進行的是多變量的協整檢驗,所以采用極大似然估計法。下面用極大似然估計法(Johansen法)檢驗X2、X5、X3三個變量與Y之間的協整關系。檢驗結果見表2。
表2協整檢驗結果
檢驗變量 特征值 原假設(H0) 備擇假設(H1) 似然比 臨界值 結論
Y、X5、X3、X2 0.957675
0.923994
0.727230 R=0
R<=1
R<=2 R=1
R=2
R=3 127.5100
70.58708
24.20213 47.85613
29.79707
15.49471 有三個協整關系
注:(1)表中R代表協整關系個數或協整秩;(2)表中的臨界值均為5%顯著水平下的臨界值。
上述協整檢驗結果表明:四個變量Y、X1、X2和X5存在協整關系。下面用最小二乘法做回歸分析。
我們以保費收入(Y)為被解釋變量,分別以人均可支配收入(X2)、城鄉居民儲蓄存款(X5)、和(X3)三個變量為解釋變量,三個非平穩變量有協整關系,直接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歸分析。結果見表3。
表3 單個變量與保費收入的長期均衡關系
變量 回歸方程 F R2 n
X2 Y= -1735.813+1.083407X2
(294.3224) (0.056914) 362.3632 0.952677 20
X3 Y= -1228.616+0.033527X3
(217.0201) (0.001398) 575.0216 0.969647 20
X5 Y= -781.3283+0.043842X5
(197.3438) (0.001782) 605.3319 0.971123 20
注:括號內的值為回歸系數的t-統計量值
表3顯示的各個變量的回歸系數可知: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X5)、居民可支配收入(X2)和國民生產總值(X3)對保費收入(Y)的影響都是顯著的;三者與保費收入都是明顯正相關;這與我們理論分析中所給出的方向是一致的。
(四)建立保費收入與各變量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模型估計的結果為:
T值(0.579)(3.923) -3.943) 3.568)
模型對樣本的擬合效果很好。方程結果表明:
(1)在假定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當年X3每增加1個單位,平均來說保費收入將增長0.054個單位。國民生產總值(X3)與保費收入明顯正相關,這表明經濟的發展將推動和刺激保險業的發展。近幾十年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一直保持較快的增長和發展勢頭,成為保險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力量源泉。
(2)在假定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當年城鄉儲蓄存款余額每增加1個單位,保費收入將增加0.049個單位。城鄉儲蓄存款余額(X5)與保險業發展的關系密切,隨著中國居民的儲蓄余額增長,人們更有能力去購買保險,但是這種促進作用不明顯。
(3)在假定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個單位,保費收入將增加1.874個單位。人均可支配收入(X2)的增加,使得人們有能力去購買保險,其對保費收入的影響效果要比城鄉儲蓄存款余額的效果大一些。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為我國保險業的持續增長提供了動力。
三、政策建議
根據上述的實證分析結果,結合我國保險業的現狀,為保險業發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一)大力發展經濟,完善我國經濟體制
我國經濟的發展,是保險業發展的內在動力。經濟發展對保險業發展具有顯著而積極的影響,國民經濟總量的擴張、國民經濟結構的優化、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經濟運行效率的提高都會促進保險業的發展。
(二)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國民生活水平
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鄉儲蓄存款余額和保費收入成正反向變化。個人收入的增長,為我國保險業的增長提供了持續的動力。我國的保險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和世界水平相比,仍然處于世界比較落后的水平。目前,我國人均GDP已達到3000美元,國外經驗顯示,保險需求會得到極大的提高。個人可支配收入會隨之持續增長,保險業會得到極大的發展。
(三)盡快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保險制度
學習國外先進的保險制度,從保險業本身出發,調整內部結構,促進保險業發展。保險制度包括保險業運作的基本原則,險種設計、保險合同的制定、產品定價、展業、承保、理賠、投資、準備金的提取等方面的共同做法。加入WTO后,我國保險公司在實際運作中仍然存在很多缺陷,保險制度需要和國際慣例接軌。盡快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保險制度,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張偉,郭金龍,張許穎,邱長溶.中國保險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地區差異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5,45(08):108-117.
[2]程志剛.影響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宏觀經濟因素分析[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雙月刊),2008,22(04):10-15.
[3]張芳潔.影響我國保險業發展的經濟因素的實證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4(03):25-31.
[4]Fukuyama,F.,1995,Trast:The Social Virtues and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London: Hamish Hamilton.
[5]Hofstede,G..,1995,Insurance as a Product of National Values, Geneva Papers on Risk and Insurance.
[6]Ken,Yasushi.Correction note on“The demand for health with uncer2 tainty and insurance” [J].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2000,19(05):10-19.
[7]David,Olivier. The Demand for Insurance With an Upper Limit on Coverage [J]. Journal of Risk & Insurance,2004,71(02):12-18.
基金項目:本文得到山西省社科聯研究課題的支持,項目編號:SSKLZDKT2010058
作者簡介:石詠梅(1971-),女,講師,就職于山西大學商務學院理學系,研究方向:計量經濟學。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