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特派員制度有效地解決了農業科技推廣入戶難的問題,形成了政府、農民和科技特派員三方共贏的局面。全國在學習和借鑒南平經驗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區域特色的科技特派員模式,取得明顯成效,但與發展現代農業,靠科技支撐、引領未來的目標要求還有一定差距。本文結合四川省平昌縣新農村建設實踐,剖析當前困擾科技特派員運行機制若干因素,提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的建議。
【關鍵詞】科技特派員 “一主雙股”模式對策建議
一、科技特派員制度的產生背景
農業的發展依靠科技,科技的進步依靠人才,當今世界競爭,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人才的競爭,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是人才資源。加快農業科技人才工程建設,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農業科技推廣人才隊伍,是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的前提。科技特派員制度是1999年福建省南平市為探索解決新時期“三農”問題,在科技干部交流制度上的一項創新與實踐。國家對南平市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陸續在部分地區展開試點,目前全國大部分省市開展了科技特派員工作??萍继嘏蓡T制度是農業科技推廣模式的一次變革,其具體形式是:由政府按照程序選派科技特派員到農村去,圍繞解決三農問題,按照市場需求和農民實際需要,從事科技成果轉化、優勢特色產業開發扶住、農業科技園區和產業化基地的建設等工作。
二、科技特派員制度“一主雙股”模式運行機制與存在的問題——以平昌為例
(一)科技特派員制度“一主雙股”模式運行機制——以平昌縣為例
交易費用是新制度經濟學最基本的概念。由于經濟學是研究稀缺資源配置的科學,而交易費用理論表明交易活動是稀缺的,市場的不確定性導致交易也是具有風險的,因而交易也有代價,從而也就有如何合理配置才能有最低交易費用的問題。資源配置問題就是經濟效率問題。所以,一種制度必須提高經濟效率,否則舊的制度將必定會被新的制度所取代。
價格反映價值的本質,當農民或企業對為他們提供技術服務的技術人員按照合同的規定支付相應的費用時,說明技術服務的價值以及技術人員的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體現。盡管在該制度的開始階段,技術服務的價格往往偏離了技術服務的應有的價值,但為技術服務付費本身,無論是從新制度經濟學里的交易費用理論,還是從實際操作上,都是重大突破,這正是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強烈生命力所在。
在全國各地廣泛推廣科技特派員制度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五種技術服務形式,包括無償技術服務、創辦技術性實體、技術承包、有償技術服務、技術入股。從交易費用的角度分析每種模式的利弊我們可以發現,技術入股方式是最有效率的,這里我們便研究四川省平昌縣的一種特色的技術入股方式,“一主雙股”(業主+科技特派員技術入股+農民土地參股)的科技特派員農村創業利益聯結機制,讓科技特派員在農村創業中發揮巨大作用。
四川省巴中市是大巴山麓的落后貧窮地區,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十分欠發展,然而巴中市科技特派員、平昌縣陽升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歐陽生從為駟馬鎮農戶提供技術服務,到成立平昌縣陽升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始創業,再到探索出“一主雙股”(業主+科技特派員技術入股+農民土地參股),合作社也在巴中市政府支持下衍生發展成了巴中市科技特派員創業園??萍继嘏蓡T創業園采取幫助及讓利給農戶和種植戶的模式,按照五個統一的標準來與農戶簽訂生產銷售合約,讓農民種植蔬菜無后顧之憂。
陽升種植專業合作社創新“一主雙股”助三方共贏。業主期望發現可以盈利的投資項目,科技特派員希望自己的專業技術發揮作用,農民盼望利用自己的土地找到致富項目。遵循著三方共贏的原則,2006年,歐陽生組織平昌縣駟馬鎮雙城村及附近30多戶農民成立了平昌縣陽升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始種植蔬菜。到了2007年,社員一共發展到166戶,合作社發展為巴中市科技特派員創業園,歐陽生探索出新穎的“一主雙股”科技特派員模式,到2010年底,已發展了350戶農民土地參股,建立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面積達350畝,整個園區蔬菜種植及加工成功實現產值817萬元,其中凈利潤152萬元。業主實現年分紅64.4萬元;科技特派員實現年分紅30.4萬元,人均達7.6萬元;農民土地參股最終得到分紅42萬元,實現了對于業主有賺頭、科技特派員有干頭、農戶有甜頭的“三贏”目標。
平昌縣“一主雙股”模式精華在于:
1.發展特色產業
依托當地豆瓣加工企業,以豆瓣原料及蔬菜生產、加工、銷售為主要業務。在駟馬鎮天生村租賃土地350畝種植海椒、團蔥等豆瓣原料和蓮藕等蔬菜,并建年出欄1000頭生豬養殖場1個,建日加工黃豆1噸左右的彩色豆腐加工廠1個,形成了種、養、加良性循環的生產模式。通過兩年多的發展,帶動周邊6個村共453戶農戶,發展豆瓣原材料基地和蔬菜基地650畝。
2.運用科技增產增效
一是抓設施建設。租賃土地60畝建永久性蔬菜大棚150個,并建好了配套設施。
二是推廣優良品種。將推廣優良品種作為科技增效的重要措施,先后從武漢、山東、海南和省農科院引進抗逆性強、口感好、產量高的優良品種。
三是確保技術規范。統一制定了《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建立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區,進行規范化、標準化、多樣化生產示范。
四是生產無公害產品。大力推廣使用有機肥、生物肥,采用物理防治等手段綜合防治病蟲,對蔬菜生產實行全程監控。
3.幫扶農民利益共享
目前,科技特派員創業園按照“五統一”,即統一的育苗供苗、統一的栽培、統一的技術標準、統一的商標來銷售、統一的加工回收的標準與農戶訂立生產銷售合同,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面服務,使得農民種植蔬菜沒有后顧之憂。創業園成員共同制定了《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科技特派員到田間地頭實地作示范和指導,在關鍵季節和關鍵環節,手把手地指導農民按制度生產。
4.現代品牌經營模式
目前,創業園按照現代商業運作模式,注冊了“歐菜園”商標,統一所有產品的品牌,取得了巨大效果,并獲得了農業部綠色產品認證,生產的蔬菜產品暢銷成渝地區等地。通過品牌給企業帶來經濟收益,是商業社會中企業本身價值的延伸,在當前品牌先導的市場化模式中,代表著商品定位、消費族群和利潤回報。樹立一個企業品牌要求企業具有很強的資源整合能力,通過品牌展現給世人企業的真誠本質,更有力地為綠色蔬菜的營銷打開了效率,真正地服務了農民。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平昌縣07年成功推廣了科技特派員歐陽生的“一主雙股”模式后,大巴山脈的國家級貧困地區平昌縣的農業發展狀況也上升迅速,對于農業技術傳播效果顯著。這更直接地驗證了科技特派員制度以農民和科技特派員為服務對象,滿足“三農”的各種需求是其本質的出發點,通過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政府指導和市場主導相結合的機制建立的新型農村市場化和社會化科技推廣體系,是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中促進農村生產力進一步解放的新型生產模式,是有效破解“三農”問題的生產經營方式、管理組織方式的新型革命。
表1平昌縣2007年與2006年主要農產品產量對比表
(數據來源:平昌縣人民政府網站《平昌縣統計局關于2007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二)科技特派員制度存在問題
但是,科技特派員制度在現階段服務“三農”過程中仍有不少問題,具體有:
1.科技特派員試組織管理工作有待規范
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在不同地區都有較大差別。發展相對差的一些地方,科技特派員隊伍組織規模不大,管理松散,穩定性差,整合不夠,影響到農業科技推廣的效率。除去具體情況不同的客觀因素外,各地科技特派員工作開展不平衡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部分地方的相關部門領導對科技特派員工作認識不夠,尚需進一步提高重視程度。
2.科技特派員數量少,供需存在結構矛盾,不能滿足農戶的多樣化需求
科技特派員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高層次的科技人才缺乏、專業能力差異的情況比較普遍,其導致的結果:一是科技特派員服務產業領域還不夠寬、比較單一,各地科技特派員幾乎全部都在農牧業領域服務,農產品營銷、加工業服務力量不足,人才缺乏;二是限制了科技特派員制度的推廣和作用的發揮;三是一些綜合配套的高新技術得不到及時的推廣應用。
3.運行機制不完善,市場化運作方式較弱
目前建立的利益共同體能夠實現“雙贏”的還不是很多,科技特派員、農民和企業的利益連接還比較脆弱,由于大多數特派員屬于土專家,沒有固定的報酬和待遇,而多數創業項目風險大,他們的利益如何保證尚未有長效機制;對于高層次的科技特派員,則由于多為兼職,在農業項目風險大、周期長的約束下,其積極性和主動性一般不高。
4.資金投入不足,保障力度不夠
目前,大部分試點省、市(州)、縣沒有設立科技特派員專項資金,在市縣財政沒有專項經費支出預算安排的情況下,通常支持科特派工作的資金一部分是使用地方科技三項經費,另一部分就得依靠申報各級科技計劃項目。受項目資金、工作經費嚴重不足約束,制約了很多地區對科技特派員制度的深入進行和廣泛開展。
三、對策建議
(一)政府要增加服務意識,強化服務職能
一是加大資金投入,推動科技特派員工作由試點轉向全面推進。二是加強科技特派員能力培訓,不斷改善科技特派員的隊伍結構和知識結構,提高科技特派員的綜合素質。三是加強宣傳,各級政府有責任義務采用各種宣傳途徑,為科技特派員創造相互交流的窗口和發展平臺。
(二)拓寬科技特派員來源渠道和選派方式
應拓寬科技特派員選派渠道,鼓勵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農業科技人員深入農村開展創業服務。采取各種方式鼓勵高校畢業生、返鄉的農民工、農村青年、大學生村官、離退休人員及其他人員以科技特派員的方式深入鄉村、進入鄉鎮企業開展創業和服務,支持事業單位、企業以及農村合作社以法人科技特派員的模式參與發展,支持跨區域來選派科技特派員。
(三)探索科技特派員利益機制
采用市場經濟的規律解決科技成果與農民相結合的問題,鼓勵科技特派員采用項目支撐、資金入股、技術參股、技術承包、有償服務等形式,和農民、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結成利益一致的共同體,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形成良好的科技特派員的利益激勵機制。
(四)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員創業保障機制
按照國務院《關于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精神,要求科技特派員在派出期間,保留其原職級、工資福利和崗位,與派出單位的在職人員完全一樣,并把科技特派員的工作表現,作為考核和晉升職稱的重要因素。對于有突出貢獻的,優先晉升職務職稱。
參考文獻
[1]黃莉.“一主雙股”:科特員創新創業的新模式[J].中國農村科技,2011(07).
[2]簡小鷹.農業推廣服務體系[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154.
作者簡介:馬輝(1986-),男,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與區域發展。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