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將 馮海波
本文針對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異化”現象嚴重這一事實,通過對我國大部分省市有關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的考試方法、內容進行收集整理并對比分析,發現考試方法、內容差異巨大,各方各持一詞,莫衷一是,關于考試方法、內容尚無定論。當前亟需探索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方法、內容模式,本文嘗試通過各省市的考試方法、內容對比分析,初步形成了以身體素質、運動技能為考試內容結合學生自選的考試方法模式,旨在對體育中考的理論研究和制度完善有所裨益。
一、體育中考的考試方法、內容調查
(一)考試方法調查
據調查,當前我國各省市的體育中考的考試方法繁多(表1),本文統計了我國各省會城市和直轄市的體育考試方法中考試結構和測試方式(現場測試)。


(二)考試內容調查
據調查,當前我國各省市的體育中考考試內容(現場測試)差異巨大,同一省份的考試內容也不相同,本文統計了我國各省會城市和直轄市的體育中考考試內容中組合方式和測試項目,分布如表2。
二、各省市的考試方法、內容的選擇分布調查
(一)對體育中考的考試方法選擇的調查
1.考試結構
本文統計了我國各省有代表性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的體育中考考試方法中的考試結構,分布如表3(為統計方便,各省市采用簡稱)。
2.測試方式
本文統計了我國各省有代表性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的體育中考考試方法中的測試方式,分布如表4。
(二)對體育中考的考試內容選擇的調查
對體育中考的考試內容從組合方式和測試項目兩方面進行分析研究。
1.組合方式選擇分析
本文統計了我國各省有代表性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的體育中考的考試內容中組合方式,分布如表5。
2.測試項目選擇的調查
本文統計了我國各省有代表性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的體育中考的考試內容中測試項目,分布如表6。
三、我國體育中考考試方法,內容的優化選擇
(一)體育中考考試方法的選擇
1.體育中考考試結構的選擇
首先體育中考增加的過程性評價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新的《體育課程標準》中對體育與健康課程評價的重要做了詳細的規定,它要求既要評價最終成績,又要評價學習過程。
其次,增加了過程性評價能保證學生在初中三年的體育學習、鍛煉熱情,有利于引導和監督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養成平時鍛煉的習慣,從而改善身體健康狀況。
所以將現場測試+過程性評價作為體育中考的考試結構是及其合理的,也是大勢所趨,應該在全國體育中考大力提倡,甚至作為一項規定制度來貫徹執行,至于如何公平公正地進行過程性評價仍需進一步地深入研究。
2.體育中考測試方式的選擇
對比分析發現,指定項目自選型給予學生的選擇空間最大,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或優勢項目進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也最大,也可將體育中考的鞭策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試想學生既能學的開心,練的積極,考的滿意,這必定會是一舉三得,事半功倍,惟有一點,就是使考試操作起來有點復雜,但是這是可以克服的,因此綜合考慮,指定項目自選型是最理想的測試方式。
(三)體育中考考試內容的選擇
1.體育中考組合方式的選擇
據調查,除了極少部分省市將身體形態機能作為體育中考的現場考試內容外,當前我國體育中考的現場測試內容主要以運動素質測試和運動技能測試為主(表5),在此對將身體形態機能作為測試內容合理與否不做細致探討,因為顯而易見,每年國家對學生均進行了一次體質健康測試,其中就包括身體形態的測量,在體育中考的現場測試中再進行重復測試,顯得尤為多余,況且學生的先天身體條件有別,身體形態受遺傳影響較大,因此將身體形態作為其中一個評價內容仍值得商榷。因此目前我國體育中考測試內容組合存在的爭議主要集中在是否應該在體育中考中進行運動技能類項目測試。
首先,從體育課的本質和價值來看,體育課就是通過傳授運動技能,讓學生了解和掌握體育健康知識和方法,從而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的一門課。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活動主要是運動技能的傳授和學習過程,我們不能想象沒有運動技能教學的體育課是何模樣,運動技能的教學是體育教學的主體,體育課的目標和價值的實現也往往都貫穿于運動技能的教學之中,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情況可以最直接地反映體育教學效果和質量。
其次,從運動技能的自身特點和意義來看,運動項目自身的趣味性、競爭性、合作性、健身性等特點顯著,非常符合該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運動項目的學習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運動技能的學習過程也是人腦神經聯系和肌肉協調配合的復雜過程,它不但有利于人智力的開發,而且可以增強人的應激能力和本體感覺,對身心處于快速成長階段的中學生鍛煉價值很大。
最后,《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也將體能、知識與技能、學習態度做為學生體育成績評定的內容。因此作為檢驗學生體育學習結果的體育中考測試內容中必須有運動技能的考察,將運動素質類測試+運動技能類測試作為體育中考的測試內容也是合理的,具體選用哪些學生運動素質水平和運動技能水平的測試項目,即體育中考現場測試項目的選擇問題將在下面予以重點分析。
2.體育中考測試項目的選擇
將運動素質類項目分為速度類、耐力類、力量類、柔韌類進行分析。
據調查,速度素質測試項目集中在50m、100m、200m和13分鐘跳繩,50m、100m、200m是國際上通用的速度測試項目,通過短距離的高強度跑可測試速度素質。而跳繩則是綜合反映學生跳躍能力和上下肢協調配合能力的項目,同時也能體現力量、協調、靈敏等多項素質水平,屬于反映綜合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測試項目,由于該項目器材簡便,較少受場地氣候的影響,鍛煉效果好,練習安全性高,又具有娛樂性,在速度素質的測試項目中應該設有跳繩項目作為學生的備選測試項目。耐力素質測試項目集中在1000m(男)/800m(女)跑、33分鐘跳繩等項目,由于耐力項目訓練體力消耗大,既苦又累是許多學生不愿練的項目,又是全國學生體質持續20年下降的素質,因此體育中考必須選擇合適的測試項目對學生的耐力素質進行測試。1000m(男)/800m(女)跑是進行耐力素質練習和評價的合適科學爭議最少的測試項目。3分鐘跳繩、毽子項目能較好地在課堂內外開展,也是學生較喜歡的項目,能科學地反映學生的耐力素質,可以設為備選測試項目。力量素質測試項目主要集中在仰臥起坐、引體向上、實心球和立定跳遠、蛙跳等項目。仰臥起坐是測試腹肌力量和耐力的項目,測試方法簡單也便于鍛煉;引體向上是反映臂、
肩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的典型指標;擲實心球是測試學生上肢肌肉和腹肌的爆發力的素質指標;立定跳遠、蛙跳是測試下肢爆發力的項目,均可設為備選測試項目。柔韌素質測試項目主要有坐位體前屈,柔韌素質也是近20年學生體質中持續下降的一項素質,體育中考也必須選擇合適的項目對學生的柔韌素質進行測試以緩解甚至改變柔韌素質下降的這種狀況,坐位體前屈是目前比較合適的測試項目,應該作為體育中考測試項目。
運動技能類測試項目主要集中在球類、體操、游泳項目上。
球類的項目特點確立了其在體育教學和體育中考中的主力地位,毋庸置疑,球類項目應該進入體育中考運動技能類測試項目中。體操在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良好身體姿勢,促進學生身體各器官的正常發育,發展學生身體素質,改善和提高神經系統調節功能,培養學生體育參與意識,培養學生勇敢、堅毅、果斷、頑強和不怕困難的優秀品質,促進心理素質發展,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方面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需要選取體操中的某項作為體育中考的測試項目。游泳項目是一項健身價值極高的項目,但是在中學里開展難度較大,因此部分有條件的省市可以將游泳作為備選測試項目。值得一提的是武術目前在我國體育中考運動技能類測試中極為少見,武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博大精深,種類繁多,有很高的健身價值,更是與我國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可是到近現代卻在衰落,這與中小學體育教學不重視武術教學有很大的關系,因此選取武術中的某套路作為體育中考測試項目是很有必要的。
我國體育中考的考試方法、考試內容的選擇差異巨大,標準不一,從對各省會和直轄市的體育中考調查情況來看,除了地域經濟條件、學校體育教學情況的客觀因素影響外,各省市體育中考考試方案的制定者的個人主觀傾向更大程度上左右了考試方法、考試內容的選擇。如何使體育中考考試方法、考試內容的選擇有理有據有利有效?綜合上述分析,筆者認為選擇依據和原則應有以下幾點:
第一,在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的前提下,在近20年來學生體質健康持續下降的現實背景下,以學生健康第一為最重要原則積極開展體育中考的各方面工作,廣開言路以收集各方意見和建議,努力探索以積累實踐經驗。
第二,體育中考的考試方法、考試內容要與當地的地理氣候,人文風俗、傳統體育活動相結合。
第三,體育中考的考試方法中的考試結構要體現《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對過程性評價的規定。將初中三年的學生體育課成績和鍛煉情況作為考試結構的一部分納入到最終成績中去。測試方式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興趣愛好,給學生以一定的民主權利,發揮學生最大的自主選擇空間。
第四,體育中考的考試內容中的組合方式要從體育課的特點出發,依據體育課程的本質和目標,評價內容應以運動素質和運動技能相結合為主,在運動素質和運動技能的測試中兼有檢測學生的體育知識、心理品質情況、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測試項目應全面科學,合理配置,選擇代表性強,操作科學可行,能全面反映學生運動素質、運動技能、體育知識、心理品質及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項目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