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純陽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隨著高效課堂教學的推進,合作學習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被教師普遍接受,并嘗試著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中。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卻往往不會合作,尤其對于現代社會“獨立”慣了的獨生子女們,因此在合作學習的時候首先要系統地學會合作,如圖1所示。
一、想合作——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合作意識
合作意識是個人和社會生存的需要,因此合作首先就要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合作意識,激發合作興趣,養成合作習慣,激起合作欲望想合作。合作意識很難通過講座或討論的形式得到培養,但是體育教學就是培養學生合作的有效場所。在體育教學中人與人之間發生著頻繁的合作,一場球賽,一個游戲,一次接力跑,如果同伴間沒有合作意識,就很難取得勝利。合作意識的培養,要緊密結合教學的內容,提出具體的要求。例如在集體項目的比賽中,讓學生懂得誰上場,誰替換,替換誰都要以實現最高目標為準則。
二、會合作——合作小組的組建
學生的合作都是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小組內部的人際關系、合作氛圍是制約個體合作行為的關鍵因素,因此科學地組建合作小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合作小組的組建也不是一下子一次性就能組建好的,它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磨練,也需要一個生命周期,在發展中不斷改變,在改變中不斷發展的系列過程(表1)。
三、能合作——合作的技能
學生喜歡合作,但是,真讓他們在小組中進行合作學習,他們卻又不知所措。面對這樣的局面,教師很是不解,學生也感到無奈。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以至于讓他們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教師在進行基本任務教學的同時也要傳授學生一些必要的合作技能,讓學生能合作。對于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合作技能,筆者把它分之為三類,如表2所示。


從合作學習的角度來講,合作技能既是一種教學手段,又是一種教學目標。學生良好合作技能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它需要從點滴抓起。教師要有意識地在教學過程中觀察學生的合作行為,切身指導其合作技能,在結束總結時要有意提醒學生總結本課自己所采用的合作技能有哪些,并作出點評,讓學生增強合作技能意識。
四、要合作——合作的評價
評價對于合作學習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正確的評價方式能夠促進學生主動合作,對本次合作學習感到滿意,激發下次合作學習的期盼。對于合作學習的評價,應該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1.合作學習前的預期評估
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就必須明確自己將從哪些方面來評價學生,評估什么,如何評估。首先必須告訴學生,合作學習中一個人的成功不是成功,共同成功才是成功。其次讓學生明白本課所要達到的目的和期望,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努力達到并超越教師的期望。再次預設評價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自我評價。
2.合作學習中的過程監督
教師應當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適度地采用語言提示,動作引導、點評干預等評價手段去檢查監督學生的學習情況,觀察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相互合作的情況,評估學生的學業進步程度和人際技能、小組技能的運用,并可以適時、適度地參與小組活動,以促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合作協調技能。
3.合作學習結束后的結果評價
合作學習結束后,通過對學習成果的展示比賽、個人的進步情況以及綜述對小組的幫助等多種形式的評價,讓學生獲得成功的收獲感,讓其產生要合作學習的欲望。
同時,對于合作學習,不僅僅是學生要學習合作,教師也要學習合作,只有自己掌握合作的方法與策略,才能讓學生也會合作。
(1)敢于放手讓學生合作。在公園草地上經常看見年輕的媽媽正嘗試讓小孩學走路,明知道只有放手讓他自己走才能讓他學會走,但卻“溺愛”得不敢放手。同樣我們許多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的時候也總是這樣,不敢輕易放手讓學生自主參加合作。但放手不是不管不顧,不是任由他們自己去瞎胡鬧,教師要在旁邊觀察他們,提醒他們,要像放風箏,能放亦能收。
(2)安排好學生合作學習的時空。一般來說,完全在教師嚴格管理下的教學時空中,學生間的合作學習是不容易進行的,因此教師要安排好學生合作學習的時空。時間一般包括分組討論時間、練習時間、評價時間等等,空間一般分為討論的地點、練習的地點、互相學習的地點等等。
(3)利用卡片指導合作學習。在課前教師除了要做好教學設計外,還需要思考合作學習的許多方面的問題,看似復雜啰嗦,但我們可以提前設計一張卡片,以便教師更好地進行合作學習。如表3所示就是我利用合作學習進行50m測驗的示例。該表可以打印成卡片格式附帶在教學設計前,但不能等同于教學設計,更不能代替教學設計。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學習方式隨著課程的改革已經開始了好一段時間,但一直有許多教師總認為合作學習不好,還不如傳統學習形式,其實這也是一個誤區。困難總是有的,但那不是合作學習本身的問題,而是我們學生和教師對于合作學習這種形式研究不夠,不會合作,因此在合作學習的同時我們更要學習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