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露
【摘要】本文主要從現代媒體以及生活的視角來談人才測評的興起與運用。現今社會的發展,我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也日益多樣。人力資源越來越多的相關知識也運用到了生活中,甚至也搬上了熒屏。如近日熱門的職場類節目職來職往、非你莫屬等,人才測評不再是深不可測的東西,日漸深入人心。本文將對現今人才測評的普遍化談談幾點看法。并且介紹現代興起的幾種新型的人才測評方式。
【關鍵詞】人才測評筆跡測評口語測評繪人測驗媒體
一、人才測評誤區
(一)人才測評等同心理測驗
心理測驗只是人才測評工具中一種很重要的類型,但不是唯一辦法。結構化面談、非結構化面談、無領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公文處理等人才素質測評手段都是經常使用的。
(二)素質測評得不償失
在測評工作實踐中,經常會碰到用人單位的一些領導對測評方法持懷疑和否定的態度,如果讓這些領導出資支持素質測評工作,他們會認為得不償失。
(三)人才測評不可靠
很多人認為人才素質測評是測評人員證明自己價值所搞的一套類似于電腦算命的把戲。人才測評在我們國家的應用剛剛起步,但由于國內心理學的普及面比較窄,加之一些商家的短期行為,流行在市面上的工具粗制濫造者居多,使很多人嘗到的不是甜頭,而是產生困惑。其實,人才測評準確不準確,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你選擇工具的水平,二是應用工具的水平。建議大家在購買人才測評工具的時候選擇那些技術力量較強、知名度較高的科研部門研發的,比較成熟、 通行的工具。
了解了人才測評的誤區,其實我們發現人才測評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發現人才。下面將介紹我們身邊的人才測評。
二、人人參與的人才測評
現今社會的特點就是信息傳播十分迅速,信息共享程度很高,曾經像人才測評這樣與人力資源專業相關的專業詞匯很少觸及,而隨著現在各種行業的媒體化和平民化,人力資源相關專業的知識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以下將從媒體和百姓的視角談談人才測評無處不在的身影。
(一)百姓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再也不會僅限于吃好睡好,而更多地追求精神層面的提高。人們更想了解,我是誰,我的優缺點以及我擅長的職業。而百姓們接觸到的人才測評更多的是網絡報紙等媒介的一些職場測試、星座測試等容易參與的方式。
(二)媒體
以《職來職往》、《非你莫屬》、《中國職場》等綜藝節目為主,實際上這些節目是對人力資源專業十分關注。因為節目的本身就是一個招聘的全程的真實體現。
節目中主要體現的測評方法:
1.角色扮演
2.結構化面談
3.觀察言行舉止
4.壓力面試
從這三點可以看出,雖然人才測評有普遍化的趨勢,但是形勢過于俗套與簡單,弊端在于一個沒有能力的人經過精心的準備與鍛煉,同樣能有很好的表現,下面推薦我認為比較特別的幾種新型的人才測評技術。
三、人才測評新技術推薦
(一)筆跡分析
筆跡分析是以筆跡學筆跡心理學為基礎的新興學科,過去研究表明,筆跡與個體人格特征有一定的關系,其科學性得到了普遍的肯定。所以筆跡分析已經進入很多人才素質測評領域。
McNeal最早發現了筆跡學與人才測評、市場的關系。在電影《李米的猜想》中也有一個片段,里面的警察就通過字跡發現了毒品販賣者鄧超。但是也有人提出質疑,最主要的質疑是質疑其中的不確定性以及這方面的專家很少。
(二)繪人測驗
繪人測驗也是投射技術的一種,是指在測試過程中,給被試者紙筆等繪畫工具,讓被試繪出人物形象,通過對這種作業的分析了解其所投射出的情緒特征、人格特征和智力發展水平等。
繪人測驗產生初期,研究者根據自身的心理學研究經驗和研究問題提出理論,擬定并驗證繪人人格測驗的指標,目前人格測驗已經涉及的研究領域有,智力、情緒與行為、焦慮、性別角色認同、軀體想象、自我概念等。
繪人測驗是需要跨文化研究的,因為畫像代表著一定的符號,蘊含了繪畫者的語言、民族文化背景,異國之間的判斷標準是有差異的。但這些只是細枝末節的差別,因為人類都是地球人,其共性難以磨滅,如成熟的孩子總是比年幼的孩子畫圖有著更加清晰的輪廓。
(三)口語測評
“應聘者是否在說真話?”這是企業招聘人員在招募甄選過程中,常常疑惑的問題,他們一直試圖解決應聘者簡歷和面試中的歪曲和夸大成分。但其實更應該重視應聘者的能力、素質如何。從目前的研究來看,人才的成功更多地取決于其內在的素質,如動機、歸因或解釋方式等。而這些素質很容易在口語中得以體現。
這里所說的口語,并不局限于口頭語言,而是指可以筆錄的、非說明性的任何文字材料。對于特定的個體而言,這些表現在口語中的特點是十分穩定的,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說話風格。
口語中的個體差異極其明顯,以至于被稱為口語中的指紋。成功者口語中的指紋與失敗者的差異十分顯著。由此,心理學家開發出了分析口語的技術,用以判斷被評價者在動機或者解釋方式方面的特點,進而據此做出進一步的推斷。
四、結語
本文從人才測評的角度切入,介紹了人才測評中的誤區以及現今存在于我們身邊的人才測評。人才測評更多的變成一種心態,呼吁我們更加看重自己以及他人的素質,做一個有文化有知識的人才,而不是單一性的人才。后面推薦的幾種比較新鮮的人才測評方式,都是偏向于投射類的。因為筆者認為,投射類的測驗會減少一些人為因素。并且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希望每一個人才,每一塊金子都能閃光。讓人才測評發揮更多的價值。而我們也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升,有時刻被測評的勇氣。
參考文獻
[1]夏勇.另辟蹊徑的心理測評書——口語內容分析.
[2]陳睿,童隆.筆跡分析在人才素質測評領域的研究述評[J].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04).
(責任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