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清 陳桂燕 盧永新 王德新 曹占山
摘要: 京玉3號為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選育的中早熟厚皮甜瓜雜交種。植株生長勢較強,抗白粉病。全生育期95~100 d,果實發育期44~46 d。果實橢圓形,果皮白色晶瑩剔透;果肉白綠色,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5%~17%,肉質松軟多汁;不落蒂, 耐貯運。單果質量1.4~2.2 kg,667 m2產量2 200~3 000 kg。適合我國東南部地區保護地優質高產栽培。
關鍵詞:厚皮甜瓜; 新品種; 京玉3號; 白綠色果肉; 優質; 高產
ANewHybridMelon“Jingyu No. 3”
ZHANG Wan-qing, CHEN Gui-yan, LU Yong-xin, WANG De-xin, CAO Zhan-shan
(Beijing Vegetable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Beijing 100097, China)
Abstract: Jingyu No. 3 is a mid-early new hybrid melon that matures 95-100 days from sowing and 44-46 days from flowering. It has strong plant vigor and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The fruit is oblong with smooth and pure white skin. The flesh is light green with 15%-18% soluble solids content in center. The average fruit weighs 1.4-2.2 kg and the 667 m2 yield is about 2 200-3 000 kg. The fruit transports and stores well. It is suitable for protected production in southeast China.
Key words: Melon; New variety; Jingyu No. 3; Light green flesh; High quality; High yield
1 育種目標
厚光皮甜瓜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我國東南部種植,之后10余年間一直以伊麗莎白為主,市場品種單一局面與人們的消費需求極不相符。因此,多樣化的甜瓜品種就成為種植者及消費者的共同需求。日本八江シーボルト(西薄洛托)甜瓜90年代初期率先進入國內市場,在上海逐漸替代了伊麗莎白[1-3]。韓國世農種苗的BEST(白斯特)緊隨其后進入我國山東壽光甜瓜主產區,以其優良品質及艷麗肉色受到種植者青睞;但其種子價格昂貴,每粒成本在0.7~1.2元,而當時國產伊麗莎白甜瓜每粒種子成本僅0.11元或更低[4-6]。因此,培育優質白皮白肉及白皮橙肉等厚皮甜瓜品種,逐步替代同類進口品種就成為筆者的首選目標。本中心憑借多年厚皮甜瓜品種資源優勢及育種經驗,借助北京市重點育種項目、國家“863”項目資助,1995年將白皮白甜瓜作為育種目標之一,開展了深入研究,選育出了透感白皮白綠色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在15% 以上,單果質量1.2~1.5 kg,主要指標達到日本西薄洛托水平的甜瓜新品種京玉3號。
2 選育過程
2.1 親本來源及特征特性
2.1.1 母本9831的選育及特性 以1997年從日本引進的しらゆき(白雪)F1代與白帝雜交后經多代分離雙粒系選9代而成。果實橢圓形,果皮白色有光澤,果肉白色,單果質量1.0~1.5 kg,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3%~14%,果實發育期38~45 d。田間及室內苗期鑒定表現耐白粉病。
2.1.2 父本9446的選育及特性 以上世紀80年代引進的美國品種蜜世界(Honey World)與白蘭瓜雜交后經多代自交分離單粒系選12代而成。果實高圓形,灰白皮,白綠肉,單果質量0.6~1.5 kg,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5%~17%。早熟,果實發育期30~35 d。田間與室內苗期鑒定表現一致,抗白粉病。
2.2 選育經過
2000年春季配制雜交組合192份,同年秋季試種,經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早熟性、單果質量、果肉厚度等配合力測試,以9831×9446組合綜合性狀表現突出而中選,定名為京玉3號。2001年春季在所內農場及順義基地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01—2002年參加農業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持的國家甜瓜品種區域試驗;2002年開始生產示范與推廣應用;2007年通過北京市種子管理站組織的品種鑒定。
2.3 京玉3號選育系譜
♀しらゆき×♂白帝 ♀Honey World ×♂白蘭瓜
F1 F1
↓ 2粒傳↓1粒傳
↓9代 ↓ 2代
♀♂
No. 1,No. 2,No. 3……No. 24 × No. 1,No. 2,No. 3,……No. 8
↓
采用全輪配法配制雜交組合192份
↓ 配合力測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熟性、抗性、產量)
♀ 9831 ×♂ 9446
↓
F1京玉3號
3 試驗結果
3.1 品種比較試驗
2001年春季在本中心實驗農場和順義基地大棚及日光溫室對京玉3號進行了品種比較試驗。小區面積27 m2,每小區種植78株,每株留1果。折合667 m2種植1 900株,2次重復,以西薄洛托為對照。結果顯示,京玉3號外觀皮色雪白有透明感,與對照西薄洛托相似;田間抗性同西薄洛托表現一致,抗白粉病;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當于對照水平,產量比西薄洛托增加14.5%(表1)。
3.2 國家甜瓜品種區域試驗
京玉3號于2001—2002年參加了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持的國家甜瓜品種區域試驗,以同類品種西薄洛托為對照,2年14個試點的結果見表2。
2001年4個試點有3個試點產量超過對照,1個試點產量與對照相同;2個試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超過對照,平均達15.1%;果皮顏色同對照,雪白有透明感。抗性、耐貯運性達對照水平。果實發育期比對照晚1~2 d。
2002年10個試點中,果實發育期比對照晚1~2 d;6個試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超過對照,8個試點產量超過對照,10個點平均667 m2產量1 990 kg,比對照增產10.71%。同時外觀、抗逆性、耐貯運性同對照無明顯差異。
國家區域試驗對京玉3號的評價: 該品種抗逆性好,果實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指標有6個點次(表2為9個點次)超過或與對照相當,單果質量比較大,果實商品率指標有7個點次(表2為4個點次)超過或與對照相當。該品種的特點是果實外觀美、風味好。
3.3 生產試驗
京玉3號自2002年開始在北京各大農業科技園區進行生產示范。2002年在順義區北石曹農業園區日光溫室種植面積0.67 hm2,2003年種植面積2 hm2,2年平均667 m2產量2 511 kg,每kg平均售價5.0元,667 m2產值約12 555元。
3.4 示范推廣應用
京玉3號在前期區域試驗及生產試驗的基礎上,自2003年春季開始推廣應用,推廣區域擴展到北京、河北、遼寧、山東、河南、湖南、廣西、云南、福建、四川等10個省、市、自治區。首先在各地農業高科技園區進行生產示范,隨后逐漸推廣到甜瓜種植戶,面積逐年擴大,平均667 m2產量在2 200 kg以上,售價以每kg 5.0元保守計算,667 m2產值在11 000元以上。
在北京順義甜瓜觀光采摘園區,由于京玉3號在品質、產量、熟性等方面的優勢,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現已逐步取代進口品種西薄洛托而成為北京、安徽、河北等地保護地甜瓜主要觀光采摘品種之一。在山東濟寧、江蘇連云港等白皮薄皮甜瓜產區,由于京玉3號比當地薄皮甜瓜栽培管理方便,且在產量、品質、耐貯性等方面具有優勢,正逐步成為當地大棚甜瓜栽培的首選新品種。
4 品種特征特性
京玉3 號為中早熟品種,全生育期95~100 d,果實發育期44~46 d。植株生長勢旺,抗白粉病。果實橢圓形,果皮晶瑩剔透、潔白如玉;果肉白綠色,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5%~17%,肉質松軟多汁,口感細膩,風味清香淡雅;單果質量1.4~2.2 kg。熟后果實不變黃,不落蒂,耐貯運。 適合我國東南部地區保護地優質高產栽培。
5 栽培技術要點
春季日光溫室及大棚均可種植。日光溫室12下旬至1月上旬播種,1月下旬2月上定植。大棚2月中下旬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定植時期以保護地內最低氣溫穩定在6 ℃ 以上,10 cm地溫穩定在13 ℃以上為宜。建議重施底肥,667 m2施有機肥不少于12 m3,硫酸鉀25 kg,三元復合肥30~40 kg,667 m2定植密度1 500~1 700株。采用單蔓整枝,每株留1果。主蔓第10~13節子蔓留果,其余子蔓應及早摘除,主蔓保留20~22片葉摘心。采用多層覆蓋措施,可以促進果實早熟。灌溉方式最好采用滴灌,切忌大水漫灌,注意澆好定植水、伸蔓水、膨瓜水。果實進入膨大期,要保持一定的生長勢,保證充足的水肥供應。果實停止膨大后逐漸減少水分供應,直至采收前7~10 d停止灌水,以防裂瓜。注意適時采收,以瓜前葉片失綠變黃或干邊時為最佳采收期。甜瓜生長期間要注意降低空氣濕度,綜合防治病蟲害。
參考文獻
[1] 齊三奎,吳大康,林德佩. 中國甜瓜[M]. 北京: 科學普及出版社,1991: 121.
[2] 林德佩,吳明珠,王堅. 甜瓜優質高產栽培[M]. 北京: 金盾出版社,1994: 56.
[3] 小原隆由,石內傳治. Breeding of short-branching meilon lines[M]. 日本農林水產省野菜茶葉試驗場野菜育種部研究年報,1997: 45.
[4] 吳明珠. 當前西瓜甜瓜育種主要動態及今后育種目標研討[J]. 中國西瓜甜瓜,2003(3): 1-3.
[5]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中國園藝學會西甜瓜專業委員會,中國園藝學會西甜瓜協會. 中國西瓜甜瓜[M].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6] 吳光旭. 美國厚皮甜瓜引種與適應性評估[J]. 湖北農業科學,1997(6):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