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磊 張文英 趙建華 潘建非



摘要:2009年11月華南農業大學迎來百年校慶,主校門牌坊作為學校的校慶重點工程竣工驗收。主校門牌坊設計以民國建筑為原形,形象大氣穩重,體現了華農悠久的人文歷史。項目以鋼筋混凝土為骨架,后做仿古仿石飾面,施工到位,不失為現代仿古建筑精品。本文以此項目對施工設計為主分析仿古牌坊設計的要點進行分析。
關鍵詞:華南農業大學 牌坊 建筑藝術 施工設計 石材飾面
中途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1 項目概況
為配合校園整體規劃,迎接百年校慶,華南農業大學擬建主校門。項目位于校區紫荊路與鳳陽路交接處,周邊環境比較開闊,主要以綠地為主。此現有基地環境對校門的設計限制較小少,但文化氛圍不夠對學校主入口氛圍的營造不利(圖1)。校門形象是設計的核心,既要需體現華農悠久的人文歷史,又要展現華農人的性格特征,又能激發華農人的自豪感。這些都是設計必須解決著重考慮的問題。
華農有著百年歷史,其作為中國立中山大學農學院時是本校比較輝煌而有又代表性的歷史時期【1】[1]。,校園中遺留下來的民國建筑,講述著校園濃厚的歷史。其建筑大氣穩重,以傳統大屋頂建筑形象為基礎,采用現代結構和現代施工方式,極具民族特點和強烈的時代性。
2 建筑藝術(圖2)
在此項目中設計時,新校門采用民國建筑形式,主要基于這樣的考慮:既能體現華農的歷史背景,又與散落于校園內的其它歷史建筑風格相協調,可以提升彰顯華農文化底蘊。工程采用五開間一進深仿古式沖天石牌坊形式,總高約15米m,面寬約30米m,比老中大牌坊體量增大一倍多。為了增加其厚重感,在牌坊頂部加了綠色琉璃瓦屋面以增加其厚重感,因為又由于是前后兩列式牌坊,所以各在頂部各加了半個坡屋面。琉璃屋頂同時也打破立面的平直,有形成一定的擋雨效果,與大屋頂的民國風貌一致(圖5)。
3 施工設計(圖6)
華南農業大學主校門牌坊最終形象是傳統屋面石牌坊。由于體量太大,若全用石材打造,則施工困難并且也不經濟,故參考老中大南門牌坊,內筑混凝土構架、外砌石塊的做法,最終本工程定為以混凝土為骨架,后再做仿古貼面。同時,為求石牌坊的精美,一些石構件仍然采用整石打造,如柱頭雀替抱鼓石等。
本工程建筑面積為89㎡,周邊道路及人行道等達3000㎡;結構層數為地上一層;樁基選用管樁規格為PHC-A型D400(95)型樁;基礎承臺采用標號C30砼;柱、梁、飄板采用標號C25砼;鋼筋采用Φ8~Φ25的圓鋼和螺紋鋼;干掛石材厚度為50mm厚,骨架采用鍍鋅角鋼,掛件采用不銹鋼掛件;石材干掛后,在結構與石材縫中還需水泥砂漿灌漿;所有雕刻石材都是整石打造并和采用吊裝,加工精雕細琢,設計和施工效果雄偉壯觀。(結構設計根據工程具體情況而定,無通用的參考性。)
3.1 混凝土骨架(圖7)
設計時,考慮到經濟原則和施工方便,石材飾面內的結構可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部分外露構件也可用混凝土支模澆筑。按結構施工圖先澆鑄鋼筋混凝土主體骨架,根據牌坊柱截面,混凝土柱澆成亞字形。屋面板底支模澆出方椽條和博風板,并澆鑄梁頭以方便安置石構件,用PVC管預留管線及鋼筋穿孔位。在各個分項工程中,有監理人員、質監人員嚴格把關,在施工完成靜壓樁和主體結構后,來便做靜壓試驗和抽蕊回彈等試驗,以保證工程質量。
3.2 石材面裝飾
石材面裝飾工程是本工程的重要內容,主體采用鋼骨架干掛,局部有系掛,甚至貼石,有些復雜處噴石漆。
柱采用干掛石材,為石材厚度50mm, 、長1500mm長的淺黃色花崗巖,這比厚25mm的一般掛石25mm厚度要大,主要因為從轉角就可看到其石材的拼接厚度,讓使柱有厚實感。用1:2的白水泥砂漿比例灌縫,和聚氨酯膠嵌縫(圖8,柱掛石)。
梁為砼梁,頂面貼30厚花崗石,20厚1:2白水泥砂漿結合層;其它三面栓掛30厚淺黃色花崗巖,1:2的白水泥砂漿比例灌縫,和聚氨酯膠嵌縫(圖9,梁掛石)。
屋面板底采用灰白色石漆。屋面板也是仿石效果,但現澆的屋面板下桷板及側面博封板形式復雜,無法再貼石,考慮到距離地面較遠的施工操作和理想的視線效果,距離地面較遠,最后采用噴石漆,既方便施工又保證效果,最后的石漆色澤接近掛石(圖10)。
石雕要求比較高的石構件,基本采用整石打造,如柱頭、雀替、抱鼓石、梁頭卷花、柱礎等。其中柱頭根據形式分上下兩段,之間有榫口,并與混凝土柱卯口相連(圖11)。柱礎分四塊,安于四角,左右用石膠填縫,前后縫由抱鼓石遮擋(圖12)。抱鼓石分上下兩端,與混凝土柱連接處用膨脹螺絲及和鋼筋焊接。雀替則用Φ25螺紋鋼穿孔與混凝土構架拉結,保證結構牢固。穿孔處補石塊用石膠填縫(圖13)。
石雕、抱鼓石、柱頭、雀替等石作,按圖紙上已提供大樣及工藝做法施工,細節處理由施工方按傳統做法,提出施工方案,繪制草圖、提供材料樣板,經設計方或建設方審定后,先做出樣板,確認后方可全面施工。
石縫拼接是施工設計的重要內容,總的原則是盡量避免通縫、長縫的出現,把石縫適當隱藏。
亞字型柱貼石面時,保證正立面的石材完整,拼接縫出現在側面。過梁掛石同樣處理,將完整面留于正立面,拼接縫出現在上下面。
精確計算石材完成后的尺寸,干掛系掛及貼石的預留尺寸不一樣,盡量減少完成面后的縫隙,如有縫隙可用石膠填縫。
3.3 傳統瓦面(圖14)
瓦面采用傳統琉璃瓦,瓦的排列方式參考傳統作法,由于屋面斜度較大,要采用鋼釘、扎線及灰漿座砌固定瓦面【2】[2]。瓦面層由上而下排列為:
a 筒板瓦蓋六留四底鋪1:3水泥砂漿臥瓦最薄處20厚,使用直徑3mm~3.5mm鋼釘穿過瓦,插入砂漿中;
b 配?6@500X500鋼筋;
c 20厚1:2.5水泥砂漿找平層;
d 混凝土屋面板。
4 工程總結:
一些與國立中山大學大有關的校區,不少都建有類似的牌坊的校門,其中不乏好的佳作不少,華農我校新校門牌坊可為之一,其原因為三點也自不遜色,亮點有三:
4.1 設計上的繼承創新與繼承創新
設計師有比較專業的傳統建筑修養,對老中大南門牌坊研究透徹,從形象到施工技術,都有深刻研究。對校門牌坊的設計,整體比例把握到位,主要特別是總高與面闊的比例及各開間的比例關系。并對做詳細的細部設計周詳仔細,盡量吸收老取其他牌坊的精美細部之精華,使得完工后的建筑有看頭。綠色琉璃屋面是設計的創新之處,這種組合,不失既體現了傳統形制,又加強了我校學校民國建筑的歷史特色。
4.2 用料講究
主校門工程是華南農業大學的一個標志性建筑,是我校百年校慶的重點工程,受到學校領導的重視,對建筑的設計及施工要求很高,監管到位,用料盡量配合設計要求,舍得用大料好料。
4.3 施工到位
仿古建筑施工是關鍵,施工人員認真做好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質量,認真檢查,嚴格把關。在隱蔽施工前,各分項工程都必須經監理人員檢查驗收合格后,才進行下道工序施工。在施工過程中,設計人員也常在工地現場指導和及時設計變更。特別是石雕,還請了有專門的石雕公司負責并做深化設計,保證細部效果。
悠久的百年人文歷史是無數華農人的驕傲,而如今校門牌坊又成為校園的一個標志,無數過路行人對此無不仰首稱嘆,隨著歷史的推移,新校門必將同校園民國建筑一起沉淀為歷史印記錦上添花,增添了華農人的自豪感。
參考文獻:
[1] 黎量.國立中大石牌校園建筑形態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54.
[2] 中國建筑業協會古建筑施工分會,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園林工程分會.古建園林工程施工技術[M].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