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昊
【摘要】鑒于近期出現由溫州民間資本借貸引發的危機,通過對溫州現實案例的分析,立足國外民間資本治理經驗,結合中國經濟的發展狀況與現行的經濟制度,得出適用于中國的民間資本問題解決方案。同時,將溫州民間資本借貸危機與同為社會熱點的鄂爾多斯民間信貸危機做出對比分析,以利于從中找出更多解決此類問題的思路。
【關鍵詞】溫州民間資本借貸經驗鄂爾多斯
從2011年4月初便開始的溫州老板跑路事件,到十一期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率領13個部委官員深入溫州進行調研,繼而由當地政府展開的后續“救市”行動。國家財政撥款600億資金注入溫州商業銀行,并吩咐銀行提高不良貸款容忍程度。“溫州或成為中國的雷曼兄弟”、“中國政府動用如此龐大財政政策支持金融業”,愈演愈烈的溫州民間借貸危機隨著近乎白熱化的媒體報道進入了人們的視線。民間資本借貸到底為何物?怎么會引發如此大的社會問題?政府為什么要不惜血本來拯救這場危機?
民間借貸分為民間個人借貸和公民與金融企業之間的借貸,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包括利率本數),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①而據央行溫州中心支行監測統計,溫州民間借貸的年利率高達180%,早已超出國家法律的保護范圍。可是,高回報必然伴隨高風險,如此高的利率回報率只能在經濟繁榮的泡沫中得以維持,不能穩定,一旦經濟出現危機,資金鏈條斷裂,這種利滾利的金錢游戲就會面臨崩盤的局面,正如現在的溫州。由上半年的央行溫州中心支行調查看來,溫州民間借貸已達到1100億元,涉及的家庭或個人達89%,企業參與59.67%,儼然已經形成了一個體系復雜、牽扯大量民眾利益的地下金融王國。
窺一斑而知全豹。溫州如今的景象是我國潛在民間借貸危機的前車之鑒。據調查,全國約有4萬億的民間借貸規模,相當于中國整體銀行貸款55萬的百分之十左右,影響力不容小覷。加之民間資本借貸具有強風險性和高波動性特點,當經濟出現下滑預期,市場購買力下降,虛擬經濟馬上會爆發蔓延性極強的“恐慌瘟疫”,民間資本借貸資金鏈斷裂,對實體經濟產生直接和間接的沉重打擊,后果不堪設想。
所以,今日溫州的危機是對我國民間資本借貸問題的警示,使我們警惕未來更大的危機。為避免日后中國的經濟運行中出現此類問題,更為維持中國的社會穩定和人民的安居樂業,研究出一套以溫州危機為例,適合中國的民間資本問題解決方案是刻不容緩的。
溫州市民間資本危機現狀
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我國以出口導向型的許多勞動密集型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寒冬,而溫州作為中國世界工廠的縮影更是如此。2008年前三季度溫州市生產總值1693.46億元,同比增長9.0%,增幅同比回落5.4個百分點。②為應對全球性金融危機,中央于2009年投資4萬億,一時出現資本的大量剩余,資金除充當正常的生產建設投入之外,更多地流向房地產、股票和諸如生姜、大蒜農產品期貨等高風險行業,追逐暴利,引發我國通貨膨脹加劇,2009年通貨膨脹率高達5.9%。③而在這次的投機風潮中,眾多溫州企業更是首當其沖,瘋狂地參與其中。人民銀行溫州中心支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溫州民間資本中65%注入到樓市和股市,回歸到實體經濟的僅僅占到30%。而后,國家為遏制高通貨膨脹,穩定經濟發展,于2010年1月實行相對緊縮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2010年便上調存款準備金率6次,從而導致實體經濟缺乏資金支持,生產無法正常運轉,企業家在走投無路之下紛紛選擇民間融資的途徑來維持企業,但是這條暗藏殺機——“快捷更是高利、高風險的”的不歸路,最終因為其自身的弊端“互聯互保”促成了溫州企業的資金鏈斷裂,企業家不是逃到了國外就是去了“天堂”。從經濟學來講,由于貨幣政策具有時滯性,而經濟發展是持續的,生產規模不會隨調節迅速緊縮,所以產生了信貸資金的大規模缺口,為彌補缺口,民間借貸應運而生。根據央行溫州中心支行2011年上半年的《溫州民間借貸市場報告》我們可以看出,2010年約有300億元資金涌入溫州民間借貸領域。2011年1~3月,溫州民間借貸綜合利率不斷攀升,其中3月的利率水平創歷史新高。5月開始雖有所回落,但利率水平仍處于階段性高位”。在通過對溫州案例的研究后,以小推大,發現溫州民間借貸問題模式在我國實屬典型,對我國其他地區潛在的民間資本借貸問題有一定借鑒價值。因此,結合中國民間資本借貸的具體情況,可以發現民間資本借貸危機的根源所在。
民間借貸危機原因分析
民營企業發展空間受阻。中國的民營經濟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經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一直扮演著輔助性、共同發展的角色,不平等的政策制度環境成為制約民營經濟發展最大的瓶頸。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改革,雖然民營經濟從《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新36條”)等優惠政策中看到了希望,但是就像早期的無法獲得準入資格,如今的市場假開放和審批、融資、土地和兼并重組等方面的“明寬暗管”同樣限制著民營企業發展的步伐。而與之相對應的國有企業利用長期以來的壟斷地位利用市場力,變相設置市場威脅,使得民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束手束腳。
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目前,我國每年都有35%左右的中小企業倒閉,其中6成多是因為企業融資困難……超過4成的中小企業貸款無門。”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以出口導向型、勞動密集型為代表的溫州民營企業迎來了從未有過的寒冬——市場節節萎縮、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能源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上漲、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等。與此同時,政府為應對通脹壓力全面收緊銀行資金,利率上升、門檻提高,使得本該為民營企業解決燃眉之急的貸款無法放出。《經濟參考報》消息,人民銀行溫州中心支行的民間借貸利率監測數據顯示,一季度溫州民間借貸綜合利率單季上漲11.91%,比2010年第四季度漲幅高8%。一份來自溫州市經貿委的調查顯示,今年一季度當地企業普遍遭遇融資難和融資成本提高的考驗,規模以上企業中近一半感覺資金面吃緊,中小企業狀況則更嚴峻。融資困難成為大多數溫州企業及全國同類企業最終走向破產的根源。
民間資本投資渠道狹窄。溫州是著名的僑鄉,據中國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介紹,2009年溫州人從國內外匯入溫州的資金高達2.5萬多億元,匯出資金2.2萬億元,留在溫州尚有近3千億元。目前,溫州民間流動資金高達8千億元。但是,中國民眾從觀念傳統上和現實基礎上缺乏足夠的投資平臺,2008年中國人均儲蓄率高達GDP的52%。百姓投資渠道狹窄,對常規投資不了解,以儲蓄為主。儲蓄最有保障,而如今商業銀行的利率為2%,通貨膨脹率接近5%,銀行利率相對成為“負利率”。所以當這種看似簡單、獲利更高的儲蓄方式出現時,影子銀行因為資本的逐利本性使自己成為龐大民間資本的寵兒。與此同時,商業銀行存款受到影響,吸存能力大幅下降,2011年11月份公布的銀行三季報顯示,各家銀行面臨著存款流失的尷尬局面,甚至于多家上市銀行存款都出現了負增長。有存款,銀行才可以相應放出75%的貸款,如此一來導致貸款規模緊縮,企業通過正規渠道融資更是難上加難。
金融監管滯后。據人民銀行溫州中心支行2010年公布數據顯示,溫州中小企業平均盈利水平僅在3%到5%之間,但由民間統計公布,溫州的民間借貸利率低的已經在30%至40%之間浮動,高的則可達到70%至100%,甚至于180%在民間借貸最活躍時也屬于司空見慣。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的有關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所以,溫州民間借貸已經開始挑戰法律權威,發展成為了高利貸和非法集資,加劇了風險性,對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都產生了不良影響。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0年6月,我國非法集資類案件超過1萬起,涉案金額上千億元,每年以2千起、集資額200億元的規模快速增加。④
實體經濟遭到沖擊。溫州的企業多是勞動密集型、出口導向型,主要出口歐美國家。據測算,美國經濟增長率每降1%,中國對美出口就會降低5%~6%。⑤除了出口數量減少外,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消費購買力下降,尤其是處在危機風口浪尖上的歐美。各國政府為緩解國內危機,不約而同實行貿易保護主義,迫使人民幣升值,導致中國國際貿易利潤下降。國內市場消費不足,社會保障沒有跟上,老百姓消費預期低,減少現金消費不敢消費,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漲,實體經濟面臨嚴峻挑戰。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⑥為繼續生存下去,許多民營企業在實體經濟外另辟蹊徑,參與到虛擬經濟的漩渦中去。
我國民間資本發展對策分析
優化民營企業制度環境。于2010年5月13日頒布的 “新36條”,是國務院鼓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公用事業領域的重要舉措,更表明我國進一步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范圍的決心。在此基礎上,首先,建立政策實施反饋機制,確保政府相關部門落實民營企業政策調整,使得民營企業能夠真正享受到國家政策的實惠,鼓舞民心;其次,適度放松部門統管,簡化辦事手續,精簡“門檻”,改善政府機構服務水平,為民營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便利;最后,民營企業的發展不僅需要優惠政策,更需要政府放寬行業準入標準和在發展上的扶持。正如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李義平所說,“只要政府提供了好的環境,每個企業都會受惠于其中。我們應當把目前溫州經濟中出現的問題當做一次機遇,當作梳理宏觀經濟政策、創造公平競爭的制度環境和政策環境的機遇。”
疏通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民營企業融資難主要面臨兩個問題。其一,商業銀行經常以民營企業缺乏信用記錄和高額抵押的理由拒絕民營企業的貸款,導致民營企業只能通過民間渠道進行融資。其二,大多數民營企業融資規模較小,商業銀行一旦放貸,需要對資金使用進行嚴格監管,程序復雜,銀行為節省成本,獲取更高的利潤也不愿向民營企業放貸。因此,政府應該首先建立諸如小貸公司這類專門針對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并將其并入正規的銀行監管體系中去,由地方銀監局直接監督管理。2011年3月22日,央行發布《2010年小額貸款公司數據統計報告》顯示,作為由民間資本投資設立的商業性小額信貸機構呈現爆發式增長。截至2010年底,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2614家;貸款余額1975億元。可以看出此類機構將成為我國金融業的朝陽動力;其次,引導發展相對成熟、信用記錄良好的民間金融機構進入正規體系,借鑒民間借貸經驗,改進商業銀行借貸模式。
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多元化。針對民間資本中民營企業流動資產來說,第一,政府放開行業準入標準,容許民營企業進入;其次,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民營企業進入三農產業,科學發展農業生產,開拓農產品市場銷售渠道,加快農業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進程。第三,要拓寬居民投資渠道。金融機構應開發多種產品組合,那些風險偏好低的居民可選擇基金等風險較小的理財產品。
理順資本運營制度
加強地方性民間借貸的金融監管,面對層出不窮的金融創新,金融監管的升級進步刻不容緩。法規方面,科學立法,規范金融法規制度,明確金融犯罪民事、刑事責任;行政方面,民間資本的借貸不能全是禁止,更應該規范引導,所以政策執行時,區別對象,考察各民間金融機構信譽度,進行差別管理、引導或取締;意識方面,對民企、居民進行民間借貸知識的普及,讓民眾自己判斷其利弊,引導民眾合理理財。
鼓勵國企民營和諧并進。中國的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性質不容改變,公有制經濟地位不可動搖。但民營企業可以優化自身,可以成為推動國有企業發展的新鮮動力,成為公有制經濟的有利補充。2010年12月份,國內汽車業首個國有控股企業與民營企業合作案例,實現了汽車產業重組模式的一次突破。⑦市場中競爭與合作并存,隨著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我國國企可以調整戰略,真正參與到國際市場當中,一展拳腳。如此一來,可以減少“與民爭利”的國內市場的競爭。
鄂爾多斯案例與溫州案例對比分析
作為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最好的投資品連接點——房地產業,不僅在此次溫州民間借貸危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而且也直接導致了跨越2,295千米距離的鄂爾多斯“鬼城”事件的產生。
近年來,中國北部城市鄂爾多斯異軍突起。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短短幾年時間,鄂爾多斯已成為中國暴富的城市之一。僅有160萬人口的鄂爾多斯,2010年人均 GDP達到了149942元,是北京和上海的兩倍以上。同溫州一樣,鄂爾多斯很大一塊高利貸資金都進入了以房地產為主的暴利投機領域。隨著國家對房地產強有力的調控,房地產的銷售量和利潤率出現嚴重萎縮,溫州的資金鏈條也隨著投資回報環節的失敗出現不可挽回的斷裂。但二者的差別在于經濟模式、產業類型不同。鄂爾多斯發展的是能源產業,這意味著其發展過程中所需的現金流是可以得到保證的。2011年前三季度,鄂爾多斯生產原煤4.2億噸,增長41%,煤炭產業實現利潤超過800億元,同比增長達38.5%。也就是說,這部分資金的高利貸斷裂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以小制造業為主的溫州,它的生產已達到帕累托最優,利潤并不高,加上對歐美兩大主要市場經濟的依賴,很難抵抗住如此高額的高利貸成本。這也是為何這兩個城市同樣面對民間信貸危機時,結局大不一樣的原因所在。(作者單位:北京工商大學)
注釋
①百度百科:“民間借貸”,http://baike.baidu.com/view/218879.htm
②應曉君:“金融危機下溫州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中國經貿》,2009年第8期。
③國家統計局,www.stats.gov.cn
④關向風:“民間金融期盼‘陽光路”,《西部大開發》,2011年6期,第67~68頁。
⑤宋玲霞:“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對外貿易出口企業的影響分析”,《東南亞縱橫》,2008年第12期。
⑥“中國實體經濟面臨30年來最大外部沖擊”,http://www.stockstar.com
⑦黃習偉:“廣汽吉奧正式完婚——計劃投資60億,成為國內汽車業首個國企與民企合作案例”,《南方都市報》,2010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