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制度的具體內容與特點進行分析,試圖發現其制度安排中的合理之處,以為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發展與完善提供良好的借鑒。
【關鍵詞】中央公積金效率與公平政府集中管理
一、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制度概況
(一)中央公積金的運行管理
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制度采取的是新加坡政府、中央公積金局和政府投資公司,三方“政、事、資”相分離的治理結構。其中,中央公積金局居于核心地位,它雖然負責全部公積金的統一管理和財政監管,但并不直接進行公積金的投資運營。具體的投資運營決策主要由新加坡政府投資管理公司與新加坡貨幣管理局做出,二者在投資管理的內容上各有分工。新加坡政府則扮演最終責任人的角色,它的作用主要集中于制度、法律、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和公積金運行中監督與調節。
(二)中央公積金的籌資模式
中央公積金實行的是個人賬戶的強制儲蓄的籌資模式。《公積金法令》規定:公積金會員及其雇主分別按雇員每個月收入的法定比例繳納公積金,全部存入完全積累式的個人賬戶,政府不負繳費責任。公積金存款利率及所賺取的利益都不必納稅,分別存在以下三個戶頭中:①普通戶頭,用于購置產業或進行獲批準的投資。②醫療儲蓄戶頭,用于支付醫院的賬單和購買獲準的醫療保險。③特別戶頭,用于養老保險和特別急需。
(三)中央公積金的投資運營
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制度采用的是政府集中型基金管理模式,但它也允許會員根據自身公積金儲蓄情況,在中央公積金局的投資計劃基礎之上,選擇自己的投資計劃。為防止會員濫用中央公積金結余,政府規定會員要將選擇投資計劃后公積金余額的99%用于購買政府債券。
(四)中央公積金的社會保障項目
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制度雖然屬于單一支柱的保險模式,但它覆蓋的保障內容卻相當全面,從最初的養老逐漸擴展到教育保障,其具體的保障項目內容大體可以分為四塊即退休保障、醫療保障、住房保障與家庭保障。
二、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制度的特點
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制度作為一種完全積累性質的保障制度,它的創立無疑是社會保障史上的一大創舉。它具有以下特點,①采取個人賬戶基金積累制,不僅具有很強的激勵機制,而且積累了大量的基金,抗老齡化的能力很強。②家庭本位的制度色彩,具有濃厚的東方傳統特色,它強調家庭的內部的互助。③新加坡將中央公積金制度與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緊密配合,這一點最突出的體現在新加坡通過“公共住屋計劃”所取得的巨大民眾住房保障成績上。
三、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制度對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影響與啟示
(一)妥善處理公平與效率的關系
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制度采取的是強制性儲蓄的完全積累制模式,即雇主與雇員繳納的公積金全部存入公積金會員的個人賬戶,受保人的最終待遇享受與他預期的儲蓄積累密切相關,因此激勵性很強。
與國際社會所公認的多支柱養老保險模式相比,中央公積金制度具有自身的效率:第一,它采取“政、事、資”相分離的治理結構,權力界限與分工非常明確,因此制度運行靈活、高效;第二,龐大的公積金儲蓄積累為新加坡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資金支持,在謀求國民福利的同時又達到了促進經濟效率的目的。但就公平性而言,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制度則飽受詬病,因為采取完全個人儲蓄的模式,會員彼此之間缺乏互濟性,因此不同會員的積累額會存在較大的差距。
(二)重視家庭保障的作用
作為一種獨特的制度安排,新加坡的社會保障制度最大的特色就是政府并不承擔或盡可能不直接承擔社會保障責任,而是由雇主與雇員分擔繳費責任,這種制度安排無疑減輕了政府負擔,同時也強化了雇主與雇員的責任。這一點主要與新家坡華人社會傳統的家庭保障密切相關。因此在完善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過程中,也應將自我保障、家庭保障作為養老保險制度的基礎。在我國,特別是在廣大農村地區,家庭保障一直都是傳統保障的主要形式。更為重要的是,除了經濟保障以外,家庭保障還能夠提供一系列護理服務和起到精神慰藉的作用。
(三)我國仍宜采用集中管理體制
首先,就整體而言,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制度采用的是政府集中的管理模式與較為嚴格的數量限制監管模式,雖然這使得整個公積金的運營表現得相對謹慎與保守,但它卻給新加坡帶來了較高的收益率和整體社會福利的增加。就我國而言,在法律法規還不完善、資本市場尚不健全的情況下,不論是統籌基金還是個人賬戶的運行,都應該采用相對集中的管理體制。
其次,中央公積金管理局這種統一、專業化的管理機構,以及“政、事、資”相分離的治理結構提高了整個制度的管理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這為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它啟示我們應努力破除因部門分割造成的多頭管理體制,提高管理效率,但同時也應保證運營機構投資的獨立性。
再次,中央公積金局及其投資機構在制定投資政策時,不僅考慮了基金本身的保值增值,還兼顧了眾多社會所期望目標的實現。因此,就中國而言,除了把基金的保值增值作為基本目標外,我們在進行基金投資的同時,還應注重促進社會與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桂琳,彭金潤.七國社會保障制度研究—兼論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M].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
[2]鄭功成.社會保障學—理念、制度、實踐與思辨[M].商務印書館,2000.
[3]李珍,孫永勇.新加坡中央公積金管理模式及投資政策分析[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4(03).
[4]賈洪波,穆懷中.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制度改革評析[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9(08).
作者簡介:周江(1989-),男,漢族,四川資陽人,現就讀于西南財經大學保險學院,研究方向:企業年金。
(責任編輯: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