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唐芳芳
摘 要:通過對美國128公路高技術園區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的分析研究,揭示其興盛和衰退的歷史經驗和教訓,結合陜西科教產業發展的現狀,探討如何使陜西省更好地利用其科教力量,實現其經濟的區位優勢,從而改變陜西省教育與科技的結合尚未成熟的現狀,使其在成為教育強省的同時也能在科技力量的推動下逐步成為經濟強省。
關鍵詞:128公路高技術園區;麻省理工學院;科教產業
中圖分類號:F471.24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2-0063-03
科學技術歷來是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而科學技術的進步來自于教育的進步。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中教育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從二戰時期開始,各個國家都采取了措施加強高校和科技產業發展之間的聯系,促進本國經濟與教育的同步發展。美國128公路高技術園區在二戰期間與麻省理工學院(MIT)緊密結合,為美國科技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一、128號公路高技術園區
(一)歷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為了戰爭和自身經濟的更進一步發展,政府動員并組織各個大學、研究機構和工業企業進行合作,共同研究和開發,在美國成功地實施了研制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這個特殊時期的社會實踐使聯邦政府意識到,自由研究的大學學術環境有利于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大學、各個研究機構與工業企業的合作,有利于理論轉換為現實生產力,有利于科學技術的開發和轉移。1950年美國政府成立了國家科學基金會,促進政府,社會的一些研究機構和技術型工業、企業紛紛向著名大學靠攏。這種工業企業與大學相結合發展的趨勢推動了128公路高技術園區在二戰期間與麻省理工學院緊密結合。
(二)發展階段
128號公路高技術園區的發展過程可以根據其特點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電子學為基礎的國防工業為主。美國聯邦政府為軍事研究投入了巨額資金,研究的主要承擔者是一批在20世紀60年代以后成長起來的新企業,此時,麻省理工學院獲得了大量政府撥款。教師也被吸引參加軍工任務的完成計劃中,128號公路地區迅速成為美國國防和空間科學產品的供應基地。
第二階段:在此階段,科技園區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主要瞄準小型計算機,獨立于以老電子學為基礎的計算機工業。其中起帶頭作用的是DEC和王安公司,這些公司大多數是由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創建的新興產業公司,這就使128號公路高技術園區成為一個新型高技術綜合體。
第三階段:高技術產業重新回到軍事計劃上來。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為了建立空間武器系統和獲取豐富的空間資源而實施 “星戰計劃”。其重點是在軟件和人工智能上,而這一科學領域的強者之一就是麻省理工學院和馬薩諸塞州的一些技術服務公司。“星戰計劃”為這些公司和大學的合作發展創造了一個巨大的直接市場。
第四階段:高技術產業由于國家預算拮據、冷戰結束等原因而日漸衰落。由于主客觀原因高等院校科研過于依賴政府支持,“星戰計劃”大大縮小,國防開支發生巨大變化,致使馬薩諸塞洲創造的128公路高技術圈突然停止了發展。不到幾年時間里高技術產業界解雇了60 000名職工,馬薩諸塞洲的失業人口激增。
(三)形成特點
1.向大學靠攏
波士頓是馬薩諸塞州的核心,擁有全美頂尖級的研究型大學,如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這兩所大學的科研實力對于高新技術工業企業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當20世紀50年代初128號公路在波士頓建成時,政府的許多研究機構和民間工業技術公司紛紛來此落戶,尋找自身發展的機遇。來此發展的眾多公司中很多是軍事戰略部門,它們是主要從事電子儀器和電子系統發展的研究機構、空軍的電子系統發展部門等,都與波士頓地區的高等院校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2.工業研究園的建立
在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期間,許多工業研究園逐步形成,這一發展趨勢被經營不動產的專業公司所瞄準,于是,在128號公路經過的貝福德市、列克星頓市和沃爾泰姆市建立了5個工業研究園。每個工業園都有1—20個承租者,多數是擁有20—250名研究人員的中小企業,但也有像貝福德市麻省理工學院反應堆公司那樣的擁有10 000人的大型研究機構。隨后,又有一些開發公司在128號公路沿線建起了一個個相對應的工業研究園,直到把兩側的空地占滿。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該地的工業研究園就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
二、麻省理工學院對于128公路高技術園區的影響
(一)麻省理工學院對128公路高技術園區的貢獻
麻省理工學院具有悠久的歷史,它在美國工業起飛和發展的各個階段都做出過重要的貢獻。歷史上,它曾經幫助著名的通用電氣公司、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杜邦公司等改進產品和技術,使美國許多產品和技術居世界前列;它在美國工業研究中,幫助許多著名的大公司的建立發展了工業試驗室,對美國工業的科學化、精確化,提高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增加新領域方面的作用都不可估量。二戰初期,高速建成了雷達實驗室,完成了雷達的設計、制造任務,保證了戰時的急需。128 公路的支撐,即三大高技術產業—— 微波、計算機、導航的技術源泉都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實驗室,或與麻省理工學院有密切關聯。現代許多新型技術如雷達、聲吶、引擎、導彈、遙測遙控、計算機、軟件工程、人工智能、衛星通訊和攝影、生物技術等都來自麻省理工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培養的畢業生也為128公路高技術園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許多麻省理工學院的大學生畢業之后進入工廠或實驗室,128 公路產業帶上的很多大公司如 DEC、 Lotuo等都是由麻省理工學院校友主持建立的。一家在128公路上建立的計算機公司的負責人說:“128 公路猶如一個食物鏈,沒有大公司在這里,我們就不會在這里。假若大學不在這里,大公司也不會在這里了”。由此可見,128公路高技術園區產業對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與人才的依賴性,麻省理工學院就是128公路產業帶的靈魂。
(二)后期麻省理工學院和128公路高技術園區的合作減少
麻省理工學院是美國研究與開發公司的初創者,但在1955年它縮減了對該公司的資金支持,加上這一時期新英格蘭大學和金融機構的保守思想,麻省理工學院認為投資剛起步的公司太過冒險,不符合“謹慎、有判斷力的聰慧之士的處事原則”。麻省理工學院與這一地區新技術企業的一定距離預示了這所大學和128公路高技術園區的關系。
雖然麻省理工學院每年為128公路高技術園區輸送很多大學畢業生,但在遠程教育開始發展后,麻省理工學院拒絕改變它的住讀傳統,而本可像硅谷那樣通過網絡教育讓公司職員在辦公室接受更多課程學習,從而使得學校和企業員工間相脫離。另一方面,麻省理工學院的領導把精力集中于和政府機構建立聯系, 并從成熟的電子生產廠商取得財政支持,因此,麻省理工學院以政府和大型成熟公司為導向,使得它與這一地區的新技術企業保持了一定的距離。這些都導致了128公路高技術園區后來的衰落。
三、128號公路高技術園區發展的經驗教訓
128號公路高技術園區主要是依賴企業與高校結合的力量發展的,其成功的因素和衰落的教訓值得我們總結與借鑒。
(一)成功經驗
第一,工業基礎堅實。馬薩諸塞州擁有堅實的工業技術基礎,美國的第一臺蒸汽機和蒸汽機車是在波士頓地區發明的。在此地區還發明了電話、變壓器和內燃機等等。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美國工業發展的基礎,為后來128公路地區建立諸多高技術園區提供了可靠保障。
第二,教育事業發達。馬薩諸塞州擁有120所高等院校,其中波士頓地區就占了65所。如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波士頓大學、麻薩諸塞大學和東北大學都是一流的高等教育學府。馬薩諸塞州還擁有大量的工程師、科學家、博士和其他技術人才。人才因素對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十分重要,馬薩諸塞州高技術產業的成功發展顯然來自工業企業和大學高等人才的密切結合。
第三,海、陸、空交通便利。早在17世紀波士頓就成為美洲最大的港口之一。洛根國際機場位于東波士頓的一個半島上,南臨波士頓港,有公路、隧道、橋梁與市區相連,其客運量居世界前列。馬薩諸塞州交通局利用這些有利條件發展海、陸、空聯運業務,以最有效的方式使運輸快捷,以促進本州高技術的發展。
第四,風險資本市場發達。馬薩諸塞州有發達的風險資本市場,為高技術公司的創建和擴建提供足夠的資金保障。曾任麻省理工學院院長的泰勒·康普頓創立了一家專為波士頓地區早期的高技術公司提供風險資金的美國研究與發展公司,并認為是美國第一家風險投資公司。后來,波士頓地區約有40個專事高技術風險投資的公司。馬薩諸塞州風險資本的作用遠不如國防投資大,但在開拓民用市場上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第五,工業研究園提供的便利條件。馬薩諸塞州的工業園區周圍環境優美寧靜,并有專線公路從128號公路通往各個工業研究園。工業研究園主要用于辦公、從事研究活動和生產,周圍建有銀行、旅館等設施。生活居住區在離高速公路較遠的安靜的市鎮內。工業園區、購物中心和良好的居住環境吸引著研究機構和高技術企業。
(二)發展滯后的教訓
二戰以后,128號公路高技術園區同美國硅谷和其他技術城比較起來,前景黯淡。這是因為:
首先,在高技術產業結構上專門化,沒有實行多樣化發展。全美大約有100多家最高級的數據處理公司,馬薩諸塞州擁有13家,但是它們幾乎都是單一地從事經營小型機和與其密切相關的文字處理機。20世紀80年代后期,由于電子通信、軟件和計算機聯網方面的進步已經使微機向網絡化發展。馬薩諸塞州的小型機受到了挑戰,如當時以微型機著名的王安公司受到的嚴重傷害。因此,地區的產業結構必須要與技術發展的新情況和國際市場競爭的新動向相適應。
其次,馬薩諸塞州的產業結構已無法適應新的技術進步和新的市場環境。由于128號公路高技術園區的公司缺乏靈活性;許多公司都帶有老式的公司文化,并且其產業受專業協會的控制;20世紀80年代科技園區的產業又過分依賴國防合同,導致企業家們的經營管理技能下降,無法追趕世界計算機迅速發展的步伐。
四、陜西科教產業發展的現狀分析
2008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批準建設西部地區唯一的綜合性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西安綜合性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為加快陜西高技術產業聚集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對推進全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力、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起到帶動作用。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實施的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計劃,結合本省優勢,共有31個重大項目列入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計劃,涵蓋電子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
目前,除了在省會西安建立了多個科技園區,在楊凌、大荔、渭南等地也建立了多個適合當地經濟發展特點的特色科技園區。科技園區已經日益成為陜西省的支柱優勢產業。
目前,在陜西科技園區的發展中,大學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很顯著。科教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還未得到充分的發揮,科教還并未形成產業化。而影響陜西省科教產業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政府政策支持亟待加強
目前,我國各種改革措施尚不配套,市場機制仍不健全,市場還未能成為各種資源和生產要素合理配置的基本手段。導致合作各方交易成本過高,客觀上阻礙了產學研合作的開展。雖然政府在政策上對陜西的科教產業有所重視,制定了長期發展戰略,但是對于如何具體實施上和法律保護規范上還有所欠缺,難以解決企業和政府在合作過程中所遇到的知識產權歸屬、合作中出現的各種利益沖突和糾紛等問題。同時,政府還應該發揮政府宏觀管理功能,制定一套統一的管理機制,只有規范了科教產業的運行方式和過程,才能使得企業和大學能更加有序地進行合作,推動科技力量對于企業發展的幫助作用。
(二)高校與企業的利益不同
由于高校和企業兩者的性質和機制不同,高校沒有企業那樣注重經濟效益,而是更注重科技研究成果的研究,但其科技研究成果多為學術性和專業性,不容易轉化為生產力。即使科技成果有創新有實踐意義,又往往忽視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應用,導致科技成果難以及時被相關企業使用從而產生經濟價值。這使得企業與高校間缺少利益共同點而難以有效地合作。另一方面,企業過多注重經濟效益,缺乏自主研發能力,對科技成果創新的“二次轉化”不夠。當前,我國現代企業制度還沒有完全建立,一些企業還不能真正做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對自身的發展還不能承擔完全責任,因此,缺乏必要的市場壓力和內在動力。在贏利前景不清晰的情況下,企業與高校的合作項目能否形成企業的核心技術存在疑慮,不愿承擔合作開發的風險。由于缺乏聯合整個科技體系和社會經濟體系的紐帶與機制,使得科教形成一種產業的過程變得艱難。
(三)大學與企業合作間融資渠道不暢
企業要科教成果的轉化中很大一部分資金來自于企業自有資金,而資金的缺乏使得很多企業無法很好地進行產學研的合作,特別是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能夠用于科研開發的資金更少。這樣,盡管陜西每年高校有一些科研成果,但是科技成果在推廣和轉化過程中一直缺乏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導致許多很有應用前景的產品和項目停留在樣機階段,無法投入中試,目前,中試缺少相應的風險補償機制,制約了科技成果及時高效地轉化為生產力。政府如何在企業與大學合作過程的中間環節中加大資金投資,建立相應的風險補償機制,是促進陜西省科教發展的另一重要環節。
(四)缺少中介機構服務體系
中介機構是指科技成果轉化中,在科技成果的供應方和需求方之間起橋梁作用的機構和活動。目前,陜西省產學研的中介機構有陜西產學研服務中心,它根據企業和市場需求,以企業為主體、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為依托,為全省產學研各方構建和營造互動、聯合、交流的平臺和空間。但是,在陜西省內類似的產學研中介機構還不多,中介服務信息傳遞不夠及時和準確,高校的很多科技成果找不到需求而無法實現轉化;另一方面,企業需要的技術成果找不到合適的提供者。如何建立起支持高校和企業雙方良好溝通的中介機構是陜西省政府在推動科教產業發展的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五、128公路高技術園區對陜西科教產業發展的啟示
(一)政府制定有利于科教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
政府固然是推動高技術園區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科技園區必須擺脫對政府的過分依賴,形成自我維持和自我造血的功能,即大力發展風險投資業,使園區在融資方面保持一定的彈性和靈活性。
(二)科技園區應該靠近研究型大學建立,加強大學與工業界的合作與交流
要加強尤其是對于小型技術公司的技術創新關注,推動新企業的形成與發展,而不是把精力集中于和政府機構建立聯系,并從成熟的生產廠商取得資金支持。高校要加強科技成果的轉化。陜西是個教育大省,但非教育強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一些工科院校在科技成果的轉換上始終不能與理論的創新保持相同的速度。
(三)建立專業化、開放性的以區域網絡為基礎的產業組織體系
大力發展輔助工業和專業服務機構,發展出一種形式多樣、適應性強的工業生物圈。任何一家公司的困難不再能瓦解整個行業,整個行業的失敗不能再威脅整個地區。避免高度保密、自給自足,獨立于地區經濟之外的公司出現。
(四)形成有利于高校與企業合作的地區文化
無論是風險投資業的發展、大學與工業界的關系,還是產業組織體系的形成,都深深根植于當地的地區文化,在地區的發展中,文化是最核心的東西,因為文化代表了人們的價值觀和行為取向。因此,陜西省要努力采取建設更加開放、平等、非正式交流的企業文化;實行塑造真正的風險投資家;給予創業者最高的榮譽和最大的支持;鼓勵冒險,寬容失敗等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羅良忠,史占中.硅谷與128 公路——美國高科技園區發展模式借鑒與啟示[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3,(6):49-53.
[2]劉希宋,甘志霞.硅谷與128 公路地區的對比分析及對我國高技術園區發展的啟示[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3,(5):53-57.
[3]羅啟新.加快高校產學研合作的實踐與思考[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1,(1):8-11.
[4]王益苓.波士頓128號公路高技術園區[J]. 科學對社會的影響,1995,(3):40-42.
[5]田旻,曹兆敏.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轉移成功因素分析[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4):26.
[責任編輯 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