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摘 要:高校學報承載著時代最前沿的科學研究成果,展示著各學科內容的變化和發展,是科研信息的重要載體,具有很強的學術性、超前性與先導性。而編輯工作是整個出版工作的中心環節,其他機構和專業技術人員無可替代。編輯本身既是“專家”,又是“雜家”。學報編輯本身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和知識,更要具備良好的政治素養、道德素養、信息意識和創新意識,只有充分地完善豐富自身建設,才能在工作中得心應手,更好地勝任編輯一職。
關鍵詞:高校學報;編輯意識;編輯素養
中圖分類號:G23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2-0212-03
一、學術期刊編輯應具備的政治素養
政治方向是每個學報都必須面臨的嚴肅性、原則性和永久性問題。學報編輯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政策理論水平決定著學報的辦刊方向。因此,學報編輯既要具有政治理論的基本功底和素養,又要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學報編輯要有敏銳的眼光,冷靜、清醒的頭腦,要及時地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社會形勢,緊密配合黨的中心工作,把握時代理論的前沿陣地,優先采用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形勢有影響和建設性意見的學術稿件。這就必然要求學報編輯必須經常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并以此為指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善于辨別真偽和美丑,堅定正確的信仰和追求,始終如一地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唯其如此,才能實現“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遠大目標和根本要求。
二、學術期刊編輯應具備的道德素養
道德是行為的規范,編輯的道德修養主要體現在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職業道德上。
1.甘為人梯,燃燒自己,照亮他人
編輯工作的目的是傳播先進的、文明的、科學的精神產品,是不計個人得失“為他人做嫁衣裳”的幕后工作。每一篇文章從組稿到發表都凝聚著編輯的心血。認真的閱讀、精心的篩選和不厭其煩地修改,這些不為人所知的細致工作付出了編輯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而正是此過程體現著編輯工作的重要性和崇高的社會意義。因此,編輯要有甘為人梯的精神,熱愛學報編輯事業、對本職工作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因為,學報編輯與教師這種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一樣,都需要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而又無怨無悔的“蠟燭精神”。
2.恪守職業道德,保持心態平和,公平擇稿
學報編輯接觸的多是一些學術論文,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這些文章凝聚著作者的智力創造,包含著作者的知識產權。有些作者可能由于有獲取學位、晉升職稱等的時間限制,往往要求編輯提前優先審閱、在規定時間內予以刊出。一般在稿件質量較好的情況下,在編輯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從扶植培育作者群體的需要出發,大多都能滿足作者的要求。然而,也有一些作者提交的文章質量較差、學術水平較低,但最終還是予以刊發,這和作者與有關編輯人員的某種特殊關系,或是領導指派的關系稿、人情稿不無關聯。特別是稿件質量較差的個別作者請客送禮,拉攏編輯,不僅使編輯人員陷于極大的被動境地,也嚴重影響到了編輯與作者之間的正常關系。由于這種交易的存在,使得編輯的職業道德淪喪,污染了編輯出版界的行業風氣,直接影響了期刊出版事業的發展。所以,編輯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態,不為利益所動。編輯工作“為人做嫁衣”的奉獻精神折射著編輯職業的高尚性,編輯必須恪守職業道德,保持平和的心態,應當以民主、客觀的態度對待作者和處理來稿,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尊重和肯定作者的觀點和風格,才能作到實事求是,擇優錄用。
3.一絲不茍、嚴謹治學的精神
高校學報編輯具有高尚道德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必須“尊重作者,治學嚴謹。”這是我國《著作權法》以及有關的新聞出版政策所規定的一項重要的編輯紀律。對從事思想文化傳播與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的編輯來說,此方面的要求,更為嚴格。編輯是稿件內容和質量的審查者和把關者。工作作風嚴謹,敢于較真,那么編出來的稿件就會有質量的保證,會產生積極的社會效益。如果編輯不負責任,隨意編改作者的稿件,有些拿不準的觀點或按照慣例想當然,或憑自己的嗜好取舍修飾學術論文,就不僅侵犯了作者的權益,而且會使稿件失去應有的學術價值。敢于并善于發表不同觀點、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學術論文,正是“雙百”方針所要求的,更是將學報辦活、辦出特色所必須的。
三、學術期刊編輯應具備的專業素養
1.扎實的專業基礎和較高的語言文字水平
楊煥章教授指出“作為一個稱職的編輯,能夠勝任編輯所應擔當的一切工作,就必須具備相當高的專業學術水平,必須是某一學科的專家學者。盡管事實上不可能人人都能達到這個水平,但作為一個方向,這個要求是不為過分的。”學報編輯接觸的稿件都是具有學術價值的文章,如果學報編輯專業知識不高,學術素養平平,那么他就不具備審稿、改稿及幫助作者提高文稿質量的能力。所以,編輯就必須具備與自己所編欄目相應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理論水平。同時,鑒于編輯學科的應用性與綜合性,編輯應盡可能地向更多的分支學科方向拓展,進行較深入的研究和形成較獨到的見解。
稿件加工是一項細致的工作,也是編輯過程中最出彩的工作。編輯需要對稿件精雕細琢,修飾文字、校正差錯、統一體例,這就要求編輯必須有較高的文字處理能力,能在一定的理論高度上審查稿件質量,并有可能使稿件更臻完善,少出紕漏。一篇具有學術價值的稿件,但語言晦澀難懂,亦勢必會影響它的宣傳效果。如果編輯在編輯工作中能作到字斟句酌,充分展示深厚的文字功底,將文稿變得語言通順流暢,層次清晰分明,那么這篇文章就會從內容到形式達到較為完美的統一,成為一篇好文章。學報編輯要作到這一點,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文字水平,牢牢掌握語言文字基本功,并結合編輯工作努力使專業研究方向與自己工作所涉及的范圍相一致,使自己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鑒賞力,成為一名合格的編輯。
2.學報編輯必須具備較高的學術素養
學術素養是指在一定文化素質的基礎上,經過后天不斷的學習與努力及長期的知識積累而形成的一種意識和潛意識。學術素養是一種綜合能力,它包含鑒別能力、判斷能力、再創造能力等。只有具備了比較淵博、均衡的知識結構,并能把隱藏在知識后面的價值觀念與思維方式加以消化吸收、融會貫通并付諸實際工作中,才能形成一定的學術素養。沒有較高的學術素養的編輯是不能正確地鑒別和編輯加工稿件的,他所編輯的學報的學術質量也是無從談起的。所以,作為學報編輯人員必須具有較高的學術素養,才能勝任這項工作。要具備較高的學術素養必須緊抓自身建設,注重在編輯實踐中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努力爭取獲得繼續教育的機會,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提高外語水平,廣泛地汲取各個領域的知識。
3.學報編輯要具備熟練的編輯業務能力
編輯工作是一種特殊的專業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嫻熟的編輯出版技術是每一個合格的編輯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學報編輯要有熟練的業務能力,能獨立選稿、審稿、組稿,并能熟練地進行修改和加工、版面設計、校對以及熟練地運用各類字號與字體,熟練地調整版式,等等。學報編輯要熟悉編輯工作業務的全過程,要掌握編輯工作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懂得編輯工作的性質、特點和發行規律,努力使出版的學報達到期刊規范化的要求。
4.要熟練掌握學術規范編排規范
目前,各個高校學報基本上都在執行《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有學者認為,期刊規范給我們的文化運作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規矩,但其中有關涉及個人隱私信息的無條件袒露又置作者的隱私權于不顧,這無疑是一種缺憾。我們在強調隱私權立法的同時,也要關注規范對作者隱私的暴露而尋求其保障對策,并提醒作者對傳揚隱私及惡意騷擾者予以警惕防備。貫徹落實編排規范的主旨在于提高辦刊質量,這與學報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努力提高刊物可讀性的宗旨是一致的。只有在編排規范的原則指導下進行創造性的工作,才能保持自己的風格,成為廣大讀者歡迎的學術期刊。所以,目前學報編輯仍然應該嚴格按照規范執行,這就要求編輯熟悉并掌握《規范》內容,在實際工作中靈活運用。
5.良好的團隊精神和較強的公關意識
編輯工作是整個出版工作的中心環節,對出版工作的全局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和影響。編輯過程聯結著著作過程和印制傳播過程,編輯必然要與作者、讀者和出版發行部門發生聯系。在選題策劃、組稿、審稿、加工整理、發稿、看樣、印刷、宣傳等各個環節,編輯都無法孤立地進行工作,都需與各方面進行溝通和交流來實現出版思路。所以,編輯更應該在出版過程中養成勤于溝通、互相配合、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在整個編輯流程中,編輯是橋梁、是紐帶,擔負著溝通作者與讀者交流的重要任務。一個合格的編輯若想組織到更好的選題,獲取更新的信息,團結到更廣的作者,就必須具備很強的公關能力,在選題策劃和發行過程中更應有公關意識,在社會交往活動中,通過調研,進行市場分析,才能充分掌握出版信息,不斷開發、設計出符合市場需要的、有質量特色的選題。編輯在社會交往中還應運用好各種交際技巧,熟練地選擇和運用適當的交往方式和公關語言,使社會交際活動更好地為實現編輯目標服務。
四、學報編輯應具備的意識
1.學報編輯應具備信息感知能力和意識
信息感知能力是一種感受和認知信息的能力,表現為具有必要的信息觀念,并能及時地把握信息,對信息資源進行精細的分析和利用。編輯工作是一門信息科學,它通過對出版流通過程的有效控制,既輸入信息展示社會的需求和進步,又輸出信息反過來影響和促進社會。從作者與讀者的信息交流過程來看,編輯是作者與讀者的信息交流中介,他們是通過期刊作為媒介傳遞和接收信息的。但是,從編輯與作者、讀者的交流上看,編輯并不是被動地、機械地接收信息,再傳遞信息,而是要對作者提供的信息進行篩選、加工、整合,甚至再創造,以確保將有價值、有意義的信息傳達給讀者。被稱為信息加工工程師的編輯,與信息發展關系比較密切,更應該具有較高的信息感知能力。如果編輯的思想意識僵化落后,信息過時陳舊,那么編輯出版的文章勢必不能把握熱點問題、前沿問題,使刊物失去新穎性、時代感,進而導致刊物失去市場競爭力。
所以,作為信息工作者或傳播者的編輯,無疑應該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要全面掌握社會科技文化的發展動向、作者資源狀況、社會熱點和讀者需求等,要有判斷和甄別信息的敏銳性,能高度自覺地認識信息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掌握有關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并具備必要的設備操作本領,對信息資源要有高度的職業敏感性,并且能對資源進行整合開發和利用,從而提高刊物的質量。
2.現代期刊編輯要有創新意識
江澤民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是知識經濟的靈魂,同樣也是學術期刊的靈魂。學術期刊的編輯出版工作應該與科研工作一樣,重在創新,敢為天下先,敢于發表探索性、創造性、非傳統性的成果、理論、觀念,啟發人們的思路,要著力培育新的學科生長點,對那些不成熟但有獨到見解的新觀點要加以扶持。
編輯的創新意識是優化選題、提高精神產品質量的首要條件。一個好的選題無論從內容的選擇還是形式的設計,都應體現出編輯獨到的眼光,獨有的特色,只有這樣才能選編出體現時代精神,高揚時代主旋律,及時地反映科學研究的新觀念、新成果、新問題的好文章。有創新意識的編輯具有前瞻性和針對性,善于從總體上把握社會需要,能夠從文化視點的結合中演繹出新的選題思想,對選題資源進行多角度、深層次的開發,并能作出效益性判斷和可行性分析,使選題具有獨到的文化和學術價值,以適應時代的發展,滿足讀者的需求,起到傳播新思想、新觀念、新知識的作用。
3.學術期刊編輯的服務意識
一本刊物的出版發行,一方面為作者提供了發表作品的園地,另一方面為讀者提供了他們所需要的信息。因此,編輯工作實際上是為作者和讀者服務的工作,編輯工作者要樹立為二者服務的意識。
作者是精神生產的主體,是精神生產第一線上的勞動者。沒有作者的寫作,期刊就成了無本之木。作者勞動是編輯勞動的前提,編輯離不開作者、必須認真依靠作者。反之,作者也離不開編輯,只有二者緊密地配合,才能使作品變成社會產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出版工作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的出版工作,是出版工作者和著譯者共同的工作,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同志式的互相合作關系。” 在任何時候作者都是期刊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期刊編輯要有為作者服務的意識,要牢固樹立作者觀念,一定要尊重作者的人格、學術觀點和創作風格,善待來稿,對稿件的修改要認真慎重,與作者產生分歧時要及時交換意見,將稿件的處理結果告知作者,平等協商討論,使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刊物出版后要將樣刊、稿酬及時寄達,并注意作者有關信息的反饋,加強與作者的感情交流,這樣才能穩定作者群,吸引優質稿源,為提高期刊的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讀者是精神產品的消費者,是作者和編輯的勞動價值的實現者,是期刊出版活動中最根本的也是最主要的對象;讀者的需求乃是編輯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期刊要想在競爭中取勝,就必須深入研究讀者和潛在讀者的需求,了解讀者群體的構成,以讀者為中心來確定選題,不斷為讀者提供他們感興趣的信息。另外,在字體字號、欄目設置、版式設計等細節上更加符合讀者的閱讀心理和視覺生理特點。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損害讀者的利益,是為讀者服務的重要前提,但這并非意味著消極地迎合讀者的各種需求。編輯應該本著對社會負責的原則和精神,對讀者的需求作具體分析,作到既堅持為讀者服務,又對社會負責,要把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讀物提供給讀者,而不是去迎合某些讀者不健康的需求。
4.學術期刊編輯要具備法律意識
依法進行出版活動和依法進行出版管理是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在出版領域的具體表現。這就要求學術期刊的編輯不僅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和編輯業務水平,還要有較強的法制意識,必須及時了解黨和國家有關出版方面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做到知法、守法、用法、尚法。并在工作實踐中堅決貫徹,要學會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和維護作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同時也用來約束自己和限制他人,以免違法侵權。
5.學術期刊編輯要有精品意識
質量是學報的生命,是衡量學報社會地位和編輯出版水平的標尺,也是期刊編輯努力的方向和奮斗的目標。隨著社會的發展、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精品”意識已經滲透到各個角落,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的同時,精神需求也同步增長,這就要求作為生產精神產品傳播者的編輯人員要牢固樹立精品意識,也即質量意識,以刊物的高質量參與競爭,使精品意識貫穿于編輯工作的全過程。
從內容上看,一本精品刊物,首先要定位準確,有正確的政治觀點,明確的傳播導向,不僅要有理論深度,還要有新觀點,緊跟時代步伐,這是精品的“靈魂”,也是真正成為讀者的良師益友的前提條件。因此,在編輯出版的每一個環節都要精益求精,編輯的精品意識的必須貫穿到選題、組稿、審稿、編稿、校對和編輯出版的全過程。
從形式上看,一本精品刊物要印制精美,視覺設計上要和諧,給人以美的享受。內文版式要講究高藝術水準,編校工作認真細致,文字準確流暢、對每篇稿子的加工、每一頁版式的設計,對編、校、印各工序都要嚴格把關,力求完美,因此學報編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精品意識,努力把刊物辦成同類期刊中的精品,使期刊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編輯出版行業中立于不敗之地。
[責任編輯 張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