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為何這么圓?
太陽幾乎是迄今為止測量過的最圓的物體。美國天文學家借助太陽動力學天文臺衛星上的日震與磁成像儀,了解了其中的奧秘。由于太空沒有大氣干擾,所以太陽形狀的測量結果非常精確。打個比方說,如果太陽縮小成一個直徑1米的球體,它的赤道直徑將會只比穿過它的南北極的直徑,即它的自轉軸長0.000017米!他們還發現,隨著時間推移,太陽的扁率一直恒定不變,而且扁率很小,與通過太陽的旋轉曲面預測的結果不符。這表明太陽磁場或騷動等地下力產生的影響可能比人們以前認為的更大。
骨髓移植或可治愈艾滋病
在不久前舉行的第19屆國際艾滋病大會上,一項新研究結果的發布引起人們的關注:兩名為治療癌癥接受骨髓移植手術的艾滋病患者所感染的艾滋病可能已經被治愈。這兩名男性均已感染艾滋病多年,此前曾接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在骨髓移植前,兩人均接受了小劑量化療,以便在移植手術期間仍可繼續使用治療艾滋病的藥物。在手術后,患者體內的艾滋病毒仍存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移植的細胞代替了患者體內的淋巴細胞,艾滋病毒最終減少到無法發現的程度。研究人員在手術后分別對兩名患者進行了兩年和三年的跟蹤觀察,沒有發現任何病毒的蹤跡。
食肉有助人類繁衍
人類嬰兒的哺乳過程一般持續2年4個月,人類近親黑猩猩哺乳幼仔的時間則需4~5年,而黑猩猩的最長壽命只有60年。較早的斷奶時間不僅對后代的發展有影響,對前后兩胎之間的間隔時間以及雌性再次生殖的頻率也有影響。有假說認為,哺乳時間的減少是由于200多萬年前早期人類開始吃肉食所致,瑞典研究人員最近證實了這個假說。他們建立的數學模型顯示,當大腦發育到某個階段,所有物種的幼仔都會停止喝奶,由于高品質飲食,肉食動物會比草食動物和雜食動物更早地斷奶。
“機器人記者”
對于報道體育比賽結果、股票市場行情和房地產價格這類消息,“機器人記者”就可以勝任。根據數據就能自動生成新聞稿的計算機軟件已經在美國問世并受到媒體的青睞。這種軟件可在短時間內大量生成新聞稿,而且文章的質量也不差。以美國一媒體公司為例,該公司參照100多萬條網站詞條,運用儲存20多億條統計數據的數據庫,自動生成體育相關報道。至今已運用該軟件生成了1.5萬多篇新聞稿。
“病毒充電器”
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一項利用病毒發電的技術,未來可用于手機充電。這種技術采用的病毒名為M13噬菌體,它具有壓電性,即在受到擠壓時能夠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研究人員把M13噬菌體平鋪在一層膜上,然后把幾層這樣的薄膜疊加在一起,在這些薄膜上加上電極,通過按壓薄膜就能產生微小的電流。研究人員認為,M13噬菌體是一種潛在的完美能源,因為這種病毒僅吞食細菌,對人體無害,綠色環保。此外,這種能源也很廉價,并且容易獲得。
O型血人不易患心臟病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血型與心臟疾病的風險相關,O型血患心臟病的風險最小。A型、B型和AB型血的人,患心臟疾病的風險略超過0型血的人,其中A型血風險增加8%,B型增加11%,AB型增加20%。研究人員表示,那些知道自己的血型導致更高心臟疾病風險的人,可能會更有動力進行改變,降低心臟疾病風險。
掃描大腦可知真實年齡
僅憑外表往往難以判斷一個人的真實年齡,不過,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人類大腦內部存在一個“時鐘”,通過對大腦掃描則可準確獲知一個人的真實年齡,誤差不會超過1歲。研究人員利用核磁共振成像對3~20歲年齡段的人進行了大腦掃描,其目的是確定人類大腦內部的231處生物標記,如果把這些生物標記結合起來就可以確定一個人的真實年齡,精確度超過92%。這項新的發現在藥物研究方面也有重要的意義,并且還會讓醫學專家們了解到人類大腦是如何隨著時間而發生變化的。
黑巧克力或助防癡呆
多項研究證明,常吃黑巧克力有益心臟健康。意大利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常吃黑巧克力可能還有助老年人預防癡呆癥。研究人員把患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老年人分成3組,每天喝高、中、低劑量的可可飲料,以觀察可可飲料中黃烷酮的功效。為期8周的實驗結束時,研究人員發現,每天服用高、中劑量可可飲料的老人,認知水平測試分數明顯高于另一組,胰島素耐受性和血壓均出現下降。尤其是高劑量組,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癥狀得到更多改善。黃烷醇是一種天然植物化合物,存在于可可、茶、紅酒、水果和蔬菜中,其中可可中的黃烷醇含量最高。
土豆時鐘
一款利用土豆供電的天然環保時鐘近日在日本上市。這種時鐘無需電池驅動,只需將配備的鋅板以及銅板插入土豆內即可產生電能。其原理是土豆內含有的磷酸會與鋅板發生化學反應,鋅板的電子會轉移至銅板,從而形成電流。除了土豆以外,檸檬、蘋果等含有磷酸的物質都可以充當時鐘的電源,所以檸檬時鐘、蘋果時鐘指日可待。
來自鴕鳥蛋的抗過敏產品
日本研究人員從鴕鳥蛋中提取出了能遏制杉樹和絲柏花粉過敏的抗體,并將利用其開發口罩和空調過濾器等產品。研究人員首先發現,鴕鳥也會患上花粉癥,尤其是它們體內杉樹和絲柏花粉的抗體水平很高。研究人員于是從這些鴕鳥的蛋中提取出抗體,與引起花粉癥的過敏原一起涂在患者的皮膚上,結果患者的過敏癥狀得到了緩解。
口腔細菌間接導致心血管病
英國一項研究顯示,在口腔中常存在的一種細菌容易在牙齒表面形成斑塊,如果牙齦有出血傷口,細菌從傷口進入血管后會引起血凝塊,逐漸導致血栓和心內膜炎等疾病。這種名為格氏鏈球菌的細菌如果進入血液就會導致血小板凝聚成團。所以,人們應注意通過刷牙等方式來保持口腔清潔,盡量減少格氏鏈球菌在牙齒表面聚集和滋長。
【文稿】彭文
【責任編輯】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