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朱利安·阿桑奇,一個毀譽參半的電腦天才,他創辦的維基解密令美國及其盟友頗為頭疼,他也因此被人稱為“黑客羅賓漢”,或是“新聞界的007”。
“新聞界的007”
1971年7月3日,阿桑奇出生在澳大利亞東北海岸的湯斯維爾市。14歲之前,阿桑奇跟隨其幾經婚變的母親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流浪生活,多達37次的搬家使得成長期的阿桑奇難以接受到系統的教育,只能靠自學以及參加函授和旁聽等非正式方式進行學習。他們有一段時間曾住在一家電子產品商店的對面,阿桑奇經常到店里的一臺Commodore 64型電腦上編程,借助這臺電腦,他學會了破解常用程序,這也成為他后來奇跡的起點。16歲時,阿桑奇就成為了一個黑客,并與另外兩個黑客一起組建了“萬國顛覆”,闖入歐洲和北美的保密計算機系統,并以此為樂。此種行為引起澳洲警方的關注。但由于入侵電腦并未損害系統和更改信息,在被罰款2100澳元后,他被保釋釋放。
輾轉職場多年后,他逐漸意識到:人類最關鍵的斗爭,并不是左派與右派之爭或信仰與理性之爭,而是個體與機構之爭。為此,他草擬了一個《陰謀即統治》的宣言。他認為,當一個政權內部的溝通線路被破壞,那些陰謀家之間的信息交流便注定會縮小,而當這種交流趨近于零的時候,陰謀就會被瓦解。泄密是信息戰的一個工具,在此理念的主導下,他創建了維基解密網。
2006年12月,“維基解密”公布了它的首份文件:即由索馬里反政府武裝“伊斯蘭法院聯盟”的領導人謝赫·哈?!み_赫·阿威斯簽署的“秘密決定”。從那時起,它開始公布大量機密文件,包括美國關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文件、在肯尼亞的法外處決文件、在科特迪瓦的有毒廢棄物傾倒事件的文件等等,其中也涉及了亞洲一些國家的機密信息。2010年11月28日起,維基解密與其他媒體伙伴開始發布秘密的美國外交電報。因此,阿桑奇也得罪了美國等相關政府,被一些政府視為眼中釘。
結怨英國,只因得罪美國
自從阿桑奇進入厄瓜多爾駐英國使館尋求避難后,英國方面就一直態度強硬,甚至威脅要強行將其帶走。那么,英國政府為何要大動干戈。擺出不抓住阿桑奇不罷休的態度呢?深究下去,背后其實另有玄機。8月19日,阿桑奇在厄瓜多爾駐英國倫敦大使館的陽臺上發表公開演講,稱自己沒有犯下任何罪行,只是由于在網上公布美國政府文件而受到迫害。阿桑奇說,他希望美國總統奧巴馬“做出正確的選擇”,稱美國必須停止用各種手段“獵殺”維基解密網站及其成員,并作出相應承諾,不再對維基解密的成員和支持者們進行迫害,不要追蹤敢于“揭露強權罪惡”的記者。
阿桑奇看來是個明白人,知道英國和瑞典死死揪住他不放的背后是美國的巨大壓力。自從揭露美國阿富汗、伊拉克戰爭機密文件后,美國國防部和司法部援引《1917年間諜法》評判阿桑奇的行為,要求阿桑奇“歸還”擁有的一切政府文件并承諾今后不公開、搜集新文件,并在評估是否對其起訴。無奈之下,阿桑奇只能選擇躲避。他來到了瑞典,希望借那里對新聞自由的寬容保護自己,并申請居留許可,但未獲批準,而且惹上麻煩、染上官司。瑞典一直以自由而著稱,阿桑奇的揭秘卻使他們名譽掃地。英國和一些歐洲國家也因阿富汗戰爭文件的曝光而飽受譴責。因此,通緝逮捕阿桑奇是情理之中的事。
在瑞典,阿桑奇受到兩名與其有性關系的女性的強奸和性騷擾指控。阿桑奇自稱雙方是自愿行為,認為指控是“詆毀行動”的一部分,其辯護律師斯蒂芬斯也抨擊瑞典對阿桑奇的指控包含“政治動機”。但瑞典最終發出逮捕阿桑奇的通緝令。因此,他離開瑞典,前往德國首都柏林,但途中他遺失了裝有3臺保密電腦的行李,使他去往冰島的計劃落空,最終他只能前往英國。
瑞典警方要求英國警方將阿桑奇引渡到斯德哥爾摩進行審判,但阿桑奇擔心瑞典方面會將他交給美國司法單位,認為瑞典追緝他有“政治動機”,所以他拒絕被引渡到瑞典。
美國軍方曾抨擊維基解密網公開的文件危及駐阿富汗外國聯軍的人身安全,并對阿桑奇展開調查,以決定是否以間諜罪等罪名起訴他。澳大利亞政府最初說阿桑奇不能受“規則保護”,但隨后澳大利亞外長表示將應阿桑奇請求為他提供領事協助,全球約60萬支持者也在網上簽名請愿希望倫敦法院不要打擊阿桑奇及其合作者。經過兩次庭審后,2010年12月15日倫敦法院批準了阿桑奇的保釋申請,但要求他遵守一系列規定。經過幾次聽證和庭審,2011年2月24日英國一法官最終同意了瑞典的引渡請求。但阿桑奇就引渡裁決提出了上訴,英最高法院2012年6月14日最終駁回了阿桑奇的反引渡申請,裁定把他引渡至瑞典。為避免被引渡,阿桑奇于今年6月19日下午進入厄瓜多爾駐英使館,尋求到該國政治避難。
各國政治的角力
阿桑奇之所以通過維基解密大量揭露一些政府機密,原因在于他認為:政府和大機構隱藏了太多秘密,使得新聞報道嚴重失實,因此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現實。他還批評傳統媒體被政府所主導,不能將新聞報道和事實真相調查深入下去,所以他的工作是為了自由奮斗。他還說,他只是追求新聞自由,無意故意損害任何一個國家的利益。阿桑奇的這些舉動得到了一些人的欽佩,他甚至被稱之為“新英雄”。
雖然,阿桑奇自己稱他沒有故意損害任何一個國家的利益,但這次阿桑奇在厄瓜多爾駐英大使館的政治避難卻引起了相關國家關系的緊張,厄瓜多爾、英國、瑞典、美國、甚至美洲國家都卷入其中。
厄瓜多爾為阿桑奇提供政治避難保護,承受著巨大壓力,幾乎成為了美國和歐洲各國的眾矢之的,且進一步惡化了厄瓜多爾和英國的外交僵局。而英國的強硬態度,特別是不承認“外交庇護”、甚至威脅將突襲厄瓜多爾使館的表態,已經引起了關于歐美大國像威脅殖民地一樣威脅小國的爭論。這也使南美國家聯盟(UNASUR)的外交部長齊聚厄瓜多爾沿海城市瓜亞基爾召開會議,支持厄瓜多爾為阿桑奇提供政治避難,并表示必須保護外交使團,譴責英國“威脅使用武力”。
毫無疑問,阿桑奇和維基解密已經不再是阿桑奇個人和維基解密網本身的事,它已經上升到了各國外交和政治角力的層面?,F在,英國和瑞典堅持要將阿桑奇引渡到瑞典受審,厄瓜多爾表示只有英國、瑞典或者美國給出確保阿桑奇生命安全的書面聲明,才可能允許將阿桑奇引渡到瑞典受審。
【責任編輯】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