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成方 劉暢
[摘要]目的:介紹一種新的保留包皮治療成人先天性包莖的手術方法。方法:對2008年4月~2011年3月間117例門診患者應用四Y-V成形術治療,恢復其包皮上翻性,術后隨訪12個月,觀察患者包皮外觀形態以及并發癥情況。結果:117名患者術后均能夠將包皮順利上翻并獲得了滿意的外觀,5~14天消腫(平均8.0天),7~18天傷口愈合(平均11天)。早期18例患者發生輕度瘢痕攣縮(15.4%),其中13例半年后自行緩解,5例局部外用激素治療后治愈。結論:四Y-V成形術可以恢復成人先天性包莖患者正常的包皮功能和外觀,避免了傳統包皮環切術切除包皮的弊端,治療效果好。
[關鍵詞]四Y-V成形術;成人包莖;保留包皮;包皮環切術
[中圖分類號]R699.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6455(2012)10-1711-02
包莖是一種常見男性外生殖器的生理和病理狀態,學齡前兒童包莖可采取局部激素或手法上翻治療[1],16~17歲男性中先天性包莖發病率約為2%~5%[2],成人包莖易導致包皮龜頭炎、性生活不適[3],甚至引起尿路感染、陰莖癌[4]、系帶撕裂、包莖崁頓、排尿困難和不育等,多需包皮環切手術,而四Y-V成形法則可以保留包皮治療成人包莖。筆者2008年4月~2011年3月應用四Y-V成形術治療117例成人先天性包莖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手術效果,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117名患者多在學校體檢或婚檢中查出患有不同程度的先天性包莖(圖1),平均年齡21.5歲,其中已婚者6人(5.1%),均符合先天性包莖診斷,未接受過任何治療。
2手術方法
手術前常規備皮、消毒。設計:美藍溶液標記包皮狹窄范圍,在包皮頂端處做環形切口,于包皮內板垂直該環形切口做腹側和背側兩條縱行切口,于外板垂直環形切口做左右兩條縱行切口,縱行切口的長度以能夠徹底松解狹窄為宜。手術:2%鹽酸利多卡因溶液陰莖根部神經阻滯麻醉,麻醉滿意后沿設計線切開皮膚直至陰莖淺筋膜,打斷該層內的纖維環,注意避免傷及陰莖背淺靜脈及屬支,必要時以雙極電凝止血,形成外板左、右兩個皮瓣和內板腹側、背側兩個皮瓣(圖2)。適當修剪皮瓣形狀為“V”形,并使皮瓣高、寬比為1:2~1:1。6-0醫用錦綸線將內、外板皮瓣依次交錯縫合(圖3),手術一般在45~60min完成。術后:將包皮恢復解剖位,無需外覆紗布,每日洗必泰或潔爾滅溶液清洗傷口并外用1%紅霉素軟膏涂抹傷口,1周后拆線。
3結果
本組117名患者無血腫、包皮壞死及嚴重感染病例發生。術后5~14天消腫(平均8.0天),7~18天傷口愈合(平均11天)。已婚患者術后一月恢復正常性生活,無明顯不適感,性生活質量滿意。18例患者術后早期出現輕度瘢痕攣縮(15.4%),其中13例半年后自行緩解,5例局部外用激素治療后治愈。所有患者術后隨訪12個月,包皮上翻性、感覺及外觀良好(圖4)。
4討論
4.1 包皮組織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保護功能:幼兒時期包皮通過覆蓋和粘連使陰莖頭表面粘膜和內板發育,同時起到隔離的作用,保護陰莖頭免受尿氨和糞便的刺激以及減少泌尿系統感染發生;包皮可以終生保護陰莖頭免受摩擦及各種原因外傷的直接損害;另有研究表明,包皮的粘膜免疫系統可以產生抗原抵抗病原微生物[5];②性功能:包皮內板表皮組織富有Meissner's corpuscles等結構[6],在性喚起中扮演重要角色;包皮包覆的陰莖頭可以減少摩擦,防止角化,維持陰莖頭敏感性[7]及保護冠狀溝避免受到過強刺激而提早射精;性交過程中,包皮為陰莖勃起時提供足夠的皮膚,配合良好的滑動性以及內板粘膜分泌的天然潤滑劑,達到輔助陰莖插入、減輕摩擦和炎癥、預防性生活傷害的目的;另外,包皮為自慰和前戲提供輔助,陰道壁、包皮與陰莖頭形成復雜的交互作用在性交中也意義重大[8]。另外,不同于英語國家、猶太人、穆斯林民族等主張切除包皮,中國人受儒家、佛教思想影響,普遍不希望切除包皮,拉美國家男性則將包皮視為男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保留包皮治療包莖有一定的文化需求。
包皮組織有重要的保護功能和性功能,不應輕易切除,包皮環切術既不符合整形外科恢復形態和功能的治療原則,也不夠人性化。
4.2手術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為避免術后包皮口不美觀,應使“V”形皮瓣的高、寬比為1:2~1:1;②重度包莖患者手術時,應適當去除部分內板,防止術后內板外翻出現水腫;③皮瓣切開層次不宜過深,以免破壞回流加重水腫;④術后將包皮解剖復位,切勿上翻包扎,以免形成難以消退的“象皮腫”。
本研究發現,四Y-V成形術術后包皮口平整、美觀,無明顯繼發畸形,包皮組織略增厚,接近正常包皮,患者對術后外觀均很滿意。該手術有一定的瘢痕攣縮發生率,分析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①該術式形成類似環形閉合切口,易形成環形瘢痕攣縮;②術后傷口所處環境潮濕,常有尿液污染,且伴有大量細菌和分泌物,易致傷口延遲愈合而形成瘢痕;③包皮組織柔軟、菲薄,切口部位術后缺乏有效支撐,如果不經常上翻鍛煉,容易發生瘢痕攣縮。因此,筆者主張拆線后應該常規在手術部位涂抹激素類藥物以減輕瘢痕,且患者應定期隨訪,以便及時發現及時處置。
筆者通過117例手術體會,四Y-V成形術術后恢復快、包皮外觀佳,能夠糾正各種程度的包莖,恢復包皮正常形態及功能,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對不希望切除包皮的成人包莖患者可以作為首選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饒穎慧,楊曉林,趙紹明.小兒包莖治療時機與方法選擇探討[J]. 中國美容醫學, 2011,20(5):725.
[2]Jakob ?ster.Further fate of the foreskin[J]. Arch Disease Childhood, 1968,43(228):200-202.
[3]楊璐, 阮列敏, 嚴澤軍. 包皮過長或包莖患者的性功能狀況與心理狀態關系的研究[J]. 中華男科學雜志,2010, 16(12): 1095- 1097.
[4]張賢生,高晶晶. 陰莖鱗狀細胞癌淋巴結轉移預測因素的多元性分析[J]. 中華男科學雜志, 2012,18(4): 364-366.
[5]Fleiss PM, Hodges F, Van Howe RS. Immun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human prepuce: a review[J].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1998,74(5): 364- 367.
[6]Taylor JR.Specialized mucosa of the penis and its loss to circumcision[J]. Bri J Urol, 1996, 77(2):291-295.
[7]Fink KS, Carson CC, Devellis RF. Adult circumcision outcomes study: effect on erectile function, penile sensitivity, sexual activity and satisfaction[J]. J Urol, 2002, 167(5): 2113.
[8]Masood S, Patel HR, Himpson RC, et al. Penile sensitivity and sexual satisfaction after circumcision: are we informing men correctly[J]? Urol Int, 2005,75(1):62-66.
[收稿日期]2012-04-12 [修回日期]2012-06-28
編輯/張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