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假體置入隆乳后有嚴重感染或傷口并發癥者的長期效果觀察
因疾病接受乳房切除術后立即施行乳房假體置入的重建乳房患者,可能出現術后并發癥,包括嚴重感染、傷口不愈等。某些對象可能因此需要取出假體和再次施行手術。對于此類患者,經過再次處置后長期效果資料很少。本文作者就此進行了觀察。作者復習了舊金山加利夫利亞大學(UCSF)2005~2007年接受乳房切除術后立即假體置入乳房重建者的資料,包括術后出現嚴重感染、傷口不愈合等問題。隨診期3年。結果:29例接受調研者,均為因病行乳房切除后立即行假體置入乳房重建者,術后隨診期平均52.5個月(41~71月)。其中6例(20.7%)術前曾接受過放射治療,9例(31%)術后接受放射治療。這些患者都接受過再次處置,再次治療的原因:術后嚴重感染11人(37.9%)、出現假體外露5人(17.2%)、傷口不愈但未見假體外露3例(1.3%),發生上述兩種以上情況10人(34.5%)。再次處置-傷口手術處理、取出或更換假體的次數:一次者10人(34.5%)、2次者10人(34.5%)、3次者4人(13.8%)、4次1人(3.4%)、5次或5次以上者4人(13.8)。全組病例有15人(51.7%)經再置入乳房假體后獲得成功;5人采用橫行腹直肌肌皮瓣修復或下腹深動脈穿支瓣修復。9人(31%)再次處理不成功,其中5例在再次置入假體后失敗而放棄再處理。總體再接受處理者的成功率為83.8%(20/24)。結論:乳房切除后立即行假體置入重建乳房后,出現嚴重并發癥若進行適當處理,仍可獲得長期的良效果。
[摘譯自 Ann Plast Surg,2012,68:369-72]
2隆乳術加用無細胞真皮基質者術后并發癥分析及系統文獻復習
本文分析了在隆乳術中加用無細胞真皮基質后的效果及可能風險的有關因素。資料:作者從MEDLINE等網絡信息資料庫中查獲了至2010年9月的相關資料,收集了與此相關的術后7種并發癥:血清腫、蜂窩質炎、感染、血腫、皮瓣壞死、包膜攣縮和乳房重建失敗。比較了隆乳術中加用無細胞真皮基質和不加無細胞真皮基質兩組的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收集的16個資料顯示,加用無細胞真皮基質的隆乳術并發癥發生情況為:血清腫發生率6.9%(5.3%~8.8%)、蜂窩質炎2.0%(1.2%~3.1%)、感染發生率5.7%(4.3%~7.3%)、皮瓣壞死率10.9%(8.7%~13.5%)、血腫1.3%(0.6%~2.4%)、包膜攣縮0.6%(0.1%~1.7%)、乳房重建失敗率5.1%(3.8%~6.7%)。有5個資料對隆乳術中加用無細胞真皮基質和不加用無細胞真皮基質兩組的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證實加用無細胞基質組的并發癥發生可能性(the pooled random effects odds ratio (OR))比對照組更高:血清腫3.9%(2.4%~6.2%)、感染2.7%(1.1%~6.4%)、重建失敗率3.0%(1.3%~6.8%)。但不包含與此有關的血腫發生的2.0%(0.8%~5.2%)、蜂窩質炎2.0%(0.9%~4.3%)、和皮瓣壞死1.9%(0.6%~5.4%)。結論:隆乳術加用無細胞真皮基質者,與不加用者比較,術后有較高的血清腫、感染和重建失敗等并發癥發生率;不過隆乳術加用無細胞真皮基質者,術后包膜攣縮的發生率卻比較低。
[摘譯自 Ann Plast Surg,2012,68:346-356]
3皮瓣皮下注入富含血小板血漿可調節促血管化基因表達并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各類皮瓣轉移術后,皮瓣發生壞死是嚴重失敗的標志。眾多學者一直都在為避免皮瓣壞死發生和提高皮瓣成活率而采取措施,如:血管擴張劑的應用、抗凝劑的應用或在局部應用各種生長因子等。但都難以完全達到理想的結果。富含血小板血漿,作為一種含有自源性生長因子并可引發更多生長因子的生物品,是否對皮瓣的成活率有正相效應,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實驗觀察。
作者選用48只鼠作為實驗動物,在鼠背制作基部為頭向的背部皮瓣,將動物分成3組:一組(16只鼠),將富含血小板血漿100μl注入皮瓣的皮下組織、二組(16只鼠)將不富含血小板血漿100μl注入皮瓣下、另有一組(16只鼠)為不注入血漿組。術后7天查皮瓣的成活率并行組織學檢查。施行RT-PCR測量,時間為術后8h、24h、術后3天、7天。結果:轉移皮瓣皮下注入富含血小板血漿者,皮瓣成活率61.2%、注入不富含量血小板血漿者35.8%、而不注入血漿組的皮瓣成活率只有28.0%。富含血小板血漿注入組皮瓣成活率明顯高于其他兩組。組織學查明,皮下注入富含血小板血漿者炎性反應明顯低于另兩組,血管密度則明顯高于另外兩組。RT-PCR檢測證實,皮下注入富含血小板血漿者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mRNA 明顯升高,血小板源生長因子表達也明顯高于另兩組。結論:在皮瓣轉移術中,應用皮下注入富含血小板血漿通過上調促血管基因的表達,可以提高轉移皮瓣的成活率。
[摘譯自 Plast Reconstr Surg,2012,129:858-866]
4面部美容性注射后引起的視力障礙
面部通過注射各種充填劑或生物制品進行美容是常見的技術,但卻存在引發醫源性視力障礙甚至失明的風險。本文作者系統地收集了有關資料,并提出了防止嚴重后果的建議。收集了因面部進行注射性美容直接引發視力障礙的29個相關文獻資料,共32例,其中15人是接受脂肪注射,其余17例是分別接受皮質激素、石蠟、硅油、牛膠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透明質酸或羥基磷灰石。引起視力障礙甚至失明的原因,是將注入物注進有關的眼血管內所致。作者提出,小心操作,避免將藥物注入眼血管是防止傷害的關鍵。注射時,必先抽回血證實未注入血管內、局部可應用血管收縮劑;盡量采用細針頭或彎曲的細管,推藥時宜用低壓;注入總量要控制;避免易損傷血管的部位。
[摘譯自 Plast Reconstr Surg,2012,129:995-1012]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全軍整形外科研究所 李薈元 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