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露璐
摘要: 本文依據CET反撥效應原理,應用統計分析的方法,對某高校2009屆畢業生在校期間參加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成績進行分析,透視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提出改進大學英語“教”與“學”的行動策略。
大學英語考試(CET)是一項全國性的考試,是一種為教學服務的標準化考試。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績是檢測大學生英語水平的重要參考指標。CET對大學英語教學有一定的反撥作用。在教學總體、教學內容及教學態度上,這種反撥作用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另外,CET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可以體現在CET數據的利用上。調查發現,并不是所有教師都知道或得到并懂得利用這些數據指導教學的。我們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提高教師對考試情況的了解,利用考試促進地方性本科院校教學觀念的轉變,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達到國家英語四級標準。
一、CET考試對教學的反撥作用
教育界把測試對教學和學習的影響稱為反撥效應(backwash or washback)。首次將反撥效應引用到應用語言學領域的是英國語言學家,他們更側重于外語測試對教學和學習的影響,并著重分析這一影響造成的結果。Prodromous提出了“顯性一隱性反撥效應”概念,經過研究后,他指出測試對教學的反撥效應有直接明顯的應試教學或應試學習的顯性反撥效應表現,我們可以理解為大量的模擬真題訓練;而且有對教學的深層次的、不易察覺影響的隱性反撥效應。為了更好地指導語言教學與學習,對于反撥測試的正面效應應當大力研究和利用。
二、某高校學生CET考試情況分析
2005級是大學英語考試改革后,經歷新的四級考試最早并且最完整的一個年級。從2005級的學生第一次參加大學英語考試(2006年6月)到其畢業最后一次參加大學英語考試(2009年6月)可視為一個考試周期,選擇2005級學生的考試情況做統計分析,更具有代表性,更能反映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四級考試改革后的情況。
1.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總體分析
大學英語考試2005年改革到現在也歷經了多年,以下按照2005級學生歷次參加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達到426分的人數的情況做了一個統計表,統計情況如下。
表格1統計的數據表明,從2005級大學期間7次參加大學英語考試的情況看,大學期間前幾次參加大學英語考試的達到426分的成績的同學比較多,后兩次參加考試達到426分的成績的人數很少。產生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有三個:首先,前面學期的考試往往受到重視程度更高,報考面和備考情況都比較好。其次,前面幾次考試是在大學英語教學進行過程中或課程學習剛剛結束的學期的考試,大學入學后的前期階段,受高考期間對英語課程的強化訓練影響,加上大學英語教學的擴充,能使學生的英語成績提高較快,容易達到大學英語要求的水平。最后,后面兩次考試達到426分的人數少,主要原因同樣是參加考試的總體人數少了,且不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當中。其中最后一次考試往往是大學的最后一個學期,畢業班的學生多數因為要畢業實習,找工作,即使報考了考試,備考的時間也較少,加上英語學習是個連續的過程,很多學生結束大學英語課程學習后自己不再堅持英語學習,所以造成考試成績欠佳的結果。

2.2005級學生四級考試成績按專業對比分析
將2005級學生歷次參加四級考試分數達426分人數的情況按專業進行統計,對比各專業的426分人數。
表2的統計數據結合2005級學生高考錄取分數分析,表明2005級各類專業的學生入學時英語基礎相差較大,特別是體育藝術類專業的學生英語基礎跟文科、理科、工科等專業的學生差距很大。
3.2005級男女生的四級成績達到426分人數對比分析
從2005級四級考試成績看,還有一個重要方面需要引起英語教育工作者的高度注意,這就是男、女生的成績差異,具體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男生達到426分的人數不如女生多,累計達到426分的女生人數超出男生365人,男生為222人,女生為587人。對于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進行分析,有人認為,在語言學習上,男生的語言表達和聽覺感受能力上不如女生的優勢明顯。然而,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女生的學習動機明顯比男生要強。男生在學習態度上不如女生端正,在學習努力程度上差女生較遠,更重要的是男生上課注意力較容易分散,與女生相差較遠,女生在課外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更多,等等。
三、大學英語教學的行動策略
1.學習策略
教學實踐已經證明,目前,對于我國外語學習者而言,沒有現成的外語教學理論和方法,“必須從實際出發,探索地方性的教學規律,構建各自不同的教學模式”[3]。我們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客觀地對考試數據分析進行分析。從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重點培養學生持續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習慣。英語是“學”會的,而不是“教”會的;“抓住了‘學,也就抓住了關鍵所在,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鑰匙”[4]。根據表1的統計情況,提出要在新生入學的時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培養學生持續自主學習的習慣。具體措施為開設專題入門培訓,了解教師的教學目的和要求;確立學習目標與制訂學習計劃;介紹正確的語言學習觀和語言學習策略。當今時代終身學習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隨著科學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學生時代獲得的知識根本無法適應社會對知識的要求,因此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使他們在完成的學校教育后能繼續有效學習,以適應復雜多變的高科技社會的需求顯得非常必要。這種持續自主學習的習慣同樣應用于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

2.教的策略
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教材質量至關重要。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選用不同起點的教材,實施不同的教學。在分級教學的前提下,考慮更細化的分專業教學,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在聽力理解、閱讀理解、作文和翻譯的不同強弱項中加強對應的連續及訓練,有效地提高專項成績,分級分專業教學,爭取做到既使后進生補上基礎,又使優生得到充分發展,即抓兩頭,促中間。另外在方法手段上,引入多媒體教學方法,利用網絡資源豐富多樣的特點開展網絡教學,開展第二課堂教學,實行多管齊下全面改進的教學策略。
表3表明,英語教師要充分意識到男女生學習上的不同,在女生達到大學英語教學的基本要求后,給她們適當地增加一些提高英語應用能力的作業等,進一步提高她們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對于男生,應該加強對他們的教育和培養,尤其要配合學生所在學院加大對學生的管理力度。對于成績比較差的男生,要更加關心并給予耐心鼓勵,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困難,鼓勵他們盡快趕上來,而對于學習不認真、經常逃課、不完成作業的學生,一定要會同學院主管學生工作的輔導員,共同努力,督促他們在學習上取得進步,不為班級拖后腿。
3.管理策略
學校教學和考試管理部門應該規范化管理大學英語等級考試,確保考試順利進行,為學生提供較好的考試環境,積極動員學生報名考試,督促大學英語課程學習結束后考試成績未達到426分的學生持續自主學習,繼續報考,對學生進行集中訓練,提高學生的應試技能。改進考試報名方式,為畢業班學生提供人性化報考,如一些在外實習的學生,能夠通過手機或網絡報名,確保考生能參加考試,提供基于網絡平臺的考試強化訓練,方便考生隨時隨地學習備考。提供全方位的考試服務保障,通過多種措施、多種渠道、多種方法促進學生英語應試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Alderson,J.C.,Wall.D.Does washback exist[J].Applied linguistics.1993,14/2:115-129.
[2]楊惠中.第三屆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成立大會發言[J].大學外語教學通訊,2004,(3/4).
[3]王才仁.英語教學交際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4]陶衛紅.大學英語教學中合作的原則[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