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泳
“小新聞”是一種短小精悍、思想性強的新聞模式。它不是一種固定的新聞體裁,而是小通訊、小故事、小消息、小言論等具有一定新聞價值、文章篇幅短小的新聞集合體。這類“小新聞”,或在大的新聞背景中選擇奪人眼球的小情節,在較少的字里行間展現時代特色;或用簡潔明快的語言,對某種現象進行分析,明確提出觀點,引導輿論;或一事一議,揭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并促使其解決。
“小新聞”著重突出一個問題,代表著一個方向、一種方法、一種新風尚。“小新聞”所反映的內容,有的是展現時代特色的正面意義的新聞,有的是關注群眾生活中急需解決的熱點、難題,也可以是提出帶有傾向性、值得注意的問題。重視“小新聞”的采寫和編發,是時代的呼喚,是引領社會主義新風尚之必須,也是做好、做細民生新聞的重要選擇。
為何要重視“小新聞”
“小新聞”同“大新聞”相比,具有短小精悍、簡潔明快、主題鮮明、說理精辟等特點,被稱為新聞作品中的“輕騎兵”。這類短小精悍的“小新聞”,記者采寫快,文章發表快,讀者閱讀快。正因為具備了這些優勢,記者就愿寫,編輯就愿編,群眾就愿看,這也使“小新聞”成為集時效性、生動性、貼近性、服務性、知識性、娛樂性、可讀性于一體的新聞類型。
能否在精短、優美的字里行間,表達深刻的主題,體現時代的特色,反映民情民生,不僅衡量著寫作水平的高低、文風的好壞,更主要的是影響到新聞媒體的公信力乃至整體形象。我們在改文風活動中,倡導多寫、多發民生新聞、社會新聞,而在民生新聞、社會新聞報道中,又以“小新聞”為主,因為“小新聞”更貼近群眾,更能快捷地反映民生、民情。
多年來,我們要求新聞作品具備“真”、“短”、“快”、“活”、“強”等特點,而“小新聞”正是具備了這些特點,而摒棄了“假”、“大”、“空”、“套”、“長”。在人們工作、生活快節奏的今天,需要大量信息快速傳遞,需要有吸引眼球的短小明快的新聞以饗讀者。“小新聞”正是適應了當今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讀者所需。實踐證明,以動人的情節、吸引人的細節、精練的評述為主要表現手法的“小新聞”,能夠達到傳播速度快、受眾面廣的目的。
怎樣確立“小新聞”的地位
做好“小新聞”的報道工作,是拓寬視野、活躍思想、激發創新的最好途徑。高度重視“小新聞”的作用,在新聞報道中給“小新聞”以足夠的地位,就要求各新聞媒體建立健全采寫好、編發好“小新聞”的機制、體制,讓“小新聞”成為改文風中常態化、規范化的做法。
建立“小新聞”的策劃機制,能使“小新聞”的采訪做到經常化、制度化。新聞媒體要把“小新聞”的采訪工作列入議事日程,由專門機構和專職人員負責制訂“小新聞”的報道計劃,安排“小新聞”的報道工作。
建立“小新聞”的編排、發稿機制,能彰顯“小新聞”的魅力。在新聞媒體的重要版面、重要時段,設置“小新聞”欄目。如根據其內容適時開設《新聞故事》、《凡人小事》、《現場新聞》、《新聞特寫》、《零距離》等欄目,確保“小新聞”有重要地位。版面設計、編排力求精良、新穎、明朗;欄目設置力求簡潔、貼近、具有親和力;圖片安排要有動感,有視覺沖擊力。
建立鼓勵采編“小新聞”的考評機制,落實獎懲制度,能充分調動采編人員采寫、編發“小新聞”的積極性。新聞稿件不以長短論優劣,而以質量為標準。對于有分量的“小新聞”更要高看一眼、厚愛三分。要有專人負責檢查、考核、督促完成“小新聞”的采編任務,獎優罰劣。
正確把握“小新聞”的寫作技巧
“小新聞”以說故事、重情節、講道理為主要特點,以篇幅短小取勝。同篇幅冗長、語言拖沓、表述累贅的一般性新聞,形成明顯反差。在表達同一個主題思想時,寫好一篇質量高的“小新聞”,比寫一篇質量好的長稿件,更加不容易。遵循以小見大的采編思路,將每一篇“小新聞”做成新聞性強、新聞價值大的稿件,就要正確把握“小新聞”的寫作技巧。
巧抓角度,精選題材,是采寫“小新聞”的基本功。寫作任何新聞稿件都要巧抓角度、精選題材,而寫作“小新聞”更要巧抓角度、精選題材。抓好“小新聞”,就要在眾多的新聞事件中,選擇最具有現實意義的、最有典型性的、最有新聞價值的,反映時代氣息的新聞題材。用小的新聞事實、新聞事件反映大的新聞主題。
放大細節,突出情節,是“小新聞”的主要寫作技巧。“小新聞”遵循小處著眼、大處著手的原則,要選擇典型,放大細節,突出場景,突出情節,突出人物的音容笑貌,用民間話語親切講述,讓人物在作品中“動”起來,讓事件在作品中“活”起來,讓點面自然巧妙結合。在放大細節、突出情節中,以鮮活的語言、輕松的筆調、新穎的形式,運用講故事的方式進行寫作,能使作品更具親和力、更有可讀性。
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是“小新聞”的明顯特征。“小新聞”力求簡短精練、直截了當、觀點鮮明、深入淺出、突出重點。這就要求寫作方法越簡練越好、越節約時間越好,文章越容易讀懂看懂越好。作品要短,就要忍痛割愛,不斷改進文風,去繁就簡,革除套話、空話,大量刪減與主題較遠的內容;言簡意賅,就是每個段落都有深刻的內涵,每句話都有信息量、有新意,每個詞都言之有物。針對性和指導性鮮明的短評,應以簡短而靈活的評論形式贏得讀者。
以小見大,集中體現一個主題,是“小新聞”的最大優勢。“小新聞”以文章短小精悍取勝,若在較短的文章中,同時表達幾種主題思想,就會枝杈繁多,出現多個中心。這樣做,每個中心都難以表述清楚,主題不鮮明、不突出。“小新聞”突出一個主題,緊緊圍繞這個主題展開情節,放大關鍵鏡頭,刪除同主題無關或關聯不大的情節,達到以小見大的目的。
(作者為新鄉日報社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