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蓉蓉
【摘要】英語新聞報道頻繁地應用新生詞,如新事物催生新詞、詞綴派生新詞和舊詞衍生新義;大量使用借用詞,如借用外來詞、俗語和俚語、地名、人名、物名等;廣泛使用首字母縮略詞。本文通過分析英語新聞報道的詞匯特點,期望對英語自主學習能夠提供幫助。
【關鍵詞】英語新聞;詞匯;特點
英語新聞報道集各種不同學科專業術語、不同領域的行話之大成,理所當然地成為一種極其重要的跨文化傳播媒介。從詞匯方面看,英語新聞報道表現出一些較為鮮明的特點,這些特點往往并不為一些英語自主學習者所熟悉,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英語閱讀和英語新聞報道翻譯的難度。本文通過對英語新聞報道的詞匯特點進行分析,以期有助于激發英語自主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新生詞的頻繁應用
新事物催生新詞。在價值觀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新聞媒體堪稱世界各地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生活日新月異的最佳的表現渠道,其中所使用的新生詞與這些領域內產生的新現象、新問題、新事物有千絲萬縷的關聯。可以說,新生事物等催生了新生詞,隨著新聞報道的傳播,新生詞日漸為社會大眾認可、接受與運用。如: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blog(博客)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成為網絡時代的寵兒,當然,也為英語新聞報道所使用。
需知,“blog”一詞是weblog的簡稱,即由web和log構成的新生詞。再如:
隨著電視業的普及與發展,如今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開設有類似talkshow(脫口秀)的電視節目形式,且非常紅火。
這里,“talkshow”即talk和show合成的新生詞匯。此類例子很多,如報刊當中經常出現的:
second job(第二職業)
zero-emission vehicle(零排放汽車)
win-win(雙贏)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科學發展觀)
jellybuilt project(豆腐渣工程)
golden goal(黃金進球)
internet bar(網吧)
詞綴派生新詞。英語新聞報道中,通常會出現一些在舊有詞匯基礎上以恰當方式加上表示某種意義的前綴或后綴等,從而構成某個被賦予他種意思的新詞,便有效地填充了原有英語單詞詞義陳舊的不足,也能使文筆顯得簡練有力。如:
Many a famous mega-star has been ruined by drugs.(很多著名的流行影視巨星都因使用毒品而毀了自己。)
這一句子中的“mega-star”是在star的基礎上加上前綴mega-構成的新生詞。Mega-意指特大或超大,此類新生詞在報刊中也較為常見。如:
mega-hit(影視大片)
mega-dollar(巨款)
mega-corporation(企業集團)
再如,在1972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一些共和黨人秘密潛入民主黨競選總部Watergate被當場抓獲的事件被報刊披露,此事后被發現和Richard Nixon(理查德·尼克松)的再次競選關系密切,最終導致理查德·尼克松總統提前卸任。自此以后,Watergate就被視作丑聞的代名詞而為英語字典收錄,后綴“-gate”則被廣泛應用。例如,美國將軍事武器秘密賣給伊朗的交易被稱作為Iran-gate(伊朗門事件),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與萊溫斯基的桃色事件被稱作Zipper-gate(拉鏈門事件),等等。這類新生詞匯在英語新聞報道中也是隨處可見。
舊詞衍生新義。舊詞獲得新義也就是一個詞獲得了新的詞義范疇,使原來的表達形式分化出了一個新的詞位。英語新聞報道中,舊詞衍生新義的用法相當流行,有些詞匯甚至還被收錄進英語字典,成為現代詞匯。
例如,tsunami(海嘯)最初之意為一種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震級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的具有災難性后果的海浪。然而,英語報道中則經常使用financial tsunami(金融海嘯)一詞來形容經濟危機,顯得非常貼切。
又如,hawk與dove詞義分別為“鷹”與“鴿”,這兩個詞則多被英語新聞報道借用并被賦予新的詞義,借以指代政府或議會中主張通過使用武力或和平手段解決國際爭端的兩個派別,即“鷹派”與“鴿派”。如:
Over the Iranian nuclear issue,both hawks and doves on the council had their say.(與會的鷹派成員和鴿派成員都發表了意見。)
類似的詞匯不勝枚舉,如:
break(破裂)衍生出“霹靂舞”的新義
mouse(老鼠)衍生出了“鼠標”的新義
hacker(程序設計員)衍生出了“利用電腦系統安全漏洞對網絡進行肆意攻擊或竊取他人隱私的人”
menu(餐館菜單)衍生出了“電腦菜單”的新義
Waterloo(滑鐵盧)衍生出了“慘敗”的新義
red eye(紅眼)衍生出了“晚上飛行”的新義
借用詞的普遍使用
借用外來詞。隨著新聞傳播媒體的發展,外來詞逐漸被英語化甚至成為英語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在英語新聞報道中并非鮮見。如:
As the first film was released,in 2012,a merchandising blitz began.(隨著2012年第一部電影上映,一場銷售閃電戰也隨即上演。)
這里,blitz一詞原系德語詞匯,意為“閃電和打雷”,被借用到英語新聞報道中,其意則明顯有適度變化,指代“閃電戰”。又如:
Kung Fu Panda is the best selling and most popular movie this year.(《功夫熊貓》是今年最暢銷,最受歡迎的電影。)
很明顯,Kung Fu一詞系借用中文“功夫、武功”之意,在英語語境中多指武術或武術片。除德語、漢語之外,拉丁語、法語、俄語等都是英語新聞報道中時常借用外來詞的語系,如:
gratis(拉)意指免費的
envoy(法)意指使節、公使
perestroika(俄)意指改革
借用俗語和俚語。或出于滿足不同文化層次讀者口味的需要,或出于增強語言色彩和表現力的需要,英語新聞報道在注重內容準確、語句簡練的基礎上,大多會借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慣用俗語和俚語。如:
With a tolerant heart,content is better than riches.(擁有一顆寬容的心,知足者常樂。)
句中“content is better than riches”的意思是“知足者常樂”。再如:
Youd better be observant when you are abroad.(在國外,你最好能夠入鄉隨俗。)
句中“observant”有“入鄉隨俗”之意。俗語或俚語詞匯本身所蘊含的信息量非常大,恰當運用可使英語新聞報道更富有深度并增強可讀性,也可節省一定的版面。
借用地名,人、物等名稱。一般而言,英語新聞報道的受眾群體十分普遍,不過,由于文化層次存在差異,這就使得新聞報道要盡可能采用一些能夠為多數受眾懂得而又具備生動形象特征的詞匯。英語新聞報道中經常會借用一些國家首都等地名、著名建筑名稱或者政府首腦姓名代替該國或其政府及有關部門機構的名稱。如:
As a construction boss,he built the presidential palace,the Blue House.(作為一家建筑公司的主管,李明博建造了韓國總統官邸青瓦臺。)
這里,the Blue House(藍宮)即指代韓國政府。諸如此類的詞匯還有:
the Wall Street(華爾街)指代美國金融界
the Pentagon(五角大樓)指代美國國防部
Downing Street(唐寧街)指代英國政府或內閣
Hollywood(好萊塢)指代美國電影界
Big Apple(大蘋果)指代紐約
首字母縮略詞和縮寫式詞語的大量運用
首字母縮略詞和縮寫式詞語的大量運用是英語新聞報道詞匯中一個十分突出的特點。多數情況下,英語新聞報道中出現的許多類型的組織、機構的名稱及人們熟知事物的名稱多使用這一形式。如:
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英國廣播公司
IOC(International Olympics Committee)國際奧委會
IRS(Internal Revenue Service)美國國稅局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總值
VIP (very important person)重要人物
MVP(most valuable player)最優秀選手,最佳運動員
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中央商務區
APE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NAS-DAQ(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全國交易商自動報價系統協會
OPEC(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石油輸出國組織
BID(business improvement district)經濟開發區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術
WHO(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世界衛生組織
另外,為了節約有限的媒體版面,縮寫式詞語往往也被廣泛使用于英語新聞報道中。如:
eco-friendly(economy friendly)保護生態的
e-zine(electronic magazine)電子雜志
Hi-tech(high technology)高科技
結 語
總之,與社會發展相適應,英語新聞詞匯不斷推陳出新,也時常讓讀者有耳目一新之感,這對于提高英語新聞的生命力非常有益。當然,一些英語新聞詞匯在特定的“新聞語境”中往往呈現出新聞文體本身所具有的特色且具備特定的含義,所以,在翻譯過程中應該撇開詞匯的字面意義,在遵從這些詞匯特點的基礎上清晰、準確、客觀地進行翻譯。綜合來看,對于英語新聞的詞匯特點及翻譯進行一番解析,既有助于英語新聞報道傳播渠道的拓寬,也有助于培養英語愛好者自主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本文為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10年(高校組)課題“高職英語專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調查與分析”的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為[2010]-JKGHAG-0623]
參考文獻:
[1]張健.報刊新詞英譯縱橫[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
[2]馬建國.英文報刊導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3]王可羽.英語報刊閱讀技巧[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9.
[4]袁欣,米建榮,張晶[J].英語新聞的文本結構和詞匯特點.新聞愛好者,2009(8下).
[5]劉大燕,張鵬.英語新聞報道詞匯特點[J].宜賓學院學報,2010(11).
(作者單位:中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編校:董方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