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呈陽
摘要:電力企業在經濟全球化、信息通信技術革命和日益激烈的商業競爭的形勢下,管理創新已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論述了電力企業管理創新的內涵,闡述了電力企業運用管理創新的方法和途徑,展望了電力企業科學地運用管理創新的光明前景。
關鍵詞:管理;創新;電力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8-0042-02
江澤民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電力企業,將要面對世界經濟一體化、國內經濟工業化和農村迅速城鎮化及其消費者需求將不斷增長的環境變化,電力需求、電力生產、電力銷售和電力建設等因此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沖擊。這些都意味著電力企業的競爭不斷加劇,因此,創新電力企業現代管理顯得尤為重要,需要管理創新。
一、電力企業管理創新的重要意義
創新(Innovation),含義為創新(Innovate)行為、發明(invent)行為或者創造(create)某種新事物的行為,即將原有的東西加以改變或引入新的東西。管理學、經濟學上的創新有其特定的意義:創新是新產品的開發、新市場的開拓、新生產要素的發現、新生產經營管理方式的引進以及新企業組織形式的實施。《管理是金》一書定義創新是“形成創造性思想并將其轉換為有用的產品、服務或作業方法的過程,即富有創新力的組織能夠不斷地將創造性思想轉變為某種有用的結果 [1]。
21世紀是一個需要永遠持續創新的年代。在過去,傳統企業能夠靠效率與效能發展。首先取得市場優勢,進而牽著市場的鼻子走。而在現在這種市場經濟與信息瞬息萬變的時代,一旦有人成功,緊跟著馬上就有人模仿,瓜分你的市場與利益。因此,對于一家渴望獲得發展的企業來說,必須認識到,企業想要成功與不斷成功,在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唯一的辦法就是必須在經營管理中不斷創新求變。從這個意義上說,優秀企業與落后企業的差距,就在于創新能力的差距。創新是企業的最大財富和利潤源泉[2]。有人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把六只蜜蜂和同樣多只蒼蠅裝進一個玻璃瓶中,然后將瓶子平放,讓瓶底朝著窗戶,會發生什么情況?我們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直到力竭倒斃;而蒼蠅則會在不到兩分鐘之內,穿過另一端的瓶口逃生。原因是,蜜蜂由于對光亮的喜愛和堅持,才走上了滅亡之路。而蒼蠅對光亮毫不留意,只顧想法逃命,四下誤撞亂飛,結果碰上了好運氣,最終發現出口,并獲得自由和新生。實驗警示我們,企業生存的環境可能突然從正常狀態變得不可預期、不可想象、不可理解,企業中的“蜜蜂”們隨時會撞上無法理喻的“玻璃之墻”,怎么辦?只有努力創新!創新才會有前途,墨守成規而不思改變,到最后一定會失敗。電力企業在激烈的競爭和瞬息萬變的市場形勢下要生存發展必須不停息地去努力創新[3]。
電力企業管理,是指電力企業自身的生產特點和經濟規律,對生產經營活動實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與控制,使產、供、銷各環節實現相互銜接密切配合;使人、財、物各因素得到合理組織,不斷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滿足社會對電力的需要。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電力企業加快管理創新,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已顯得迫在眉睫。
二、電力企業管理創新的步驟
管理創新是電力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經營成敗與興衰的重要因素。以往企業只是重視產品、技術與工藝等創新,忽視管理創新。然而,經驗表明,企業成功靠的是“三分是技術,七分是管理”。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地位。因而,管理創新是電力企業創新不可缺少的核心內容。管理創新按創新方式可分為全新型管理創新和引進型管理創新。創新步驟基本相同。(1)發現問題。這是企業管理創新的起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的管理者通過市場這面鏡子,感受到企業在某些方面存在的差距,致使企業在市場中缺乏競爭優勢,或者管理者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在提高效率和增強競爭力的過程中,發現存在薄弱環節,從而促使管理者對企業運營、管理中的問題進行界定并探究原因。(2)尋求創新方案。該階段企業可以用全新型管理創新,即針對所發現的問題,采用全新的理念或方法,自主發明和實施全新的管理方式來進行改進;也可以用引進型管理創新,即從外界借鑒已有的管理理念或方法進行改進。(3)評估和決策創新方案。企業必須對創新方案根據自身發展和市場競爭的需要進行評估和篩選。全新型管理創新不一定經濟,引進型管理創新又未必與企業實際情況相適應,創新方案的效果如何,所以,必須要作全面權衡。(4)管理創新實施階段。管理創新必然從新技術創新、業務流程創新或者人力資源創新等多方面進行具體的實施,相互之間必須協調一致,積極穩妥。如果沒有一套詳細實施方案,具體的管理創新的步伐、步驟,有可能導致管理創新的失敗。
三、電力企業管理創新的途徑
1.管理思維的創新。管理思維的創新也即管理思想的創新,它是企業管理創新的靈魂與源泉。其內涵是企業在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環境下,為了獲得高效益,管理思維要超越傳統的觀念模式,打破陳舊理念束縛,建立不斷創新的管理思維理念。思維創新具體體現為管理者的一種思想創新活動,表現在企業價值觀念的更新和企業經營活動的變化。管理思維是企業從事經營活動時的管理思想與思維方式,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首先在管理思維上不斷創新。而管理思維是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所持有的思想和價值判斷,是管理者管理企業方式、行為理論基礎和源泉。而思維的更新,靠管理者打破舊的思維模式的束縛,創造性進行系統思維、逆向思維、開放式和發散式思維等思維創新,建立全新的管理理論和方法。管理者只有勇于創新,敢于創新,樂于創新,才能使企業管理創新產生經濟效益。管理創新最根本的在于管理者從自身進行管理觀念的變革,充分認識到管理的核心在于創新,在管理活動中追求創新。
2.組織能力創新。組織創新是管理創新一項關鍵內容,其目的是在對企業進行管理時更加有效。組織創新的宗旨是打破原有的組織構架,重新構置組織內成員的責、權、利關系,實現組織目標的變革,組織功能的完善與發展,同時運用創新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對企業管理要素人、財、物、時間、信息等資源進行優化重組與調整配置,提高企業綜合管理效能,配合企業管理創新,使企業的生產能夠獲得更大的效益。
3.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是企業管理創新的基礎。技術創新成功是企業占領與贏得市場的根本手段。是企業間競爭的制高點。企業為了求得利潤最大化必須進行技術創新,進行技術研制與開發。在當今知識經濟的信息時代,企業在技術上的創新優勢決定了企業產品質量的優劣和企業的強盛。市場需求依賴于技術的創新,技術變革、革新與創新決定著企業的生產流程體系和企業產業的發展方向,因此企業要發展必須要有自己的知識和技術創新能力。
4.制度創新。制度創新是企業管理創新的保證。其內涵是將企業的生產方式、經營方式、分配方式、經營觀念等規范化設計與安排的創新活動。制度創新是把思維創新、技術創新和組織創新活動制度化、規范化,同時又具有引導思維創新、技術創新和組織創新的功效。它是管理創新的最高層次,是管理創新實現的根本保證,使企業具有更高的活動效率。
5.企業文化創新。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靈魂,是指導企業及其員工的一種價值理念,每個企業都有信奉的價值理念,并且體現在每個員工的意識上,并升華為指導員工行為的一種思想,因而企業文化最終作為企業的靈魂存在。世界上成功的企業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常勝不衰,就是在其經營實踐中形成和應用了優秀的、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4]。
6.人力資源創新。在21 世紀市場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對人力資源工作提出了新挑戰新要求,新形勢新任務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同樣要依賴于創新。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者需要確立的第一個理念就是自覺實現“從管理人到開發人”的轉變,傳統的人事管理以事為中心,重物輕人,重管理輕開發;現代人力資源開發則是視人力為資源,強調以人為中心,“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把人作為管理的首要因素,充分調動和發揮各級員工積極性;構建多樣化、分層次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強調員工的精神狀態、文化修養、對企業的認同感以及團結互助的精神;注重人才的籌集、教育和培訓,以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良性機制,從而增強長期競爭力。人力資源管理作為企業發展的最關鍵、最積極的部門,其創新已經逐漸將其由功能性部門轉變為企業經營業務部門的戰略伙伴,人力資源開發則逐步進入了決策層,更多地從事戰略性人力資源工作,人力資源部門的地位顯著提升。管理創新水平和人才創新能力將成為一切組織制勝的關鍵,企業只有在這快速而劇烈改變的競爭環境中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與變革,才能為企業創造財富并保持競爭優勢,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5]。
四、結論
管理創新無止境,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中國電力改革與發展的進程也不斷深入,電力企業運營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電力企業需要不斷倡導創新精神,激發創新意識、引導創新方向、鼓勵創新行為、提升創新水平。只有通過不斷地管理創新,使企業的管理達到更高的水平,管理創新能力日益增強,才能在面對國際上日新月異的市場新環境,新挑戰時,保持清晰的管理思維,擁有持續穩定的發展動力,保證企業產品的高質量和持續的強競爭力,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擁有光明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美]斯蒂芬·喬治(Stephen George).管理是金[M].北京:百家出版社,2002.
[2][美]Shapiro.S.M.企業求生與制勝藍圖[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
[3]達維多夫定律[EB/OL].http://www.55top.com/dispbbs_8_92254_9_pre.html.
[4]加里·哈默爾.管理創新的終極優勢[J].當代經理人,2010,(9):94-97.
[5]才新艷.新時期人力資源管理創新[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1):154.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