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玨

十年來,中國制造業的平均單位勞動力成本呈下降趨勢,產業競爭格局發生變化。
中國經濟“十二五”將走向何方,增速幾何?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劉樹成總結出四種意見,第一種是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在2015年左右將由過去10%的高速降到6%-7%,下一個較大臺階;第二種認為中國經濟以8%的平均增速可以再維持20%年;第三種意見,中國經濟增長率在十二五前三年,就是11、12、13年將繼續下行,分別為9%、8%,7%。爾后,將強勁反彈;第四種意見,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2011-2015年為8%-9%。
以上意見存在頗大分歧,但即便最差的預估也在6%以上,這對其他國家來說,已經是令人羨慕的速度。在外部形勢尚不明朗之時,正是中國主動降速,謀求轉型的良機。政府需要做什么?企業應該怎么辦?如何看待過去長期擔當拉動中國經濟增長主力的投資與出口?
構建有限政府
中國經濟信息:如果再有一個上萬億的經濟擴張政策,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會有什么后果?
李文溥:地方政府每年只有13%的可用資金,不到87%的舉債收入(數據來源國家審計署)。很多縣市一級政府的財政實際已經處于破產狀態。
我們的報告中提2萬億,想說明以下幾個問題,一是上一輪4萬億已經帶來了很多后續的問題,如果再推一個大規模的刺激政策,可能加重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他們的錢從哪來?短期內可能還是要在土地財政上想辦法,這又與當前的房地產調控相連。
二是,對于地方政府投資沖動的鼓勵,為經濟增長帶來的動力與負效應,是值得思考的。我們反對不負責任的舉債行為。
事實上,如果不能約束財政占GDP的比重,地方政府就永遠都不夠錢花。
國內運行政府的成本是國外同類型的成本的2-3倍,政府支出在財政支出中占的比例應該有所約束。按照公共選擇理論,公共開支超過一定比例之后就會產生負效應。從這個角度來說,必須強調有限政府,即有限的權力與規模。
財政支出的結構在逐步改善,只是離心理預期的目標還很遠。財政支出中保障房開支,大病醫療等,我們看到它還有很多的空間。
近年來,中國財政收入的增速超過GDP與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速。目前,政府從財政收入中提取的份額跟十年前比提高6-8個點,這恰恰是勞動收入份額下降的那6-8個點。這個占比需要有目的、有意識地控制。另一方面,結構性減稅雖然已經實施,但總量并沒有減輕,這還需要政府的大力推進。
倒逼產業升級
中國經濟信息:根據您從基層調研的情況看,2012年中國出口企業的情況如何?
李文溥:應該是喜憂參半。上半年憂的成分更多。從企業家的反應來看,上半年的困難程度超過了2009年。浙江一些勞動密集型的企業負責給歐美做圣誕節禮物,3-4月份確實沒有接到訂單;喜的是出口企業已經動作,晉江的一些企業在工人工資上漲,連3%的利潤都沒法保證的時候,辭去工人,改用機器甚至是自己發明的機器生產。在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的過程中,轉型之路很痛苦,真正能夠生存下來的企業是有競爭力、能夠往產業鏈高端走的企業。
下半年,我的觀察是企業訂單量有所好轉。
中國經濟信息:政府目前在強調穩出口,您認為路徑有哪些?
李文溥:現在出臺的出口退稅政策對出口的積極影響只是短期的,根本上還是要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首先,產業轉型升級,就意味著一些產業必須淘汰。產業結構的調整從來都是被迫的,這意味著低端的產品淘汰。我們對單位勞動力成本做了研究,發現10年來,工人拿到的月平均工資絕對數在10年內肯定是上升的,但與勞動生產率的提升幅度相比更小。因此整個制造業的平均單位勞動力成本是下降的。
資本密集型產業整個勞動生產力成本也是基本下降的,在我計算的25個生產部門中,只有5個上升,勞動密集型產業的8個部門,涵蓋了中國主要的勞動密集型行業門類,4降4升。4個上升的就是鞋帽、紡織、家具等,這部分行業也許5年后會淘汰。淘汰之后,出現新一輪的產業更替。
其次,我們發現要素成本價格扭曲現象的新特點。研究發現,勞動力要素與資本要素成本都被低估,正是這個低估導致了過度投資。并且,資本被低估的程度超過了勞動價格。資本的價格由折舊和利息來決定,而長期來看利息是負的。這就導致了資本替代勞動的速度非???,導致中國產業內升級很快,而產業間升級很慢。
跟日本相近的發展階段比較,這是中國特有的現象。企業的產業內升級就帶來了用機器替代勞力,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福建一家制造企業需要電焊工,今年開始引進電焊手,老板告訴我,一個電焊手40多萬,但它一天能干10個工人的活,一年成本就收回。技術替代很快。
產品的加工工藝提升效率,高端產品。晉江出口的鞋子的數量雖然下降了,但是單位鞋子的價格在上升。低端的轉移到江西等省份,向內地推進。
但也有擔憂,當前的金融服務體系跟經濟社會發展不匹配,所以4萬億出來之后,80%都流向了國有企業,真正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量中小企業卻拿不到貸款?;鶎诱{研獲得的情況是,企業從銀行獲得貸款的利息負擔比國家公布的基準利率高30%左右。這就造成了企業額外的成本負擔。需要金融系統的結構性改革。
因此,我們側重認為降息比降準更有利于中小企業的發展。
創新晉江模式
中國經濟信息:您如何看待中國企業的創新問題?
李文溥:自主創新,對應的是中國的“山寨”問題。這個詞我們應該理性地多角度去看,并不一定是貶義。從經濟學上來說,產業族群的形成本身也是山寨的一種。以安溪為例,安溪主要的財政收入來源于藤鐵工藝產品。安溪的藤鐵工藝最初起源于一個安溪華僑的藤鐵作坊,周邊模仿而形成規模效應,進而發展成為安溪的支柱產業之一。
事實上,從我們調研的那些制鞋制衣企業在工藝上、營銷上等各個層次都有創新。福建南安的一名女企業家,文化程度不高,在清華大學旁聽了兩年,卻做出了高1.2米的高精鏡面磨床,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此外,晉江很多制造企業本部只保留三分之一的生產線,三分之二的外包給廣東東莞,比如勁霸男裝。保留三分之一可以知道真實成本,并且便于應急的訂單處理。
晉江與東莞出口經濟發展模式的區別就在于,晉江只要有條件就必須做品牌。宏基創始人施振榮說,做代工是乘著電梯往下走,做品牌就像坐電梯向上走。品牌一旦做出來,就意味著整合能力,晉江多年來培育的運動品牌有喬丹、安踏、皮克、鴻星爾克、361度、德爾惠等等。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東莞屬于夾心層經濟。所以,有意思的是東莞在給晉江打工。這在上一輪經濟危機中已經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