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宛男

在證監會“喊話”提振市場信心的背景下,終于有了響應。寶鋼出手50億回購自家股份點燃了整個鋼鐵板塊。
“寶鋼股份50億元回購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一市場人士認定。但在低迷的A股市場中,這一“里程碑事件”恐也無法扭轉整個行業的趨。
8月31日,A股上市公司中期業績報告全部披露完畢,鋼鐵板塊不出意外地成了最悲催的板塊之一。據統計,整個鋼鐵板塊2012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占比整體凈利潤的比重從去年的1.53%進一步下滑到0.37%,且中期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75.92%。
50億元回購力挺股價
8月27日,寶鋼股份宣布,擬以不超過5.00元/股的價格回購股份,回購金額最高不超過50億元。次日一開盤,寶鋼股份便直沖漲停,并帶動鋼鐵板塊一起走強。
寶鋼股份發布公告《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回購報告書(預案)》,公司擬以不超過每股5.00元的價格回購公司股份,回購總金額最高不超過50億元,預計回購股份約10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約5.7%,占社會公眾股約22.8%,期限自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回購股份方案之日起12個月內。
“以回購數量10億股至12億股測算,回購后公司總股本為165.12多億股至163.12億股,寶鋼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79.51%至80.49%。”寶鋼股份聲稱,回購不影響其公司的上市地位。中報數據顯示,寶鋼現金為186億元,此次回購意味著將動用約1/3的現金。
回購是上市公司買入“自己”的股票,這種回購通常是注銷的,回購一方面可以使得上市公司發行流通股本、總股本減少,另一方面注銷后則可以提高每股凈資產以及每股收益;而增持是股東或高管買入上市公司股份,增持是不能注銷的。回購的公司一般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跌破凈資產,二是有充足的貨幣資金。
A股歷史上只發生過30多次回購情況,其中2006年發生24次,從2008年之后A股雖然增持不斷,僅去年就有300多家公司大股東增持,但很難看到回購出現,近4年只有健康元、寧波華翔實施回購。
寶鋼50億重磅回購計劃一經拋出,就引來了市場各方人士的熱議。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這次回購主要是為了維護形象,鋼鐵龍頭企業股價長期處于破凈狀態,且前段時間證監會鼓勵破凈股回購,寶鋼正好借機表現一下。還有人士認為“擬回購不超過50億”的誠意還需觀察,還要看寶鋼的后續動作。
對此,寶鋼股份原董秘陳纓表示,“公司愿意拿出50億元來做回購,且希望能夠足額實施,并不是想走走形式。”
一石能否激起千重浪
在證券分析師看來,具有央企背景、現金流充沛、估值較低的公司很可能成為后市回購的“主力軍”。
深圳挺浩投資董事長康浩平表示,鋼鐵目前是結構性過剩,寶鋼出手回購股票主要反映了公司認為目前股價低估,其原因主要是市場過度悲觀的預期,回購股份然后注銷能夠提高每股凈資產,對股價也有支撐作用,更重要的是這次回購計劃能夠提振股市信心。
似乎在每一次估值超低時,寶鋼股份都有大動作。2005年,上證指數跌破1000點的整數關口,市場信心跌至冰點,寶鋼股份控股股東寶鋼集團就啟動了總額40億元的增持計劃。
但是,2005年的那一次增持計劃并沒能立即提振股價。從股價跌破4.53元、增持計劃開始時刻計算,寶鋼股份最低跌至3.76元,跌幅達到17%。產業資本出手被套,估值底沒能成為市場底,一時間市場各方人士議論紛紛。雖然短期被套,但一年以后開啟的大牛市讓控股股東賺得盆滿缽滿。有了這一次產業資本出手增持的成功經歷,寶鋼股份似乎也更有信心。
康浩平表示,其實這次回購計劃和2005年的增持計劃的背景是相似的:一是市場信心嚴重不足;二是市場對鋼鐵行業的過度悲觀;三是股價低估明顯。對于這次回購計劃,他認為會產生一個示范效應,不管是回購還是增持,都說明目前市場應該買入而不是賣出。
“回購和增持對股價短期有支撐作用,但鋼鐵行業下游汽車、家電、機械等需求依舊低迷,后期依舊沒有什么起色,回購說明不了對鋼鐵業看好”,一位有色行業券商研究員表示。
此外,寶鋼股份高管公司董事總經理馬國強、董事諸駿生、副總經理李永祥、副總經理王靜、副總經理周建峰于2012年5月至7月期間分別買入5萬股、3萬股、2.85萬股、4萬股和2.5萬股公司股票。
而高管的增持并沒有改變股票“跌跌不休”的現狀。根據統計,寶鋼股份以5月2日開盤價4.85元/股至7月31日收盤價4.2元計算,在高管增持期間依舊跌去13%。
回購好時機難覓響應者
有市場人士對此評價,“現在并非賣股票的好時機,而是回購股票的好時機”。
作為市值管理的一種手段,股票回購在境外市場上十分常見。1987年10月,美國股市發生股災,10月19日的道瓊斯指數重挫22.6%。美股崩盤的一周內,約有650家公司宣布回購本公司的股票。其中,花旗銀行率先宣布回購2.5億美元股票。即便不是拯救熊市的時期,境外上市公司的回購也很多。有統計稱,美國市場每年的公司回購次數平均為580 次左右,每年平均發生回購的公司超過400 家。拿最新的例子來說,寶潔公司日前公布,受益于快餐部門銷售強勁帶動,截至6月底的純利升近45%,計劃回購總值40億美元股票。
一個不能忽視的大背景是,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8月初曾公開表示,“破凈”的上市公司回購本公司股份沒有政策和法律障礙,監管部門支持和鼓勵有條件、有潛力的上市公司回購本公司股份,因為這種做法能夠創造多贏的局面,提振投資者信心。
目前跌破每股凈資產的藍籌股有一大堆,這些公司的大股東增持或許還有指望,但期盼公司回購恐怕難有結果。管理層鼓勵與提倡破凈公司的回購,雖從股價上看正是好時機,但這一表態尚未迎來積極的響應者。
支持有增長潛力、有資金條件的上市公司回購股份,提升公司股票內在價值。管理層的這一表態沒錯,現在是倒逼上市公司關心股價的時候了。不過,扭轉上市公司對股價“不管、不理、不問”的態度,激發回購意愿并非容易事。
國內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資金饑渴癥,現金分紅十分吝嗇,更不要奢談為了維護股價穩定而自掏腰包進行回購。與上市公司不愿拿出更多可分配利潤用于現金分紅一樣,發展需要用錢被當作無意回購的擋箭牌。例如,破凈的高速公路上市公司有近10家,其中不少公司的賬面現金充裕,贛粵高速2012年中期的貨幣資金達35.18億元,現代投資、中原高速、楚天高速等均超過20億元。表面看,贛粵高速每股凈資產4.48元,27日收盤跌至3.25元,公司維護股價穩定當仁不讓。可在分析人士看來,這些高速公路公司面臨新建高速公路的任務,有很多在建、擴建工程,進行回購的動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