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敏
藝術類(音樂表演、美術、設計、廣告等專業)大學生不僅具有新時期大學生的許多共性,同時也具有許多個性。這些特點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影響,給高校傳統的學生工作帶來了挑戰,是學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所必須認真把握的。為了探索如何更好地做好藝術類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筆者就對藝術類學生加強養成教育這一問題做一些研究。
1 藝術類大學生的特點分析
(1)心理情感多樣化。藝術類大學生由于特殊的學習環境和獨有的藝術特質,而具有情緒反應強烈而不穩定、心理矛盾沖突嚴重、角色反差大、缺乏理性思考等心理情感特點。
(2)意識形態矛盾化。眾所周知,由于專業的特殊性,藝術類大學生在中學階段,經常外出參加輔導、考證,過早地接觸社會使價值取向和意識形態呈現多元化的特點。集中的表現就是:單純直率、心理設防能力差、自我意識傾向突出、自我約束能力薄弱、追求獨特與個性、個性特征鮮明張揚、個體競爭觀念趨于突出、集體觀念趨于弱化。
(3)知識結構片面化。由于某些家長和學生把藝考當作升學捷徑,而不并完全是個人興趣和志向因素,學習不是為了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完全是為了一張文憑。導致藝術類學生文化修養不夠,知識面狹窄,缺乏人文素養。所以,文化課基礎薄弱、興趣不濃、考試成績偏差是藝術類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
(4)就業壓力明顯化。藝術類可以大致分為應用藝術類和純藝術類,前者包括各種設計和制作類專業,后者則指傳統意義上的聲樂、舞蹈、美術類專業。從市場需求上來看,應用藝術類人才的市場需求在增長,特別是動漫制作、產品包裝這類新興行業需求很大;而傳統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渠道比較狹窄。造成就業壓力不同程度的增大。此外,由于藝術類學生創造性強、隨意性大、對就業的現狀認識不足,對就業的心理準備不足,就業難度增加。
2 藝術類大學生養成教育的實施內容
2.1 心理素質教育是教育心理學在特殊群體養成教育中的真正體現
當代大學生要想具備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加強心理素質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大學生培養的重要目標之一,加強高等教育中的心理素質教育,是教育心理學在高等教育中的要求也是體現,需要把握以下幾個環節:
(1)明確心理素質教育的目標。一是面向全體學生,開展預防性與發展性的心理素質教育。二是對少數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必要的干預并施之以有效的心理診治。三是將重點放在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水平的整體提高與個體心理素質的全面優化上,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和敬業樂群的心理品質,提高應對挫折、適應社會的能力。
(2)掌握知識、開發智力。大學生通過學習,掌握多方面知識,才能見多識廣,才能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質水平。
(3)維護和增強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在各種環境中能保持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有著健康心理的藝術類大學生應當樂于學習,樂于工作和熱愛生活,有和諧的人際關系,具有集體觀念和集體榮譽感,能與社會協調一致,和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認識和理解社會,能夠自覺控制和調節情緒。
2.2 禮儀安全教育是樹立正確榮辱觀和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的有效方法
禮儀教育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事業的成功。禮儀已經成為人際交往乃至事業成功的橋梁和紐帶。荀子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也包含有這個道理。正如美國著名成人教育家戴爾·卡耐基所認同的那樣:“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85%要靠人際關系、處世技巧。”
禮儀教育有助于大學生建立良好的整體形象。大學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是新時代具有較高文化程度的開拓者,其特殊位置和身份要求他們應該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而藝術類大學生由于個性養成和專業特點方面的特征,往往忽視了禮儀的重要性,因此對他們加強禮儀修養教育更是具有重要意義。
2.3 職業生涯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競爭力的關鍵內容
職業生涯教育是以學生職業發展要求為目標,通過讓每一個學生明確其預期的目的,制定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符合自身特點和專業要求的職業生涯規劃,促使學生自覺地開發潛能,提高綜合素質。良好完善的職業規劃能夠積極促使學生發掘自我潛能,合理自我定位,提高人生發展的計劃性和目標性。
職業生涯是一個人一生連續從事的職業及承擔的職業角色的發展道路,它是由個體的自我概念、職業興趣和愛好、職業意向、職業角色、職業行為、專業和工作的匹配等組成的有機整體。對當今的大學生,特別是藝術類大學生來講,在一進入大學,就開展職業生涯教育,更是尤為重要。因為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過程,是一個專業知識的學習階段,是一個職業意識的養成階段,如果在入學的時候,沒有確立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就不能確立自己的大學學業生涯規劃,不知道在大學期間應該學什么東西,學的東西有什么意義,最終虛度了大學的光陰,錯失了梳理知識、提高綜合素質、規劃職業、培養競爭力的大好機會。
2.4 創新創業教育是針對藝術類學生的實際特點因材施教的典型范例
藝術類大學生是創造力較強的群體,對他們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符合個性、專業特點,有利于充分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走自主創新之路;有利于幫助大學生增強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樹立學生的創新人格;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掌握一定的創業技能、調整心態、儲備能量,以便能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進行創業活動。
現階段,根據中國高等學校教育的實際情況,我們作為高校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一是創新創業意識的形成;二是創新創業精神的塑造;三是創新創業素質的培養;四是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