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杰

無論在哪一種語言里,“舞會”二字都令人聯想到同一景象:華麗,和諧的時刻。
每個年輕的女孩心中都有一個公主夢。夢想自己可以像灰姑娘一樣幸運,穿上最美的禮服,和心愛的王子在金碧輝煌的宮殿中心跳著優雅的舞步,感受著所有人的贊嘆和祝福。
可畢竟,灰姑娘的童話在午夜12點就會結束。而真正的舞會,才剛剛開始。
2012年初,中國首場國際元媛舞會在上海外灘的華爾道夫酒店拉開了帷幕。13位頭戴Chaumet“秀冠鉆冕”、身穿白色Tina Couture晚禮服的少女,在搖曳的燭光下,首度展露她們美麗的容顏。在150個嘉賓的目光下,周采茨(京劇大師周信芳的小女兒),舞會的籌辦人,完成了這個已被英國演藝界視為現時流行的“沉浸藝術”(Immersive Art)。
這場舞會是元媛舞會(Debutante Ball),后來又被媒體稱為中國高級社交圈誕生的標志。
社交季
無論在哪一種語言里,“舞會”二字都令人聯想到同一景象:華麗,和諧的時刻。舞會,給人的第一印象,自然是裝潢美輪美奐的豪華宅第,其次是賓客的華衣美服,映照出典雅的藝術。
清新而純潔的晚禮服,把貴族少女們映襯得如同真正的公主,潔白而淡雅的鮮花裝飾了酒店的每個角落,時光仿佛回到了那個18世紀的夜晚:英王喬治三世為美麗的莎拉王后(Queen Charlotte)舉辦了一場盛大的社交舞會,首先是為了慶祝她的生日,更重要的是為英國近代第一家婦產科專科醫院募集善款。當晚10點,在燭光的映襯下,參加舞會的貴族婦女身著典雅的白色長禮服,按照王室禮儀覲見君主。后來,這個舞會便成為年度社交舞會,并且成為英國社交文化的核心。
Debutante Ball隨著英國文化的強盛而傳遍了整個西方世界。在西方社會極受注重,也是很多政界要人和明星子女爭相參與的活動。
盡管現在的英國王室文化已不如18和19世紀時那樣如日中天,但元媛舞會在各地依然有著廣泛的影響力。這類舞會都是由真正的名媛牽頭——要么是王室貴族,要么是國家政要的女兒,要么是在慈善事業上頗有建樹的新貴的女兒。對參與舞會的元媛也有嚴格要求:年齡通常在16至25歲之間,出身非富即貴;必須有良好的聲譽,沒有緋聞或受爭議的作風;在文化、藝術、貴族運動中有杰出成就。
“名媛舞會”傳入法國時,整個國家已處于資產階級革命的前夕,每年11月,作為巴黎社交季唯一一個向全世界開放的貴族舞會——“名門千金成年舞會”,只有約250人可以獲得請柬來出席、觀禮。凡有資格參加該舞會的少女,均在16到20歲之間,身材苗條,具有高學歷和較強的語言能力,當然,她們一定出身在“名門望族”。
元媛舞會意為“女孩的第一次舞會”,表示這個女孩從此踏入社交圈,像是成人禮一般的隆重和受人矚目。“長大成人”,幾乎所有那個年代的名媛都會如此形容自己的舞會經歷。一場元媛舞會某種意義上就是一次邁向成人世界的畢業禮,日后生活需要的社交禮節、儀容姿態都將在這次舞會上經受終極檢驗。
到了今天,社交季仍然是很多女孩的“婚姻市場”,尤其是灰姑娘們借婚姻變鳳凰的最佳時機。英國至今仍有一類女孩信奉奧斯汀小說《傲慢與偏見》開篇的第一句話:“饒有家資的單身男子必定想要娶妻室,這是舉世公認的真情實理”,以和英俊富有的達西先生聯姻為人生目標。
舞會
名媛不是有錢就能堆出來的。
張愛玲曾說“中國是沒有跳舞的國家”。而周采茨把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社交舞會帶入中國內地,也讓中國的社交圈變得更加國際化。所有人都喜歡漂亮的事物,元媛舞會并非僅僅物質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東西,是文化和歷史的一部分。
當晚參加舞會的13位女孩頭戴CHAUMET 鑲鉆皇冠,這是專門為皇室定制皇冠的牌子,從拿破侖的皇后約瑟芬到維多利亞女皇,還有滿清末代皇后婉容,她們的皇冠都由CHAUMET定制。舞會邀請了曾為戴安娜王妃做造型的澳洲發型師Kim Robinson為元媛們造型。晚裝包kotur是美國設計家Fiona Kotur Marin 的創作,這是《緋聞女孩》及其演員極之寵愛的一個品牌。每個女孩的禮服首飾要上百萬。
但僅有嚴格的宮廷禮儀和昂貴的珠寶就能堆砌出來一個華麗麗的上流社會社交圈嗎?所有的奢華不是來自那些珠寶豪車,而是人。元媛不一定代表富有,不一定出身于名門世家,但一定要有干凈的家庭背景,受過良好的教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一顆熱衷于慈善事業的公益心。
“不是每個富二代都有機會被叫做名媛。更不是每個元媛都來自富人的家庭。有一次我約一個女孩見面,她拎的是個鱷魚皮的名牌經典包來襯身份,殊不知,這個包害她在我心里被扣掉好幾分。拎名牌包不是問題,但是元媛不該拎鱷魚皮包,那不環保,具備公民意識是做一名名媛的基本條件。我倒是寧可她帶幾幅自己的刺繡給我看看,哪怕是燒得一手好菜,如今,也算是難得的閨秀風范。”關于名媛的標準,周采茨有絕對的發言權。
名媛,最重要的還是身上特有的氣質。氣質來自于教養,不需要很漂亮,但英文必須要好,最好會一點才藝,比如古箏、繪畫之類的。這次參加舞會的13位元媛中11位來自英國中產家庭,而來自中國香港和臺灣的兩位名媛,一位出自政治世家,另一位則具英國的“年度畢業生”頭銜,個人在學習教育方面特別突出。
對于新時代的少女,成年舞會恐怕是她們畢生第一次有機會接觸高級訂制服。相比眼下這個越來越寬松閑適的著裝世界,舞會簡直就像是個童話王國。這是一個人跟人面對面交流的平臺,所有的奢華和魅力都來自于人。這些女孩們是面對全世界亮相,她們可以在此結交好朋友。同時也有機會受邀參加其他國家的元媛舞會。
西方的舞會模式在中國的上流社會中,不是一種運動,而是禮儀,是社交,是一種生活方式。
在北京,社交舞蹈也朝著高端化、精英化的方向發展。參與社交舞蹈的一般都是白領、海歸和有素質的高端人群,社交舞蹈正成為一種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在20世紀初的香港,到處洋溢著“夜上海”的味道。當時的婚禮或其它重要晚會,通常在郊外的無敵豪宅或市區內大酒店舉辦,以主辦方夫婦領舞,跳一段華爾茲或狐步以拉開序幕。時至今日,人們只要一提到上海,除了“東方不夜城”的美譽,依舊會立即想到周璇那熟悉的旋律:“夜上海,夜上海,你是個不夜城;華燈起,樂聲響,歌舞升平。”
總是在國外的影視劇中看到有關社交舞會的橋段,大到貴族王室的名媛成人禮,小到學校舉辦的各類主題舞會。社交舞會就像一個童話的王國,每一個女孩都夢想穿上最美的禮服,帶上華麗麗的皇冠,在眾人的矚目下與男舞伴翩翩起舞。即使不是名媛,卻也擁有夢想中所描繪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