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


這里原先曾被村民們稱為荒山、荒灘、荒梗和荒宅基地的“四荒地”,如今已是渠成網,樹成行。4月中旬,記者來到安徽省肥西縣上派鎮金崗村,放眼望去,千畝脫毒馬鈴薯標準化示范園里,蔥蘢的綠葉正沐浴著春日驕陽,隨風搖曳。
“我隨肥西縣種子公司參加全國名特優農產品博覽會,發現一些優質有機農產品很受市場歡迎,而且價格比普通農產品高出很多,當時我就想回去后自己也嘗試一下。”2002年,在農村從事農技推廣和良種選育工作多年的姚堯,將自己多年的積蓄全部拿出來,注冊成立了安徽金大地農業發展公司,與中國科技大學合作,歷經風風雨雨,終于在2008年收到了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的一個好消息——該公司研發的有機富硒鋅營養米已被批準可規模生產。其“有機高硒鋅營養米及其生產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自主品種“金皖香一號”獲農業部植物新品種保護。隨后,姚堯在距離肥西縣城7公里的金崗村,承包并建立的種植基地擴大到了1300畝。
有機富硒鋅營養米的成功種植,堅定了姚堯從有機農業中“淘金”的信心。“去年,我們開始在這里種植脫毒馬鈴薯,和種植有機富硒米一樣,全程不使用化肥、農藥和除草劑,連用水都是從上游干渠引灌的,無污染。”姚堯告訴記者,脫毒馬鈴薯是指馬鈴薯種薯經過一系列技術措施清除薯塊體內的病毒后,獲得的無病毒或極少病毒侵染的種薯,它具有早熟、產量高品質好等優點,5月底將上市,價格比普通馬鈴薯每斤高約1元,不僅增收可觀,還不影響有機水稻的種植,而且通過種植結構的調整,大大改善了土壤的生物結構,提高了農產品的品質,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可謂一舉多得。
肥西縣緊鄰省會合肥,地屬江淮分水嶺地區,人多地少,為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發展有機農業,2011年,姚堯在肥西縣高劉鎮承包綠色長廊工程1200多畝,探索林間套種。“去年在林間試種10畝黃秋葵,效果很好,供不應求,今年面積目前已擴大到300畝。”姚堯介紹說,黃秋葵是一種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新型保健蔬菜,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價值和潛力。日本人稱之為“綠色人參”,它還被許多國家定為運動員的首選蔬菜,可見其是一種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新型保健蔬菜。“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黃秋葵這一新型蔬菜必然會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接受和認可。新鮮的嫩秋葵生吃口感不錯,比吃黃瓜、絲瓜的風味清新得多。除可生食外,還可以炒食、煮湯、做色拉、油炸、涼拌、醬漬、醋漬、制泡菜等多種烹調方法。”姚堯告訴記者,他還采取林間套種的方式,引進種植了500畝越南紫薯,還有一些懷山藥等,都是獲得國家權威機構認證的有機農產品,效益可觀。
江淮分水嶺地區是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界線,總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特殊的氣候、地形和土壤條件,造成該區農作物易旱、易漬、土壤不肥沃,旱災影響尤為突出,傳統農業在分水嶺上前景不容樂觀。“這幾年,我結合當地種植條件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通過改變傳統的種植結構,向有機農業要效益,可以說取得了一些成績,這都可以在江淮分水嶺其他地區推而廣之。”姚堯說。
“發展有機農業,向社會提供優質農產品,不僅滿足了廣大群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后對健康和保健的要求,有著巨大的市場,還大大增加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帶動農民持續增收。”肥西縣科技局負責同志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