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立
教科書上對標題制作的要求,首先是準確,其次才是新穎。那么,隨著報業競爭的加劇,標題在制作上,僅有準確顯然是不夠的,還要新穎鮮活、富有動感。這是報紙提高傳播效果的需要,也是一件新聞作品的生命力所在。
動詞使用與讀者比較喜歡看的體育、戰爭等元素關聯緊密,抓住了讀者的眼球。新穎活潑、富有動感的標題,能夠滿足讀者求新、喜動的心理,刺激讀者的敏感神經,激發讀者的閱讀欲望。可以想象,當一個人疲憊地蜷縮在沙發里昏昏欲睡的時候,如果有人把一張印有醒目字眼的報紙遞到他的眼前,他立馬會睜大眼睛,張大嘴巴,并從別人手里搶過報紙。因為他會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些字眼跟何人聯系在了一起、跟何事聯系在了一起。這就是富有動感的標題帶來的“條件反射”般的傳播效果。
同時,標題富有動感,簡約通俗,朗朗上口,好學易記,有利于新聞的傳播。稍加留意的話,會發現以大量動詞使用為特征的標題無處不在,如我們常見的打造(品牌)、夯實(基礎)、構筑(防線)、彈奏(最強音)、駛入(快車道)、走活(一盤棋),等等。不管何種題材的新聞,富有動感且寓意深刻的標題也越來越多。如《他信妹妹“接棒”當選泰國首位女總理》,“接棒”一詞借用田徑比賽里的接力賽,不但動感十足,而且還隱喻了男子把接力棒傳給女子以后,速度是否會受到影響。又如《任志強:未來二十年,房價還會“爬坡”》,任志強是華遠房地產董事長,在業界一向以愛放狠話著稱,從他的嘴里說出來的話,是有一定分量的。提到爬坡,讀者自然會聯想到負重前行的艱難,暗示了價格上漲肯定會遇到各種阻力和復雜因素的影響,不會上漲過快。還有《治騷亂,卡梅倫“刀砍”社交網絡》,說的是英國接連發生騷亂的幕后推手是網絡微博,許多破壞分子利用微博和黑莓手機發布信息、接收加密的郵件,相約發動騷亂。卡梅倫決心阻止這種信息往來,用刀砍,決心之大、態度之堅決躍然紙上。
這些標題,所用的動詞往往跟讀者比較喜歡的體育、戰爭等元素關聯緊密,從視覺上給讀者帶來了沖擊,在意象上讓讀者聯想到了自己喜愛的事物,傳播效果得到了強化和渲染。這些動詞的使用,不但準確,而且新穎活潑,吸引了讀者的眼球,滿足了讀者的心理需求。
專業報道使用動詞,讓枯燥的事物變得靈動、形象和鮮活。近年來,《中國平煤神馬報》作為一家以傳統能源為報道對象的專業報紙,在標題制作上,也大膽嘗試動感標題制作,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前幾年,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矸石山上植樹種草,昔日遇風揚塵的空氣污染現象不見了,而且,綠化后的矸石山遠遠望去,就像少女的綠短裙,煞是好看。筆者在對四礦矸石山綠化效果進行報道時,在標題制作上下功夫,把自己的“第一感覺”作為標題——《四礦矸石山“穿”上“綠裙”》,一個“穿”字,極富動感,擬人化效果強烈,灰黑生硬的矸石山因“綠裙”而鮮活起來,讓人產生美的聯想。又如2011年度獲省企業報好新聞一等獎、省好新聞三等獎的消息——《“工業綠肺”:“吸”廢氣“吐”清水》,在這篇反映一礦矸石磚廠利用新型綠色環保鍋爐處理燒磚廢氣,再由廢氣轉換成清潔水并循環利用的報道中,筆者用一“吸”一“吐”,描述了“工業綠肺”的循環經濟功能,既生動鮮活,又形象傳神,激發了讀者的閱讀欲望,提高了新聞傳播效果,受到讀者的一致好評。
煤礦“一通三防”和防突工作一直是新聞報道的難點。這主要是因為所報道的內容專業技術性較強,讀者不易理解,尤其是標題缺乏新意,往往顯得枯燥乏味,不能吸引讀者眼球,新聞傳播效果也大打折扣。為了做到專業報道通俗化、標題制作動感化,筆者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特別是在標題制作上。比如煤礦巷道除了運輸、行人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通風,確保作業人員所需的新鮮風流。因此,筆者在報道煤礦防止瓦斯事故、維修巷道、增加新鮮風流時,把巷道比作作業人員的呼吸道,標題制作為《清理“呼吸道”通風有保障》;把開采解放層(先開采由上而下分布的煤層的上部,同時釋放下部煤層瓦斯的一種防突作業方法)比作吃花卷饃,標題制作為《防突先吃“花卷饃”》。在報道企業降低成本的成功經驗時,筆者用《少喝水 少吃煤 少用電——尼龍化工“瘦身”有方》的標題,把降低成本、減少消耗比作人體減肥的過程,顯得既形象又生動,宣傳效果非常好。
善于創新,勇于突破固有思維是制作好標題的關鍵,也是讓標題鮮活靈動起來的根本。鮮活靈動的標題,能夠牢牢吸引讀者的眼球,激發讀者對新聞主體的閱讀欲望,從而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宣傳效果。鮮活靈動的好標題與宣傳效果二者之間,前為因,后為果,那么怎樣讓標題動起來呢?筆者以為要善于創新,并勇于突破固有思維,是讓標題鮮活靈動起來的根本。
只有不斷創新,報紙才有活力。標題制作也是一樣。要制作出動感傳神的標題,就要善于跳出固有的思維模式和傳統觀念,大膽嘗試時尚、前衛、新潮的詞匯。《人民日報》在人們印象中是傳統的,但恰恰是在《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的位置使用了“給力”這一動感強烈的網絡新詞——《江蘇給力“文化強省”》(2010年11月10日)。后來,這個標題不僅被網民評為2010年最給力的標題,而且引發了網民的熱議和有關專業人士的思考。通過一個詞匯的創新,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多方面的,在講究新聞內容為王的今天,一篇新聞要收到好的傳播效果,靠內容制勝無可厚非,但一個新穎的標題,往往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新聞活起來。
善于創新要充分調動自己的形象思維,捕捉新聞事實與動作之間的內在聯系,利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讓使用的動詞更形象、更深刻地揭示、表現新聞主題,這是制作動感標題的根本要求。前文提到的標題都是通過動詞的使用,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新聞主題。當然,創新還要注意是否切合新聞主題,不能夸大其詞和危言聳聽,否則效果將適得其反。
總之,制作富有動感的新聞標題,是對采編人員綜合素質的檢驗,只有對各學科的知識兼收并蓄,不斷積累,并善于思考,才能使筆下的標題神采飛揚,靈動傳神。
(作者為中國平煤神馬報社編輯委員會委員、經濟記者科科長)
編校:趙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