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強 高緒洪
摘要:近年來,我國頻頻爆發食品安全事件:蘇丹紅鴨蛋、孔雀石綠多寶魚、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肉制品、塑化劑飲料……隨著媒體 報道,一個個化學名詞我們不再陌生,一個個超范圍、超標準使用食品添加劑和非法使用非食用添加劑的鏡頭觸目驚心,食品安全形勢不容樂觀,整治食品安全,規范食品添加劑使用,嚴厲打擊違法違規使用添加劑行為成為各級部門當前的頭號工作,作為檢驗檢疫部門,如何有效管理出口食品生產,強化進口食品檢測,規范食品添加劑使用,以質量擦亮中國品牌,作者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關鍵詞:檢驗檢疫出口食品進口添加劑安全
中圖分類號:TS2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c)-0224-02
蘇丹紅、孔雀石綠、三聚氰胺、吊白塊、甲醇……近兩年來,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不斷提高,這些化學名詞也隨之進入大家的眼球,使大家不再陌生,再加上今年以來,各大媒體頻頻報道食品安全事件:“一滴香”火鍋料、雙匯“瘦肉精”香腸、上海染色饅頭,還有當前鬧得沸沸揚揚的臺灣塑化劑飲料等,更是把食品安全推向了風口浪尖,一時間,人們談“食”色變,談“添加劑”色變,民間更有“要想長命百歲,首先要管住嘴”一說。如何強化食品添加劑的監管,促進食品工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實施食品放心工程,營造安全食品食用環境成為了各級政府、各大部門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1 食品添加劑管理所面臨的問題
一是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缺乏科學認識,談“劑”色變。當下,消費者了解食品添加劑的途徑基本上是通過媒體曝光不法企業的違法行為的報道上。而這些媒體在報道的過程中,出于吸引群眾眼球等多種原因,經常將非法使用非食用化工產品與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劑混為一談,并把矛頭直指食品添加劑上,客觀上導致了消費者無法正確的、科學的認識食品添加劑,錯誤的認為凡是食品添加劑都是對身體有害的,凡是含有食品添加劑的食品都是有問題的。
二是生產者缺乏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知識,追逐利潤。一些食品生產企業,特別是小規模、小作坊式的企業沒有配備專職的技術人員,生產者只知道使用食品添加劑可以增強食物風味,改善食物色澤,而對于使用何種食品添加劑類別、如何使用食品添加劑缺乏系統的知識,導致超范圍、超量甚至使用非食用添加劑的情況頻頻出現。另外,一些生產者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追逐利潤最大化,違背良心,逾越基本的道德底線,罔顧人民生命安全,在食品生產過程中超標準、超范圍的使用食品添加劑,嚴重影響消費者身體健康,造成社會不良影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就是一起典型的人為食品安全事件。
三是法律處罰力度較輕,違法成本偏低?,F行的《食品安全法》中第八十五條規定:用非食品原料生產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的,由有關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沒收違法所得、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和用于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并處二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對于許多非法生產使用食品添加劑而獲利豐厚的不法廠家而言,這點罰款是九牛一毛。由于處罰力度太輕,缺乏威懾力,起不到有力打擊非法生產使用食品添加劑的作用。
另外,監管過程中,相互獨立,缺乏有效聯動,形成監管孤島;溯源制度沒有有效落實……也是造成食品添加劑違規、超范圍甚至濫用的重要原因。
2 檢驗檢疫如何加強食品添加劑監管
第一、加強宣傳力度,普及科學知識。食品添加劑并非什么洪水猛獸,其實,食品添加劑在我們生活當中隨處可見,如我們炒菜放的味精,沖咖啡用得代糖,蒸包子時用的發酵粉等,據了解,我國批準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有6大類、22小類,接近2000種,它們在改善和保持食品的營養價值、延長食品的貨架期、方便食品加工、增強食品的風味、改變食品的色澤、確保微生物安全、保持食品品質延續性和統一性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各部門要大力宣傳,通過平面媒體、報刊、網站、印制小冊子等手段,加強引導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的科學認識,消除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的恐懼,服務地方經濟,促進出口食品生產工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第三、強化法律意識,促成行業自律。一是要對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和進口產品銷售主體的負責人進行集中培訓,通過講解法律、法規以及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等知識,增強他們對食品添加劑的認識,強化遵守法律的觀念,明確“生產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意識;二是通過入廠講解、派發宣傳冊、集中培訓等,全面提升食品生產者的道德觀念,溫總理曾經說過“房地產商身上應該流著道德的血液”,我們認為“食品生產者身上更應該流著道德的血液”;三是通過簽訂《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劑承諾書》,明確出口食品生產企業的責任,進一步強化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四是通過培育行業協會,由行業協會協助管理、支持、監督,促使出口食品生產企業自覺、自律、自強,杜絕超范圍、超標使用食品添加劑和違法使用非食用添加劑的情況發生。
第四、完善規章制度,痛擊違法行為。2011年五月份,省委書記汪洋同志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明確表態:“食品衛生關乎人的生命安全,各級黨委政府都應該高度重視……近年來有的人為了賺錢,在食品里添加有害物質,這是十惡不赦的行為,必須要從嚴懲處……制作有害的食品對群眾的身體造成損害的,將來應該像對待醉駕一樣,要追究刑事責任,要罰得他傾家蕩產,讓人人不敢以身試法。這也是對社會負責?!庇纱?檢驗檢疫部門可以根據實際工作需要,依照《食品安全法》、《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等基本法律,按照《進出口食品添加劑檢驗檢疫監管管理工作規范》,完善實施細則,加大處罰力度,對違法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企業,實施暫停企業報檢受理,將企業、法人列入黑名單等措施,對于不配合整改或者引起重大影響的實施除一票否決外,還要加重經濟處罰,甚至要這些企業傾家蕩產,構成犯罪的,一律移交公安從嚴處理。
第五、落實臺賬制度,源頭實施管理。針對生產、出口食品添加劑的企業和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生產企業,一定要按照《食品安全法》,落實臺賬制度,一方面督促食品添加劑出口企業做好銷售臺賬,生產種類、批次、規格、銷售去向、數量等基本信息都要做好詳細記錄;另一方面監督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做好使用臺賬,對添加劑的來源、種類、數量、使用情況等都要明確體現在臺賬記錄上,為追溯原料來源和使用去向提供必要的準備,同時檢驗檢疫人員在抽檢的過程當中要注意檢查臺賬情況,一旦發現有超范圍、超標準使用食品添加劑或使用非食用添加劑的,立即要求違法企業停業整頓,發出整改通知書進行整改,待整改驗收合格后方準繼續生產,從而實現出口食品生產過程的有效監管,從源頭上確保食品添加劑合理、合法、科學的使用。
第六、爭取地方支持,形成監管合力。要實現對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和進口食品銷售行業的有效管理,離不開地方黨委、政府的重視和關心以及其他行政部門的協作。一是要積極溝通,爭取地方黨委、政府的支出,由地方政府食品安全主管部門牽頭,聯合衛生、公安、工商、海關等部門對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和進口食品銷售主體實施食品添加劑專項檢查,這樣一來可以提高行功規格,擴大社會影響,對違法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形成高壓嚴管態勢,二來可以保障檢驗檢疫人員在執法過程當中的人身安全;二是要強化與地方行政部門間的溝通,相互協作,左右聯動,做到相關部門在巡查中發現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違法、超標使用食品添加劑的,發現一家,移交一家,曝光一家,處罰一家,整改一家,爭取在監管企業的過程當中獲得主動,及早發現,及早處理。
第七、加強抽查檢驗,當好國門衛士。一是一線檢驗檢疫人員要根據《進出口食品添加劑檢驗檢疫監管管理工作規范》的要求,加強對進口食品添加劑準入審核、報檢索證、標簽審核、現場查驗、抽樣檢驗,確保進口食品添加劑符合我國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要求。二是對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按照企業分類管理標準,參照抽檢結果、商業信譽等綜合因素,將企業分為四個等級,按照不同的等級對企業實施不同頻度的抽查檢驗。對于等級較低的企業,必須實施批批檢驗,對于在抽檢中發現有違法、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一律降級處理,同時發現不合格情況,一律暫停受理出口報檢,已受理的,一律不換發通關憑證。一線檢驗檢疫人員要把握好原則,一定要把食品非法添加“看得重、抓得實、管得住、打得狠”,當好國門衛士。
第八、實施長效管理,擦亮中國品牌。食品添加劑的管理決不能靠某一次的專項行動、聯合執法或者一次轟轟烈烈的大圍剿行動而高枕無憂,要實現食品真正安全,就必須對其實施長效管理。一是要完善食品添加劑目標考評制度,建立科學的、操作性強的目標考評體系,實施一把手負責制,同時將任務細化分解,一級抓一級,層層落實, 并將食品安全責任履行情況納入年終考核;二是完善食品添加劑管理激勵機制,發現、樹立、培養典型,對在食品添加劑整治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事跡、感動人物,及時表彰,大力弘揚,形成風氣,并建立專項獎勵基金,對取得突出成績的部門、個人予以獎勵;三是完善舉報獎勵制度,舉報一起,核實一起,查處一起,廣泛動員群眾參與食品安全管理,發揮好“民間食安辦”的作用,及早發現苗頭,及時解決問題;四是完善聯動機制,加強聯合執法力度,加大聯合執法頻度,通過執法,規范出口食品生產過程中添加劑的使用,保證食品安全,擦亮中國制造乃至廣東制造的招牌。
食品安全關系到千萬人的身體健康,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家庭幸福,也關系到中國制造品牌效應和國家榮譽,抓好出口食品的添加劑管理和進口食品的有關檢測,是我們每個檢驗檢疫人的責任,雖然前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坎坷要面對,但是,我們依然要本著服務人民的服務的態度,從嚴抓好食品添加劑的管理,當一名響錚錚的檢驗檢疫人。
參考文獻
[1] 林香娟,莊苗.淺議我國食品添加劑管理存在的問題[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6,22(3).
[2] 匿名.亂用濫用 食品添加劑聲名狼藉.
[3] 蔡奇.切實抓好食品安全長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