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花
南京市單招高考本科錄取一直偏低,大部分學生認為數學成績直接影響到他們單招高考成績.個人認為學生數學成績之所以落后的原因有很多,筆者經過多年的單招班數學教學實踐,總結出一套自己的獨特的教學方法.
一、樹立威信,既要威嚴又要可親
我在每一次接到一個新的班級時,第一周的每一節課都要經過十二分的精心設計,讓學生感覺數學并非難于登天,只要想學每個人都可以重新學好數學.從而讓學生感覺到這個老師水平很高,對老師產生崇拜心理,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當然規矩不能少,對學生一些做題的規范性方面一開始就規定好,答不到要求的重做,不能心慈手軟.對學生的作業做到面批,及時糾正錯誤,但老師的態度要可親,做錯題并不是犯罪了,錯一次糾正一次,這樣學生錯多了,覺得不好意思,從而自覺糾正自己的錯誤.
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也就是說,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學生會學.這就需要教師要更新觀念,改變教法,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培養他們自覺閱讀、提出問題、釋疑歸納的能力,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及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能終身受益.要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我一般從三方面著手:
1.在課前預習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前預習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從教學實踐來看,學生在課前做不做預習,學習的效果和課堂的氣氛都不一樣.為了抓好這一環節,我認為學生在預習中應做好以下幾點,促使他們去看書,去動腦,逐步培養他們的預習能力.(1)本小節主要講了哪些基本概念?有哪些注意點?(2)本小節還有哪些定理、性質及公式?它們是如何得到的?你看過之后能否復述一遍?(3)對照課本上的例題,你能否回答課本中的練習?(4)通過預習,你有哪些疑問?把它們寫在“數學摘抄本”上,但并不要求學生應該記什么不應該記什么,而是讓學生自己評價什么有用,什么沒用.
2.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作為數學教師改變以往的“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顯得至關重要,而應采用組織引導,設置問題和問題情境,控制以及解答疑問的方法,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激發學生的創造激情,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同時,還應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要因材施教,發掘出每名學生的學習潛能,盡量做到基礎分流,彈性管理.
3.在課后鞏固中培養“小練習”專家
要讓學生學習好數學,首先就要消除他們在數學上的心理障礙,多讓學生做點“白開水題”,即一清二白、簡簡單單的題目,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拿起手中的筆,去獲得哪怕是很小的成就感.所謂的“小練習”,有兩層含義,一是難度小,二是量小.培養每名學生都可以成為“小練習”專家,真正享受到了數學的動手與思考的樂趣.
三、在新課程下應如何應對
1.了解初中教材
要求學生能順利地銜接上初高中知識,首先教師自身必須構建清晰的初高中知識體系,在授課前能針對新課的初中知識背景,給學生歸納、概括,幫助學生回憶起初中的相關知識,實現初高中知識的“無縫接軌”.
2.優化課堂教學環節
立足課標和教材,尊重學生實際,實行層次教學.在教學中,從高一學生實際出發,采取“低起點、小梯度、多訓練、分層次”的方法,將教學目標分解成若干遞進層次逐層落實.在速度上,放慢起始進度,逐步加快教學節奏.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建立知識網絡.初高中數學有很多銜接知識點,如函數概念、平面幾何與立體幾何相關知識等.重視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和方法探索過程,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重視培養學生自我反思、自我總結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3.加強課外輔導
正確指導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培養自學能力,養成學生分類、歸納、總結的習慣.高一之初的練習應難度小,要求嚴,不搞超出課本要求的內容和習題.對于格式、步驟、必要的分析語言等方面嚴加要求,以規范的步伐上好“引橋”.關心學困生,防止過早兩極分化,爭取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四、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從近幾年的單招高考數學題來看,現在考試題目越來越靈活,但基本內容仍然是我們的課本內容,所謂“萬變不離其宗”.
1.在引入新概念時,把相關的舊概念聯系起來,確立信任學生的觀念,大膽放手讓學生把某種情境用數學方法加以表征.在形成概念時,留給學生充足的思維空間,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指導學生自主地建構新概念.在辨識概念時,鼓勵學生質疑.從學生的角度看,學貴有疑是學習進步的標志,也是創新的開始.
2.在學習數學定理、公式、方法時,離不開對命題的證明,應當改變傳統的分為“展示定理、推證定理、應用定理”簡單三步的模式,而結合實際情況,在證明命題前為學生創設認知沖突的疑惑情境.經過一段訓練后,學生便能清楚什么是數學證明,什么不是,并且知道數學證明的價值及其局限性.
3.在解題教學時,改變傳統的解題訓練多而雜的做法.加強目的性,注意滲透解題策略,因為策略往往是不容易為學生掌握的.注意解題訓練的坡度和難度.如果解題訓練有一個坡度,可以使學生循序漸進從易到難,完成一個小題,相當上了一個臺階,完成了最后一題,好像登上了山頂,回首俯望,小山連綿,喜悅之心,不禁而生.如果題組沒有難度,學生不可能有疑,不斷重復會令人乏味.反之,設置一定陷阱、難度,學生經過探索、推敲,把疑難解決了,既鞏固了基礎,又實現了從有疑到無疑的飛躍,體驗到解題的勞動價值.
總之,努力做到上述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就一定能在單招數學高考中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