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道平
作為教師,了解學生心理障礙引發的行為表現和產生的原因,并以自覺、主動、積極的態度幫助學生矯治和調適,對于新課程的順利實施和教育目標的有效達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對自身教學過程的反思和同科教師間的交流等渠道,筆者對當前學生中數學學習心理障礙的表現和產生原因有了一定的認識,并獲得了一些教學上的矯治對策,在此與同行交流.
一、學生數學學習心理障礙歸因分析
1.由數學學科特點導致的學習心理障礙
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邏輯的嚴謹性顯著增強.這種嚴謹性表現在高中數學知識間環環相扣,構成縱橫交錯、條理嚴密的邏輯演繹系統.學習和應用時,高中數學更講究有理有據、邏輯規范、完整全面.因此,學生常有講理無據、述理不清之感.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是數學的又一特點.高中數學更多地用形式化、符號化的抽象語言進行思維表述.因此,數學有比其他學科更遠離“現實情景”之感.
2.新教材不足引發的學習心理障礙
新教材中,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在諸多知識點上存在脫節現象.例如,立方和(差)公式、三角形重心的性質等被高中教師視為“常識”的知識,而初中數學已經刪減.學生諸多的知識盲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習心理負擔.新教材知識跨度大、思維方法跳躍快、教學時間少.高一上學期的教學內容便有多次不同知識特點和思維模式上的跳躍:從“集合”到“函數”,從“函數”至“立幾”,從“立幾”到“解幾”,數學真成了“思維的體操”.
3.教學不當誘發的學習心理障礙
任務心理和慣性思維導致不少教師的教學不切合學生的實際.例如,趕進度,不按課標要求教學,提前講授或拔高要求教學有關內容,學生力不從心.課堂教學方法的僵化古板,缺乏有效教學情境,重結論輕過程等,學生在毫無興趣、被動應付的狀態下學習,能有好心情嗎?
4.不良的學習品質和習慣滋生的學習心理障礙
不良的學習品質和習慣滋生的學習心理障礙主要有自卑心理,定式心理、浮躁心理、依賴心理等.如自卑心理.這種心理的產生主要源于兩方面:一是學生從初中來到高中后,競爭對手更多更強,原來的“佼佼者”可能淪為“平庸者”,自卑心理油然而生.二是高中數學無論是知識的深廣度還是教學的節奏感都明顯高于初中,學習壓力感陡增.
二、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和心理障礙矯治對策
1.幫助學生了解高中數學的特點,提高心理調適能力
(1)數學語言趨向符號化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初中數學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語言方式表達數學概念和結論,而高中數學中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交織使用,且比初中更趨于抽象化、符號化、形式化.例如,高一數學觸及的集合符號語言、邏輯運算語言、函數語言等大都趨于符號化、形式化.這種抽象程度上的突變陡增了學生思維的梯度,學生常有抽象、玄乎、遠離生活情境之感.這就要求教學中要多理論聯系實際,注意介紹各種數學符號的產生過程和意義,有意識、有目的、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多種語言互相轉化訓練,增強學生的數學“符號感”和抽象思維水平.
(2)推理運算趨向形式化
高中數學的推理運算更多的是符號化、形式化的推演.比如,初中數學也涉及了函數的單調性,但研究方法主要是根據函數圖像特征進行直覺思維判斷,而高中主要是從代數的角度通過數式運算進行推理判斷,思維難度加大了.對此,教學上要讓學生充分認識這種思維形式轉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強引導和訓練,并適當通過比喻、直觀教具等降低思維梯度和難度.
(3)思維方法趨向理性化
在思維方式和抽象程度上,高中與初中大不相同.首先,初中數學思維較程序化、模式化、套路化.如,解分式方程有非常程序化的方法和步驟,學生易模仿掌握.其次,初中數學在思維層次上較“感性”化,常常以直觀、特例等代替嚴格的形式論證.如,初中通過幾個特例的觀察就得到了不等式的性質,而高中需要嚴格證明.因此高中數學在思維方式上更加“理性化”.以機械化、程式化、模仿性為主的思維和學習方式顯然不適應高中數學學習.這就要求教學中加強數與形、特殊與一般、直觀與抽象等思維模式的轉換訓練,注意變式教學和啟發式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
(4)知識網絡趨向交匯化
知識量上的急增是高中數學異于初中數學的又一鮮明特點.學生單位時間內接受的知識信息量比初中明顯增多,而練習、消化的課時卻相對減少,這使很多學習被動、依賴心理重的學生有“應接不暇”,被教師“拖著走”的感覺.而且高中數學內容更加復雜化、交匯化,如解析幾何、代數、平面幾何、三角等知識相互融合在一起,知識的交匯性顯著增強.
2.在新課標理念下改進教法和優化學法
(1)注意高初中知識內容的銜接
高中教師應有目的、有意識地了解初中的數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了解初中學生的學習特點,并結合教學實際做好相關知識的復習、鋪墊,讓學生在數學學習心理上有“水到渠成”的感覺.
(2)優化教與學策略
首先,教師應準確把握新課程理念和教學要求,樹立“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新課程觀.筆者以為,抓好雙基教學應是中學數學教學不變的旋律.其次,要重視過程教學.一是要揭示數學問題的提出或產生過程.二是要揭示新舊知識的銜接、聯系和區別.三是要揭示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四是要引導學生學會對解題思路、解題方法、解題規律進行概括、總結和反思.最后,正確處理講與練、學與悟等關系.筆者認為,講授法還是課堂教學的主要方法,主動接受式仍是學習的主要方式,不過學生有能力做的教師不要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