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華
一、誘思探究教學法
(一)誘思探究教學理論
誘思探究法教學理論是由陜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學教授張熊飛創立的,它包含誘思教學思想論、探究教學模式論、三維教學目標論;主張“變教為誘,變學為思,以誘達思,促進發展”,它系統論述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思維為主攻”的教學觀念,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主動的創造條件,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循循善誘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地參與教學過程;做知識的“探索者”和“研究者”.在切身體驗與感悟中達到“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維教學目標,從而促進學生掌握知識,完善人格,獲得全面發展.
(二)誘思探究教學法教學的基本思路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深入地實施誘思探究教學法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特以《指數函數的圖像與性質》一課的教學為例加以說明.
二、誘思探究教學法的基本方法與步驟
1. 創設問題情境,以情激情
函數章節的教學對大多數學生而言都是抽象與復雜的,容易覺得枯燥乏味而產生消極的學習情緒,用生活實例或小故事將兩變量的關系具體化,如在引入指數函數的概念時,本人設計了情境1:米粒棋盤的故事:古印度國的一個老人,給他的孩子們提出這樣的問題:在64格棋盤上放滿米粒,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以后每一格米粒的個數都是前一格的2倍,問第64格上放了多少顆米粒?若設格數為x,米粒數為y,那么x與y的關系式是怎樣的?情境2:將一紙條第一次截去它的一半,第二次截去剩余部分的一半,第三次截去第二次剩余部分的一半,依次下去,問剩下的紙條長度y與截的次數x之間的函數關系如何(假設原來長度為1個單位)?這樣就巧妙地調動起學生的胃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感,使指數函數的概念的引入水到渠成.
2.全身活動,心靈體驗
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主要包括:積極探索,認真觀察;精心研究,活躍思維;廣泛應用,加強遷移三個要素的相輔相成.實質上是把老師滔滔講,學生默默聽的單向信息傳輸,變為學生主體全身心投入的多邊信息交流與多向思維撞擊;既增大了信息量,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信息的轉化率,從而將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實處.因此這一環節誘導學生探究思考的問題設置非常重要;針對情境中學生回答的兩個解析式我設置了以下問題,誘導問題1:“這兩種形式的函數有何共同特征?”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很快歸納出了指數函數的概念.誘導問題2:“我們遇到的底數a有什么范圍嗎?為什么規定a>0且a≠1,你能舉例說明嗎?”這個問題層層遞進,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思考,最后通過舉反例加以驗證,得出答案,使學生在自我探究中認識與理解概念;接下來通過應用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指數函數概念的掌握,這樣第一個知識點的學習就結束了.第二個知識點:指數函數的圖像與性質,設置誘導問題:“我們研究函數最直觀的是函數的什么呢?怎么繪制函數的圖像?通過圖像我們可以歸納出函數的哪些性質呢?”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動手畫指數函數的簡圖,通過觀察多媒體放映加以驗證,接著觀察函數圖像,研究函數的性質.也是通過層層設問誘思,完成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的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動手做”知道了指數函數的大致圖像,通過“動眼看”,“動口議”,“動筆寫”歸納出指數函數的圖像特征與性質,“動腦思”“動手做”中進一步完成對知識點的遷移.我們的教學正是要使學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動起來;只有學生真正學了,自身才能發展.
3.及時反饋,促進同化
這是課堂教學的進一步鞏固應用環節,也是檢驗本節的教學成果的環節.結合教學內容設置例題及練習題,這一環節要注意習題的基礎性,典型性及層次性,做到使每一名學生都可以獨立完成一定的任務.因此我在這一環節中設置了三道例題:習題1考察指數函數的定義;習題2是指數函數的單調性的簡單應用(比大小);習題3則是2的變式,增強了一定的靈活性與復雜性,從而使不同坡度的學生均有所得.
三、實踐反思
1.誘思探究教學法下的教學設計既不是教師單一的施教方案,也不是教師的一步步“教”的邏輯安排,而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如何遵循學習心理和思維規律一步步展開的學習活動設計藍圖.在本人的教學實踐中,總是遭遇一些困境,因此該教學方法對老師的要求較高,需要教師有深厚的綜合性的專業、學科知識.
2.基于這種教學方法,不是以教為中心去設計教學過程,而是以學為主體去組織教學進程;
那么學生自身的知識素養與能力也會對誘導探究教學法理論下的教學產生一定的影響,在重點班與體育特長班的教學中,就呈現出不同的特點與效果.因此誘思問題的設置也應以學情為出發點,才能更好地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實現其主體性.
3.一堂課的教學中可能會有多個知識點,由此可能產生多個誘思點,如何結合問題情境設疑質問,又如何誘思得不深不淺,恰到好處,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斷地加強教師自身的文化素養與拓寬知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