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勇勇
〔關鍵詞〕 師生沖突;化解;教師;主導作用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17—0026—01
學校里師生沖突時有發(fā)生,有些因為教師處理不當矛盾激化,擾亂了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傷害了師生的身心健康,影響了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那么,在化解師生沖突時,教師如何起到主導作用呢?
一、師生沖突的表現(xiàn)及原因分析
根據(jù)師生之間行為對立與對抗的程度,師生沖突可分為一般性沖突和對抗性沖突。一般性沖突是指在課堂上師生之間出現(xiàn)的可由教師調控的對立和對抗行為,如,學生不聽老師勸告隨意與同學說話,拒絕回答教師提問等,一般不影響課堂教學,師生對立情況不嚴重,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權威地位來調控。對抗性沖突是指在課堂上師生之間發(fā)生的激烈的對抗性失控行為,通常表現(xiàn)為教師和學生均以非理智的態(tài)度和行為來表示對對方的敵視、攻擊,學生表現(xiàn)為扔書本、拍桌子、惡語相向、哭鬧或沖出課堂。教師由于化解不了僵局,不能平息沖突,打罵學生,甚至師生肢體沖突等。
筆者認為,師生沖突的原因很多,但從教師角度來分析,主要是教師基本素質不高,或者師德修養(yǎng)、人格魅力等不足以讓學生敬服;或者知識水平低,教學枯燥乏味,不足以吸引學生,以灌輸和壓制為主,方法簡單粗暴;或者過分提倡賞識教育,缺少必要的懲戒和處罰。從學生的角度來講,主要是這些學生學習成績不好,在學校得不到關愛,不能融入集體,大多厭學情緒嚴重,習慣于以自我為中心,不服管教,一有不合心意或者要求過高時,就有逆反、對抗的情緒或言行。
二、師生沖突的化解對策
在師生沖突時教師要冷靜處理問題,要認識到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學生生理和心理等尚未完全成熟,在這個階段,他們難免犯錯誤,但他們的缺點、錯誤是可以改正的。但是在實際教育過程中,部分教師認識不到他們發(fā)展的階段性特點,對他們提出與成人同等的要求和行為標準,所以往往出現(xiàn)沖突。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教師只有從情感和思想上認識這一事實,處理師生沖突才能冷靜和適當。
一要善于作學生的朋友。師生之間產(chǎn)生沖突的原因之一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交往少,感情不夠親切,缺乏了解,遇事往往產(chǎn)生誤解,甚至激發(fā)矛盾。教師要經(jīng)常深入到學生生活中去噓寒問暖,對有困難的學生解囊相助,讓學生感受老師心中有自己,這就播下了教育的希望,學生就能在教師面前顯出真實的自我,這為以后針對性教育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另外,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師要積極組織集體活動,開展辯論比賽、拔河比賽、籃球比賽等活動,盡量請課任老師參加,加強師生交往與合作,拉近距離,增進了解。事實證明,“差生”有時過激的言行并無惡意,只不過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這是他們孤獨心情的流露,是他們渴望交往的表現(xiàn),教師應該更多地親近他們,敞開胸懷,將他們納入班級溫暖的大家庭中,這樣,教育教學的雙向活動自然會和諧愉悅。
二要善于作學生的聽眾。教師善于傾聽,這不僅是一種優(yōu)良的品質修養(yǎng),更是一種睿智的教育藝術。學生年少不懂事,遇到問題往往認識片面或者偏激,牢騷滿腹或者抱怨他人,不能從主觀上找原因。在處理學生問題時,不妨先聽聽學生的訴說,搞清事情的來龍去脈,避免造成溝通前的障礙或者產(chǎn)生沖突。遇到學生言行過激時,要耐心聽取他們的意見,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對話平臺上,讓學生感到自己被尊重,暢所欲言,等他們的心理趨于平靜時,再適當?shù)卦O問、分析、引導,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要善于作學生心理的保健醫(yī)生。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激變期,升學、生活、交往、感情等方面的壓力加劇,往往會產(chǎn)生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和困惑,教師如果不善于幫助解決和疏導,不僅教育教學效果無法保證,還會引起師生間的誤解、隔閡和抵觸。教師要針對一部分學生缺乏恒心和毅力、學習懶惰等特點,組織“學習是為了什么”等主題班會,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針對一部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任性自私等心理特點,組織開展“說說我班的事”活動,讓每個學生尋找、發(fā)現(xiàn)本班的故事,積極參與班級公約的討論與制定等,突破“小我”,融入“大流”。針對個別學生內向、孤僻、冷漠的特點,積極開展筆談活動,一周與學生交流一次,讓學生說出悄悄話、知心話,從而達到思想溝通的目的。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