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玉鵬
在新課標環境下,由于政治課的特殊性和多年來積累下來的一些陳舊思想的影響,培養學生的興趣,仍然是政治課教師探索的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對人的學業成績的影響之大是眾所周知的,怎樣培養學生政治課濃厚的學習興趣呢?
一、激發興趣,培養自覺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就是積極情緒色彩的一種意識傾向性,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興趣”。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興趣對于鞏固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和思想品德修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激發情趣,培養自覺性,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先決條件。
造成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缺乏興趣的主要責任在于教師。從客觀上來看,農村政治教師60%以上的不是專職教師。就本學區來說,政治教師大多是“拉郎配”。因此,要加強政治教學,就必須重視初中政治教師的自修提高,并切實創造條件,組織一些區級、縣級的講習班、進修班,盡快使他們的專業知識過關,同時,隨著教材的更新,新課改的實施,還要隨時培訓,與時俱進,以適應新教材教學的需要。
從主觀上來講,許多師生認為,政治要靠死記硬背。上政治課就是教師照本宣科,學生記錄畫線,要求學生逐條記、整段背,理解的要記,不理解的也要記,記憶的需要淹沒一切,學生疲于奔命在繁忙、紊亂的記憶海洋里,無法享受到智力活動的無窮樂趣,只知道“學海無涯苦作舟”,這怎能不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苦不堪言呢?
要增強政治課的吸引力,教師首先要下苦功鉆研教材,花氣力熟悉學生,運用各種手段把政治課由“死”變“活”,這就要求教師把政治課講得情真意切,講出教材的系統性、嚴謹性、說理性。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語言枯燥乏味,缺乏幽默和風趣,沒有節奏感,總是平鋪直敘,則學生聽起來必然索然無味,昏昏欲睡,產生厭學情緒。相反,教師情緒飽滿,語氣親切,語調抑揚頓挫,學生聽起來就不是沒精打采的“催眠曲”,而是激勵學生的進行曲。
其次是“說理”與“管教”相結合。由于九年級學生每天還有其他五科的學習壓力,整天忙得暈頭轉向,而且數理化是學生主攻的科目,對學生的吸引力較強,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政治,難上加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說政治教師讓步的話,“地盤”就會被其他科目擠占掉。因此,政治教師要主動出擊,從學生的切身利益出發,說透“政治”這個百分砝碼的特殊性和特殊作用:別的學科連貫性強,前面沒學好,后面就無法學;而政治課一年苦戰就能爭得八九十分,這個勞動報酬在六科中是最大的。與此同時,還要多找學生談心,特別是對一部分學習困難生,尋找他們的閃光點,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使他們充滿信心,其他科目稍弱可以用政治科來彌補。對其他科目學得好而政治科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我說:“憑你的智力和勤學精神,你一定能夠學好政治課,相信你一定會全面發展的。”對基礎較差,其他成績也不理想的學生,我說:“政治科不需要多好的基礎,只要你努力,這門課成績一定會上去。”結果這些同學躍躍欲試,政治科成績馬上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同學們學習政治課的興趣就逐步提高了。
二、深入理解,強化記憶
激發學生的情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自覺性,這只是為了吸引學生,保持學生的注意力,為教學創造條件,教給學生良好的理解記憶方法才是學好政治課的關鍵所在。
每堂政治課都要使學生有所得,這就要求政治教師務必把所講的內容提綱挈領地歸納成條,這樣就能使學生以線串珠,將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便于記憶鞏固知識,尤其是講完一課或一個單元時更要如此。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條理清楚,有所適從。
為了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還必須在講解透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學會比較記憶,即指導學生把相關的概念的異同點區分開來。如“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經濟特區”和“行政特區”,等等。在對相對概念講透之后,指導學生比較記憶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學生掌握了這一技巧,便記得容易,記得準確,不會混淆。
教師還要使學生學會聯系記憶法,即指導學生把內在聯系的知識綜合起來,找出因果關系,就可以觸類旁通。如“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和“消費品分配方式”,用生產關系要素的相互關系來理解,學生記答案就比較容易了。
此外,要教會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即讓學生用所學的理論和知識觀察和分析社會實際,解決實際問題。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學生讀課本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實踐,才是目的。”這應當是政治教師教學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著眼點,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好政治課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如教學“改革開放的必要性”知識點時,組織學生搞社會調查,對照比較自己的家庭和所在村社在改革開放之后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變化;在教“實行計劃生育的必要性”知識點時,讓學生對自己周圍的多子女家庭和獨生子女家庭進行比較,通過這一系列的對照比較活動,同學們對課文中所講的道理就會樂于接受。
總之,吸引學生,為教學創造良好條件,這是教學的先導;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第一步是使學生樂學,第二步是使學生善于學。只有這樣逐步深入,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才會逐漸提高,政治教學才會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