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明
〔關鍵詞〕 地理教學;多媒體技術;學習興趣;教學難
點;教學效率;創設情境;學習情況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17—0056—01
地理學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性質。對于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一些重點和難點,如果教師一味運用板書、板畫、掛圖等進行講解,不僅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費時費力,難以講清、講透,而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則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調動視聽感官,激發學習興趣
多媒體技術可以做到圖文并茂、聲像并舉,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一節時,我為學生播放了兩段反映我國南北方不同自然景觀的視頻,并用PowerPoint展示了大興安嶺原始森林、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塔克拉瑪干沙漠等景觀圖片,學生在觀看視頻和圖片的過程中產生了身臨其境之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充滿了期待,由此自然而然地進入了新課學習。
二、突破教學難點,加深知識理解
多媒體技術集聲音、圖像、動畫于一體,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教師在地理教學時加以合理運用,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可以突破教學難點,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是地理教學中的一大難點。為幫助學生理解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四幅光照圖,我特意設計了兩個動畫課件。一個是地球公轉示意圖動畫:地球在橢圓軌道上有序公轉,軌道上分別標有二分日、二至日的位置,地球公轉到這四個位置時,我則點擊鼠標使地球停下來,并通過放大功能讓學生清楚地看到,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不同,太陽直射的緯度也不同。另一個是反映一年中太陽直射點移動情況的二維動畫,其配有解說詞和優美的背景音樂。我利用鼠標控制來顯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情況,這樣不僅突破了教學難點,而且加深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三、降低教學難度,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來進行地理教學,不僅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生動地呈現相關地理知識,為學生學習新知做好鋪墊,而且能使教學內容變得更為緊湊,從而加快教學進度,提高教學效率。如,“降水和干濕地區”一節的教學任務原本需要教師用兩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講授“我國降水量的地區分布與我國降水量的季節變化”兩個問題,第二課時講授“我國降水量的年際變化與干濕地區”兩個問題。而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則降低了教學難度,教師在第一課時內便能講完三個問題,避免了把“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內容分開講的不足。這也使得教師在講完“干濕地區”的內容后,可以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鞏固練習、拓展練習,從而既減輕了學生的課外作業負擔,又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創設探究情境,促進能力養成
探究性學習是高中地理新課程中引入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教師把多媒體技術有效運用于地理教學之中,則可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探究情境。如,在引導學生對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為什么停止開發‘北大荒”這一課題進行探究時,首先,我播放了兩段北大荒開發前后的對比視頻,以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啟發他們說出觀察的結果。最后,利用GoogleEarth地圖軟件把三江平原的一些自然景觀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在觀察、討論與查閱資料的基礎上,最終找到了開發及停止開發北大荒的原因。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創設探究情境,不僅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而且也促進了他們地理思維能力的養成。
五、了解學習情況,實現即時評價
在地理課件制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練習植入課件之中。這樣做,既能夠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又可以作出相應的評價。如,在學習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的有關內容后,首先,我運用多媒體展示了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四幅光照圖,并讓學生進行仔細觀察。然后,呈現下列問題讓他們思考:“二分日、二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是什么?”最后,在學生思考、交流的基礎上,要求他們用一句話對其進行概括。教師通過課件這種診斷評價與反饋功能的運用,不僅能夠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而且可以及時指出學生存在的錯誤認識,實現對他們的即時評價。
編輯:孟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