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元
對于那些老是戴著有色眼鏡觀察中國經濟,天天盼望著國內上市公司業績巨幅虧損最好破產,以便他們可以采用美國渾水公司的做空手段,做空國內股市的人來說,2012年上市公司的中報業績向他們的臉扇起了響亮的耳光。
對于關心中國經濟發展狀況的國內外人士來說,今年國內上市公司的中報無疑具有“風向標”的作用。畢竟上市公司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脊梁,上市公司中報的業績優劣,對于人們從微觀層面研究中國經濟下半年的走向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今年歐債危機拖累全球經濟衰退,國內GDP增速放緩已成現實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是否還能如以往實現“穩增長”,成為國內外投資者極為關心的問題。
8月31日,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的中報全部披露完畢,同花順iFinD統計結果顯示,滬深兩市2434家上市公司的利潤總額為10069.26億元,而去年同期這些公司的凈利潤為10166.11億元,利潤總額出現了小幅下降的趨勢。從上市公司的總體中報業績來看,利潤總額雖然較去年同期小幅下降,但是與多數業內人士在中報披露前夕對中報業績預測普遍不抱樂觀情緒大大不同的是,上市公司利潤總額的下降幅度甚微。
證明這種下降幅度甚微的一個有力證據,便是去年上半年國內GDP同比增長9.6%,而今年上半年國內GDP同比增長7.8%,國內GDP增速的下降幅度遠遠高于上市公司利潤總額的下降幅度。還有一個具有說服力的證據便是統計數據顯示,在2434家上市公司中,業績出現增長的公司數量為1207家,與業績出現下降的公司數量基本持平。這說明在國內外經濟運行環境較為復雜惡劣的情況下,國內上市公司經受住了外貿出口滑坡、國內投資低迷、內需不旺的考驗,依然是保障中國經濟“穩增長”的主力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市公司的中報業績還是讓投資者眼睛一亮。因為今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復蘇乏力,衰退跡象明顯,加上國內房地產限購、鋼鐵業產能嚴重過剩、大量煤炭積壓無處銷售等行業發展的困境頻現,一些國外財經媒體上再度發出中國經濟“不樂觀”的喧囂,不看好中國經濟發展,自然也不看好上市公司中報業績。國內股市也受到這種預期的困擾沖擊,不得不在上市公司中報尚未披露之前先行向下調整,投資者紛紛撤離股市,以免踩上上市公司中報“地雷”,滬指以近乎43個月以來的逼近2000點新低,來迎接中報披露。
然而,當上市公司的中報真正揭開“蓋頭”時,投資者發現國內上市公司的業績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糟,自然而然的是,中國經濟也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糟。對于那些老是戴著有色眼鏡觀察中國經濟,天天盼望著國內上市公司業績巨幅虧損最好破產,以便他們可以采用美國渾水公司的做空手段,做空國內股市的人來說,2012年上市公司的中報業績向他們的臉扇起了響亮的耳光。對于國內的投資者來說,不要受到外部那些惡意做空國內股市的人士影響,從價值投資的理念理性解讀上市公司中報,從中選擇出值得投資的優秀公司進行投資,才是目前最值得做的首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