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繼忠
我國是世界人力資源大國,也是世界教育大國。職業教育在所有教育類型中,是促進人力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最為密切和最為直接的一種教育。要實現由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變,必須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改革開放30年來,特別是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頒布實施以來,我國的職業教育有了快速發展,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辦學模式不斷創新,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不斷提高。但由于發展晚、投入少、基礎差,職業教育仍然是教育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仍存在著基礎培養能力不足、質量效益不高、吸引力不強等問題,特別是招生就業困難和中高等職業教育相互脫節等問題已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因此,推進職業教育招生制度改革,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已成為當前教育體制改革的當務之急。
一、我國職業教育招生制度的基本現狀
多年來,我國為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人力資源開發力度,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在教育結構調整中努力實現“兩個大體相當”:一個是在高等教育結構中,努力實現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規模與高等職業院校招生規模大體相當;另一個是在中等教育結構中,努力實現普通高中招生規模與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大體相當。但是,在“兩個大體相當”中,前一個“大體相當”由國家通過高校招生制度進行宏觀調控,容易實現;后一個“大體相當”,國家雖下達任務進行調控,由于多種原因,一些地方實現起來非常困難。每年到了招生季節,基層教育行政部門、職業學校和職業教育工作者煞費苦心,為中職招生而感到頭疼,想盡千方百計,招生總是一年比一年困難。究其原因,有來自職業教育本身的,也有企業用人機制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國目前的高校招生制度,學生及其家長對中職教育不認可,想盡各種辦法讓自己的孩子上普通高中,甚至去初中復讀,也不讓或不愿報考中等職業學校。那么,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現狀,讓更多的初中后、高中后學生到中等職業學校去學習,真正實現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與普通高中大體相當呢?答案就是加快改革現行的職業教育招生制度,加快改革現行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實現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的有效銜接,讓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在實現就業的基礎上,得到協調發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升學升造機會,以體現人才培養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以加快人力資源強國建設進程。
二、我國職業教育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依據
(一)加快職業教育招生制度改革,既是國家戰略調整所需,又是職業教育健康快速發展所需。加快職業教育招生制度改革,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有利于優化中等教育結構,有利于提高普通高中的教育質量,緩解普通高中大班額現象,有利于減輕社會就業壓力,開展勞動力的技能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實現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為加快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城市和農村共同繁榮、共同發展培養和儲備人才。
(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對我國職業教育招生制度改革提供了依據。我國的職業教育主要包括高等職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兩大部分。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進程中起著日益重要的作用。隨著辦學規模、招生規模的逐年增加,高職院校的招生制度如何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如何促進職業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是值得我們深思的重要問題。而中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的基礎,在國家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如何通過招生制度改革,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讓更多的“兩后生”主動接受職業教育,也是我們研究的重要課題。首先,《綱要》對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和擴大職業教育規模提出了明確要求。提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滿足初中畢業生接受高中階段教育需求。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合理確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比例,今后一個時期總體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大體相當”。其次,《綱要》對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出了明確要求。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第三,《綱要》對改革職業教育招生和教學模式提出了明確要求。提出“改革招生和教學模式。積極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推進職業學校專業課程內容和職業標準相銜接。完善就業準入制度,執行‘先培訓、后就業、‘先培訓、后上崗的規定。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課程銜接體系。鼓勵畢業生在職繼續學習,完善職業學校畢業生升學制度,拓寬畢業生繼續學習渠道”。第四,《綱要》對職業教育招生結構提出了明確要求。提出“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優化學科專業、類型、層次結構,促進多學科交叉和融合。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加快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第五,《綱要》對職業教育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確要求。提出“以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終身的弊端,推進素質教育實施和創新人才培養。按照有利于科學選拔人才、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維護社會公平的原則,探索招生與考試相對分離的辦法,政府宏觀管理,專業機構組織實施,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學生多次選擇,逐步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
三、推進我國職業教育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從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入手,對職業教育招生制度進行高端設計。
一是國家在安排高校招生計劃時,要確保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人數與高職、高專在校人數大體相當,甚至可以讓高等職業院校招生規模適度大于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規模。
二是要圍繞國家發展戰略和產業轉型升級,試點建設一批本科層次的高等職業院校;重點支持國家示范性或其他骨干性高等職業院校開辦本科專業,按本科層次進行招生。
三是要探索、設置一批職業教育專業碩士學位,向更高層次拉長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鏈條。
四是要調整高等職業院校招生對象,使高等職業院校面向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招生,開啟中、高等職業教育的直通車,使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既能有尊嚴、有體面地實現就業,又能不斷提升自己,實現人生價值。
(二)從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入手,對職業教育辦學性質和教育對象進行準確定位。
一要準確把握中等職業教育的國家定位。中等職業教育首先是基礎職業教育,是面向每一個有中、高等技能需求的人的教育,是為培養中高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礎的教育;其次是高中階段教育,是面向所有未成年人的教育。
二要準確把握職業教育的學校定位。職業教育是面向未成年人和高中階段學生的學歷與證書教育,讓適齡學生通過接受中、高等職業教育獲得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是面向成年人開展的擇業技能教育,增強他們就業、擇業、創業的能力;是面向所有人提高生活質量的教育,增強人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能力。
三要擴大職業教育的招生對象。要改革職業教育招生模式,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需要,完善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模式,擴大招生范圍,面向初高中后畢業生、農民工、進城務工人員、在職職工招生,讓他們廣泛接受中、高等職業教育。同時,職業院校還要主動承擔普通高等教育后的職業技能“補償教育”,使技能性不強、就業能力弱的本專科畢業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進行技能培訓,成為技能性高級管理人才。
(三)從省級政府統籌入手,對職業教育招生制度進行改革和完善。
一要建立省級政府宏觀調控高等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結構的機制。按照“兩個大體相當”的要求,實現普通高校和職業高校、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大體相當,普通高校與普通高中、職業高校與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升學方向基本對接,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二要由省級政府推進“知識+技能”的考試改革,深化普通高等教育對口招收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考試改革。要認真完善“知識+技能”的考試考核辦法,積極推行“3+2”、“3+3”、“3+4”中高職一體化辦學改革,即在中職學習2年后,在高職學習3年,在中職學習3年后進入應用型本科學校學習4年,并開通五年制高職學生進入本科學校學習的通道,積極實踐“中職—高職—應用本科—專業碩士學位”層次的有效銜接,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思路,以對口升學考試改革為切入點,促進中高職在人才培養目標、教育教學過程、教師培養培訓、教育評價改革、課程體系和教材等10個方面的有效銜接,讓更多的中職生有機會接受高職教育,讓更多的高職生有機會接受應用本科教育和專業研究生教育。
三要強化政府責任,推行“政府統籌、學校自主、行業支持、企業參與”的招生機制。要嚴格按照大體相當和標準化要求,控制普通高中的招生規模,將普通高中發展重點真正轉移到提高質量上來。實行高中階段教育招生指導制度,對超計劃招收的普通高中學生進行學籍注冊限制。要嚴禁初中舉辦復讀班,努力擴大初中畢業生進入中等職業學校的升學比例。要建立嚴格的政府責任目標考核制度,對職業教育招生實行行政問責制,對各地區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中職招生計劃完成情況和職普比例大體相當等指標進行責任目標考核。
(四)從增強吸引力入手,擴大職業教育招生規模。
一要提高辦學條件。要集中財力,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投入,按照新出臺的《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支持建設以縣級職教中心為主的中等職業學校。要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力爭用三到五年時間徹底改善職業學校的校舍條件和實訓條件,確保設施夠用、設備超前。通過培養、引進、培訓,加快職教師資專業能力建設,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師德高尚、技藝精湛、一專多能的教師隊伍。憑借良好的辦學條件,讓職業學校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送得出”。
二要提高辦學水平。要創新體制機制,加快集團化辦學步伐,實現職業教育資源優勢互補;要支持建設一批示范性職業院校,努力使職業教育辦出質量,辦出特色;要優化專業設置,立足國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戰略,嚴格按照《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管理辦法》,統一規劃區域內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要改革教學模式,對接企業和用人單位的職業需求、崗位能力需要,構建以項目教學、場景教學、數字仿真教學、案例教學為主要內容的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模式。
三要加大就業支持力度。職業教育要始終堅持就業教育的辦學方向,以穩定的就業促招生。從國家層面強力推行就業資格準入制度,讓職業院校畢業生優先實現穩定、體面就業,從收入高低、就業穩定性、職位晉升等方面體現職校生的尊嚴。各地區、各職業院校要高度重視就業工作,以良好的“出口”帶動“入口”,著力抓好畢業生的就業安置工作,切實提高就業率。要建立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估機制,通過就業質量評估,指導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和招生規模。要擴大對就業安置典型案例的宣傳,以良好的就業帶動招生工作。
四要拓展升學途徑。目前,全國各地都在進行職業教育招生制度改革,構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立交橋,逐步提高中職生升高職的比例。因此,要借升學考試制度改革的東風,大力宣傳,讓學生、家長了解教育政策,增強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吸引更多的學生接受中、高等職業教育。
五要加大資助力度。為了吸引更多的學生接受職業教育,國家已經出臺實施了一系列資助政策,主要包括職業院校學生助學金制度和中等職業學校免學費制度。要大力宣傳國家的資助政策,嚴格落實對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和城市低保家庭學生的資助措施,切實擴大政策的受益面和影響力,以拉動職業學校招生。
(五)要從優化環境入手,對職業教育招生秩序進行清理整頓。
近年來,由于市場經濟的沖擊和不良風氣的影響,職業教育招生出現市場化傾向,地區之間、學校之間出現了生源大戰,致使招生秩序混亂。在職業教育招生過程中,不論是高等職業教育,還是中等職業教育,都不同程度出現了中介招生、傳銷式招生、有償招生和詐騙招生等非法招生現象,嚴重擾亂了招生秩序,影響了職業教育的辦學聲譽。因此,要對職業教育招生加強管理,清理整頓招生秩序,嚴厲打擊非法招生。同時,要對職業教育招生建立獎懲機制,營造良好的職業教育招生氛圍。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