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麗艷
〔關鍵詞〕 語文教學;藝術特征;創造性;表演性;審美性;技巧性;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16—0072—01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其科學性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內容嚴密、方法得當、有章可循;其藝術性主要體現在它必須具有創造性、表演性、審美性和技巧性等四個顯著特征。追求教學藝術,旨在優化課堂教學,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達到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和諧統一。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的基本特征
1.創造性。小學語文課的教學條件、教學內容隨著社會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更新方法,應用新的教學手段,以適應日新月異的小學語文教學。
2.表演性。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對象的年齡特征使得其具有極強的表演性,教師要以其豐富的、恰如其分的語言、神情、姿態等手段,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審美性。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充滿著美,教師和學生既是美的感受者、欣賞者,又是美的創造者。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美、結構美、形式美,同時又要讓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體會到作者的情感,從而和作者產生感情上的共鳴。
4.技巧性。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技巧性就是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式,促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主要有語言藝術技巧、神情暗示技巧、啟發技巧、批評技巧和訓練技巧等,這些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逐漸掌握的。
二、運用以上基本特征進行教學
1.創造性的運用。小學語文教材的主體是一篇篇范文,根據每篇范文的類型、內容、文體的不同,一般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文學作品中的精品,在教學中應側重于欣賞;其他作品有的則應側重于知識的傳授或基本技能的訓練,有的應側重于思想的開啟,有的應引導學生尋根究底,有的以講為主,有的以練為中心,有的以導讀為主??傊?,要從實際出發,善于變通。
2.表演性的運用。一個好的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對課文內容生動形象地講述,對課文聲情并茂地朗誦,對課文中人物的神態惟妙惟肖地模仿,對課文展示的典型環境栩栩如生地描述,對課文的立意深入淺出、絲絲入扣地剖析,會產生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因此,語文教師必須具有政治家的素養,科學家的頭腦,哲學家的嚴謹,演說家的口才,歌唱家的嗓音,詩人般的激情,童話大師的幻想,相聲演員的幽默,舞蹈演員的身姿……
3.審美性的運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朗讀、講述、圖片展示等教學手段,強化文學藝術作品中的人物、環境、情節、語言等產生的藝術沖擊力和感染力,從而使學生感同身受,身臨其境,學生的鑒賞力和語言修養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提升。
4.技巧性的運用。(1)內容運用的技巧性。教學內容與教學目的相一致,教師要善于站在兒童的角度去講授教學內容。如,在學習一年級下冊《紀念》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什么樣的紀念才是最好的紀念,我讓學生們進行角色體驗,最后用一段話總結自己的體驗感受,得出最佳答案,做到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和諧統一。(2)教師語言藝術的技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把各種“巧語”(如充分體現地方特色的諺語、耳熟能詳的詩詞等)巧妙地運用在教學當中。(3)啟發的技巧。站在兒童的角度去思考,用兒童喜愛的形式指導他們學習,使他們不僅跟隨教師思路走,而且還能借助教師的思路自己摸索著前進。例如,在學習《家鄉的橋》一課時,為了讓這些北方的學生體會水鄉的突出特點——水多,我讓學生們每人畫一幅水鄉圖,有意思的是大多數的學生把房子畫在山上,讓房子遠離水。為了糾正學生們的錯誤,我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讓他們知道水鄉人的家有許多是直接建在水中的,這與我們北方有很大的不同。(4)評價技巧的運用。首先小學生因為年齡特點在學習過程中往往不會保持持久的熱情,因此,教師應盡量采用激勵性的評價,以調動起其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其次,教師要采取動態評價,切忌運用傳統教育的那種以學生一時一事的表現,輕率地斷定學生終身發展的評價方式。
.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