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凌
〔關鍵詞〕 教師;問題意識;轉型;反思
〔中圖分類號〕 G45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16—0018—01
袁振國先生的《教育最新理念》一文中有一句很經典的話:“教育的最大問題是沒有問題。”長期以來,教師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卻極少關注自身的問題意識,而教師的問題意識恰恰影響和制約著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因此,學校要著力強化教師問題意識的培養,推動研究型教師隊伍的形成。
一、強化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問題意識
新課程的實施既為教師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給教師提出了諸多挑戰性的問題。研究和解決這些問題,對于更新教師教育教學理念、掌握教育教學規律、積淀教育教學經驗、實施高效課堂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學校要重視對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問題意識的培養,一方面要讓教師加強對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讓問題意識的培養成為學習培訓中的常規項,不斷提升教師的思想水平,促進教師教學研究意識與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另一方面,學校要為教師創造有利于問題意識培養的寬松條件和氛圍,保護和激勵教師的問題意識,倡導教師帶著問題去做教育、做教學,激發教師深入思考、勇于探索的熱情,使科學的教育教學模式在教師反復揣摩、不斷思考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并完善,也使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型具備一定的可能性。
二、強化教師在教研活動中的問題意識
教研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問題意識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學校教研水平的高低。因此,學校應注重在教研活動中強化教師的問題意識,一方面要“小題大作”,重視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小問題,因為小問題的生成是與教師距離最近、最能引發教師認真對待、仔細分析、深入思考和嘗試解決的,重視這樣的小問題易于促發教師的問題意識,也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研究工作的起點與巨大推動力;另一方面,學校教研還要“大題小作”,即在教師剛開始進行教育學術研究時,發現和提出的問題總是一些關涉面較“大”的問題,但受制于學識基礎單薄和研究能力有限,這些“大”問題往往會挫傷教師的研究熱情,這時就要從“大”問題具體地挖掘出若干相關的“小”問題來,再分別進行研究,使教師的問題意識得到提升。
三、強化教師在聽課評課過程中的問題意識
聽課評課是教學研究的重要手段,是教師之間分析教材、研究教法、交流教學經驗的一種良好形式。要切實發揮聽課評課的作用,必須強化教師在聽課評課過程中的問題意識。首先,學校要制定具體可操作的聽課評課制度,明晰教師的聽課評課任務和具體要求,制作科學具體的聽課評課觀察量表,讓教師帶著目標、帶著問題走進課堂,用研究的心態全面透視教學;其次,要避免“權威論壇”和評課的過場化,即不能讓評課成為專家、教研員、教育教學骨干的“一言堂”和“權威論壇”,也要避免“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或“不說好,不說壞,免得大家怪”的過場式評課,而要創設寬松和諧、平等自由的評課氛圍,實現參與者之間充分有效的溝通。通過充分的討論、交流,使聽課評課激發出教師的學習熱情、點燃思維的火花、釋放教學的潛能,有效提升教師的問題意識和研究能力。
四、強化教師在教學反思中的問題意識
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強化教師問題意識,推動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型的有效路徑之一。反思對于教師發展的意義,已被越來越多的學校重視,但很多學校并沒有對教師的教學反思進行引領和具體指導,教師的反思徒有教學反思之“形”,而無教學反思之“神”,教學反思甚至成了教師的“課業負擔”。因此,學校要在倡導教學反思的過程中強化教師的問題意識,以問題促進教師反思行為的有效性。一方面,學校要加強對教師教學反思中的思維策略和方法的指導,引導教師多層面、多角度地發現問題,深入而有質量地進行反思,拓寬教師的專業視野;另一方面,學校對教學反思的管理應該“人本化”,以不讓教師作無用功為原則,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教師能夠靜下心來反思,潛下心來研究,從而獲得自身的發展。
編輯:馬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