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融合·幸福溫州”的奮斗目標,是溫州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立足溫州的市情和未來的發展,審時度勢作出的一個重大戰略部署。這個目標的實現,關鍵要通過加快推進經濟、城市(社會)、政府三大轉型來推動。三大轉型中,就龍灣而言,加快經濟轉型、大力扶持和振興實體經濟更是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打造海港縣區新經濟模式?
龍灣“破題”的著力點在哪
問:當前,溫州處于非常關鍵的戰略調整期和多方博弈的戰略競爭期,未來五年的走勢對溫州尤為關鍵。我們注意到,今年溫州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了要建設“三生融合·幸福溫州”的奮斗目標,作為溫州的三大城區之一,龍灣“領題”之后,“破題”的首要著力點在哪里?
答:作為民營經濟的發祥地之一,龍灣經歷了改革開放的洗禮和市場的沖擊,培育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產業體系,孕育了充裕的民間資本,奠定了堅實的發展根基。但客觀地看,龍灣產業低、小、散的現象仍然突出,要贏得未來的發展空間和主動,根本的出路就是要把扶持實體經濟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過去低、小、散的經濟形態和以規模擴張為主的產業發展路徑,轉向以創新和提升附加值為內在動力,轉向以財富驅動的經濟發展階段,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為了切實振興實體經濟,幫助企業回歸實體、專注實體、發展實體,我們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和力量,制定出臺并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
出臺一攬子扶持政策。在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對中小企業相關扶持政策的基礎上,結合龍灣產業發展階段性特征,研究出臺扶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具體實施意見,在政策上明導向、樹信心、強支撐。特別是制定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施細則,引導傳統優勢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抓住事關企業切身利益的緊要環節,對企業所收的稅費,原則上“能免則免、能減則減、能緩則緩”,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推行差異化分類管理。按照畝產論英雄,把工業企業分成優秀類、扶持類、幫扶類等三種類型,實行差異化的扶持政策。對優秀類企業進行重點幫扶,優先保障用地需求和進行政策傾斜;對科技含量高的扶持類企業量身定做幫扶計劃;對不符合產業導向、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企業按照“三保倒閉”,該淘汰的堅決淘汰、該整頓的堅決整頓。以此來引導企業主動轉型,提升效益。
打造個性化支撐平臺、構建多元化產業格局。按照“政府搭臺,銀校參與,企業受惠”的總體思路,著重搭建政銀企聯動、公共科技服務以及企業互助三大平臺。堅持“大平臺、大產業、大企業”發展戰略,加速集聚高端現代服務業態,努力構建充滿活力、特色突出、優勢互補的多元化產業格局。此外,注重發揮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對服務企業的領域、方式進行全方位的拓展。
如何推動城市轉型
問:經濟轉型是基礎,城市和社會轉型是根本。為了推動城市轉型,龍灣有哪些對應的舉措?
答:把城市能級提升作為關鍵著力點。堅持大手筆規劃,大氣魄投入,大力度開發,將城市做特,功能做優,環境做美,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平臺。首先是拉大框架。根據溫州城市東部發展現實需求,將城市中心區從2.55平方公里拓展到14.58平方公里繼而到71平方公里。前后兩次控規調整,不僅顯示出市委、市政府對龍灣發展的高度重視,更加凸顯了中心區作為溫州城市東部龍頭的地位。其次是謀大規劃。高起點統籌區塊發展,推動各大功能區資源整合、功能互補、融合發展。借助國家級高新區創建,打造集總部經濟集聚、高端居住休閑、高新技術產業研發孵化等“五大板塊”為一體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萬達城市綜合體一期、二期為引領,加速舊城新區對接融合,集聚高端現代服務業態,建成溫州城市東部龍頭和“城市客廳”;依托溫州永強機場和城市東部綜合交通樞紐優勢,積極發展“臨空經濟”,深化港城聯動,為溫州建設未來航空大都市奠定基礎。再次是建大配套。通盤考慮城市的綜合承載力,全面加強水利、公交、供電、供氣、通訊、互聯網等設施建設,加快建設覆蓋全區的符合城市所需的功能性、樞紐型、網絡化基礎配套體系,著力提升城區承載能力。第四是優大環境。堅持從改善視覺環境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入手,統籌推進城市潔化、綠化、亮化和美化工作,深化“綠滿龍灣”行動,加快推進城市綠道系統、森林公園、景觀帶和亮麗工程建設,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質。
其次,把城鄉統籌推進作為重要突破口。緊抓溫州市成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的機遇,利用龍灣綜合區位優勢,借助當前溫州上下推進“三分三改”的強勁勢頭,按照“跨域聯建、資地平衡、戶為單位、鼓勵連片”的原則,加快“村房兩改”建設步伐,完善農房置換政策體系,創新融資方式,延伸公共服務功能,切實加快新型城市化進程。
加快政府自身轉型
問:經濟社會轉型離不開政府的積極推動和政府的制度創新,而政府轉型也是一項深層次的內涵式改革。對此,龍灣將如何協調、互為推進?
答:政府是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導力量,政府轉型是經濟、社會轉型的根本保障。現階段經濟社會轉型中遇到的最突出矛盾,就是公共物品供給不足。需要政府充分發揮“有形之手”的作用,加快自身轉型,努力建設現代公共服務型政府,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學有效的體制機制。為此,龍灣將著重圍繞高效、責任、法治和廉潔政府建設,在機制創新、制度創優上下功夫,取信于民,狠抓落實,構筑和諧,推動發展。
一是建立績效考核機制。溫州近兩年的干部作風改變有目共睹,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在于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去年以來,我們制定出臺了考績辦法和績擢辦法,建立了街道、部門兩套考績體系,把固定資產投資、城鄉統籌發展、六城聯創等重點工作一并納入。通過現場察看、公開承諾、年終曬成績等形式,優化考績過程,明確責任分工,形成了層層傳遞壓力、個個奮勇爭先的工作局面。同時,通過實施“考績擇才”、“掛牌招才”、“賽場挑才”,從考績優秀的街道、部門中,選拔一定數量優秀干部,對考績優秀單位予以重獎。兩年來我們共有18名敢于突破、善于攻堅的干部,通過績擢法走上領導崗位,有效調動激發了干部隊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是建立效能監察機制。把效能建設作為推進各級干部轉變作風、創先爭優的關鍵環節,著力提高各級干部執行力,創造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一方面,實行即辦制、定期督查制,破除干部“庸懶散”問題,簡化辦事流程、壓縮辦理時限,提高公務行為的群眾滿意度。另一方面,實行全程代辦制。對于一些重大項目的審批事項,實行分管副區長定期蹲點審批服務中心,現場協調辦公。選派優秀年輕后備干部作為代辦員,提供全程無償代辦服務。對于一些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項目,由區領導全程包辦。
三是建立源頭直通機制。建立定期征求意見制。實行區四套領導班子聯系點、信訪接待日等制度,采取直接聯系、主動接訪、下訪約訪、網上征詢、熱線電話、電子信箱等方式,面對面零距離聽取黨員群眾意見,反映群眾利益訴求,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同時,建立公開承諾制。推行“承諾—審諾—亮諾—踐諾”長效機制,圍繞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黨員干部承諾,采取集中整治、破難攻堅、送服務等辦法,切實讓各項政策措施、發展成效惠及廣大群眾。此外,建立咨詢論證制。深入推行黨內工作重大事項聽證制度,定期將推行的新政策或涉及廣大黨員群眾切身利益的有關問題進行公開,廣泛征求黨員群眾的意見,并認真進行解釋答復。完善重大工程、重點項目風險評估機制,著力維護群眾合法利益,努力贏得廣大群眾支持。
(金雄偉、韓曉露整理)
責編/高源美編/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