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光等
案例解析
危機過后睜開雙眼
身處無察覺危機,如溫水中的青蛙,意識到水溫無法承受時已經喪失了跳脫的能力;又如米倉里的老鼠,大吃大喝后想要跳出缸口時,肥碩笨重的軀體已經注定只能留在缸底。以下幾個無察覺危機案例,相信會帶給您諸多啟發。
蘇聯解體:這里的危機靜悄悄
蘇聯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從“十月革命”列寧締造蘇維埃政權,到斯大林領導蘇聯人民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偉大勝利;從赫魯曉夫“土豆加牛肉”的“共產主義”,到勃列日涅夫時代“發達的社會主義”,坎坷征程路,漫漫七十載。就在蘇聯貌似國運昌盛、如日中天,著力與美國爭奪世界霸主地位時,卻出人意料地在一夜之間,衛星上天、紅旗落地,民族分裂、國家解體,譜寫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最悲壯的一頁。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樣一場“又一次”改變了人類命運的重大歷史變革,卻也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危機)”。
無察覺原因: “和平演變”、“休克療法”,盡顯了這場危機的無察覺特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王偉光:蘇聯的解體并沒有終結也沒有改變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我們今天生存的世界仍然是一個由資本擴張主導的、人類利益被迫服從于資本意志的世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根據資本積累的實質推斷出的全球化、全球范圍的兩極分化、金融資本的惡性膨脹等現象必然出現,資本主義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的激化,以及由此而引發的制度性危機越發顯現。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導致的制度危機,西方“自由民主”所標榜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等理念、制度無法給予有效解答。要解決這些問題,人類必須從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價值觀中尋求解決思路,必須要認識到資本主義、個人主義、物質主義、拜金主義、自由主義這些世界觀和價值觀體系已經造成了人類靈魂的深刻異化和人類社會的深重災難。
國際金融危機:誰能感知海嘯第一波
2007年開始的環球金融危機,又稱世界金融危機、次貸危機、信用危機,更于2008年起名為金融海嘯及華爾街海嘯等,是一場在2007年8月9日開始浮現的金融危機。自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后,投資者開始對按揭證券的價值失去信心,引發流動性危機。即使多國中央銀行多次向金融市場注入巨額資金,也無法阻止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直到2008年9月9日,這場金融危機開始失控,并導致多間大型的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政府接管。
無察覺原因:爆發突然,影響面廣,難以預警,難以防控。
德意志聯邦銀行行長基恩斯·魏德曼: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五年來,全球為解決危機而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都是史無前例的。同時,我們對金融部門的認識也發生了深刻改變。但是危機造成的很多問題尚未完全解決,這些問題涉及危機爆發之前的金融發展、整個危機過程中的鏈條傳染以及進行政策干預的結果。所有為解決問題而付出的努力都有一個共性,就是更好地認識金融部門及其作為金融中介所發揮的不斷變化的經濟作用。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使人們意識到金融市場及其紀律約束的重要性。事實上,債券市場注意到主權債務風險的差異為時已晚,但是經濟政策在預防過多赤字和嚴重宏觀經濟分歧方面也表現乏力。因此通過直接禁止或限制市場活動能否糾正金融市場的不良結果也值得懷疑。相反,監管改革要重整風險和回報緊密相連的原則:市場參與者必須對其行為負責,任何市場在運行過程中都可能出現損失甚至失敗,金融市場也不例外。
阿拉伯之春:觸摸蝴蝶翅膀的力量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南部城市西迪布吉德,無照小販穆罕默德·布瓦吉吉因抗議警察粗暴執法自焚,引發當地民眾的同情與憤慨。蝴蝶之翼輕輕振動,便在阿拉伯世界形成了一場颶風。在互聯網的推波助瀾下,2010年12月27日,“反對饑餓和失業”的抗議活動開始蔓延。2011年1月9日,警察與抗議示威者在多個城市發生沖突,造成數十人死亡。2011年14日傍晚,總統本·阿里結束他長達23年的執政,出走沙特。2011年2月11日,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宣布下臺,結束長達30年的統治。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亞領袖卡扎菲在蘇爾特被殺。2011年11月23日,也門總統薩利赫將權力和平移交給副總統哈迪,也門長達33年之久的“薩利赫時代”落下帷幕。
無察覺原因:光鮮外表、宏觀數據下存在許多難以解決的深層問題,百姓心存不滿。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朱啟貴:“阿拉伯之春”席卷大中東地區(北非和西亞)眾多阿拉伯國家,并延燒許多歐洲、美洲、亞洲國家,形成一系列的反政府社會運動?!鞍⒗骸钡闹饕V求,多關于經濟和民主;活動方式多采取示威游行和網絡串連,對許多國家的政治和經濟影響甚巨,迄今尚未完全結束?!暗溁级嗌诤鑫?,智勇多困于所溺”。突尼斯看起來其實并非如此脆弱,它是非洲的小康之國,其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率近5%,2010年人均GDP約4160美元,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最近發布的國家競爭力排行中位列非洲之首。但宏觀數據并不一定真實反映人民生活和國家發展水平,光鮮外表下存在許多難以解決的深層問題?!扒Ю镏?,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這些不易察覺之危機,或許才是危及政權長久執政的最大危機。從無察覺危機的表現形式來看,政府、民眾和社會是誘導其發生和最終呈現的三個載體。因此,深入剖析無察覺危機產生的根源,也必須從這三者的互動關系出發,探尋由此引發的政治問題、社會問題和民眾問題,以及在此基礎上無察覺危機產生和發展的機理。
群體突發事件:用好社會心理“凸透鏡”
歷數近些年來各地發生的群體性事件,都有著類似特點:人數多、規模大、爆發突然、讓人措手不及。這類突發性群體事件由于采取集結力量的方式,對社會影響面大,沖擊力強,而且處理難度系數大、遺留的問題多,不僅會直接導致社會經濟生活的重大損失,加大各級政府行政管理的難度,而且還會對社會的穩定發展危害極大。
無察覺原因:在導致社會不滿的社會現實逐漸積聚的基礎上,其負面影響經過社會心理的放大后會被夸大,而社會心理又難以把握。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唐鈞:類似群體性事件這種突然爆發的危機,是否無從把控和防范呢?回答是否定的。但是,我們不能把目光局限在尋找所謂的“源頭”,并將其作為孤立的個案來進行研究,因為這種就事論事的研究是不可能周全的。我們需要的,是以一種整合的思路來思考和解決問題,準確把握“社會心理”。國外有學者論證,社會心理就像是一面凸透鏡,通常很難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地反映社會事件的本來面貌,經過其折射反映出來的“映像”不是被夸大了就是被縮小了。在缺乏引導的情況下,由于從眾心理的影響,人們常常會對觀察到的社會現象,尤其是負面的東西加以夸大,由此而導致的隔閡、猜忌與不信任,可能會引發出許多非理性行為。如今發生的很多群體性事件,其根源也許都在于此。
(人民論壇記者杜鳳嬌整理)
責編/肖楠美編/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