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專題調研組
調研背景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社區文化、村鎮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等建設水平”。歷史經驗表明,一個沒有自己文化特色的民族是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同樣,一個缺乏優秀文化支撐的企業也是難以持續健康發展的。面對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繁重任務和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廣大企業面臨一項緊迫的現實課題:如何立足自身實際,培育和塑造優秀企業文化,提升企業發展軟實力,增強核心競爭力?
煙草行業企業在聯合重組后,不能簡單地依靠行政手段來排除文化差異,而是要在實現“兩個至上”行業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合貫通的基礎上,注重用發展的觀點和創新的思維,對原有企業精神、經營理念等進行整合提煉,賦予企業文化以新的內涵
2011年,湖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湖南中煙”)交出了一份又好又快發展的答卷:
全年實現稅利525.58億元,同比增長24.96%;“白沙”商業銷量突破300萬箱,“芙蓉王”商業銷售收入超過600億元,兩大品牌雙雙邁上煙草行業“532”、“461”品牌發展戰略新臺階;2006年—2011年,6度登上“中國企業500強”榜單。
“硬實力”持續提升的背后,是湖南中煙在提高“軟實力”上的不懈探索。近年來,他們自覺把握企業文化建設內在規律,尤其是在合并重組中高度重視文化融合與創新工作,著力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體系,為推動企業科學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力量源泉。
思路與做法:行業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合貫通
湖南中煙的前身為成立于2003年5月的湖南中煙工業公司,隸屬國家煙草專賣局(中國煙草總公司)。2006年11月,與所屬長沙卷煙廠、常德卷煙廠合并重組為一個企業法人。公司總部共設有19個部、室、中心,在湖南、吉林和寧夏三省區直轄6個卷煙廠,擁有員工14000余人。
聯合重組后的湖南中煙,實現了資本、結構、技術、信息、管理的共享與優化,為做大做強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在公司的決策層看來,要真正把企業重組優勢和強強聯合效應轉化為核心競爭力,必須加快企業文化融合與創新,為保證企業平穩運作、保持生機與活力提供動力源泉。
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于國有企業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企之魂,是先進企業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競爭能力。
煙草行業是特殊行業,煙草企業是國有企業。“國家利益至上,消費者利益至上”是煙草行業的共同價值觀。湖南中煙的決策層認為,從本質上說,“兩個至上”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煙草行業內的具體體現和要求,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則是實現“兩個至上”價值觀的必要前提和依據。
因此,煙草行業企業在聯合重組后,不能簡單地依靠行政手段來排除文化差異,而是要在實現“兩個至上”行業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合貫通的基礎上,注重用發展的觀點和創新的思維,對原有企業精神、經營理念等進行整合提煉,賦予企業文化以新的內涵。
為此,公司成立了以黨組書記、總經理周昌貢為組長,以黨、政、工、團主要領導為成員的企業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并成立企業文化聯合工作組,對公司本部和卷煙廠的高層、中層及員工代表展開訪談、座談活動,深入考察生產車間,走訪卷煙市場和消費者……一項覆蓋廣、跨度大、周期長、要求細的企業文化融合與創新工作拉開了序幕。
他們注重深入推進“兩個至上”在崗位主題實踐活動,促進“兩個至上”進班子、進崗位、進制度、進流程,真正實現“兩個至上”入腦入心入行,增強踐行“兩個至上”的自覺性,用“兩個至上”鼓舞斗志、引領風尚、凝聚力量、提升素質,為企業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為營造“大家的文化大家創,自己的文化自己建”的氛圍 ,2007年湖南中煙面向全體職工開展了“企業文化理念征集”活動。各地各廠員工踴躍參與,提出理念1800多條。在文化調研中,不論總經理或是一般員工,都在百忙中抽出時間提出了中肯意見。在描述文化的23個關鍵句和關鍵詞中,有66.78%的員工認為“兩個至上”最符合湖南中煙的核心價值觀,有50%以上的員工認為誠信務實最能體現湖南中煙的精神。
經過歷時一年的調查、研究、討論和修改,《湖南中煙企業文化手冊》出爐。它既考慮了行業價值觀的要求,又考慮了湖湘文化的特點;既吸納了原有各廠文化的優點,又進行了創造性融合與提升。
“國家利益至上,消費者利益至上”的核心價值觀,為湖南中煙人統一了步調;“中式卷煙杰出代表,世界級煙草制造商”的公司愿景,為湖南中煙人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為國家創造財富,為客戶創造價值,為員工創造機會,為社會創造效益”的公司使命,為湖南中煙人確立了責任與擔當;“誠信務實,敢為人先”的公司精神,為湖南中煙人貼上了行為的標簽。
拓展與成效:使企業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
企業文化理念體系確立后,讓文化理念落地是關鍵。如何為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提供長效機制保障?這就需要探索建立組織運行機制、宣傳教育機制、載體推動機制、投入保障機制和考核評價機制。基于以上認識,湖南中煙開始探索企業文化的落地、深植工作。
他們注重加強企業文化宣傳陣地建設,利用企業內部報刊、網站等各種載體進行廣泛宣傳,把企業文化學習教育結合到各類培訓和文體活動中。同時,在各類評選、考核中都將企業文化的執行和建設情況作為重要指標。
“實用”是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方向和價值所在。湖南中煙堅持企業文化建設與生產經營同規劃、同部署、同檢查,將企業文化滲透到每一項規章制度中,滲透到每一個工作流程中,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全體員工的認識,確保企業文化實現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真正為企業的科學管理和改革發展服務。
作為企業文化的子系統,品牌文化主要承擔著企業文化的一項重要功能,即向外輻射、樹立企業形象,提升企業文化價值。“白沙”、“芙蓉王”是湖南中煙著力培育的兩大品牌。“白沙”以“飛翔”文化為內核,詮釋了“敢為人先”的湖湘文化和自由飛翔的消費體驗;“芙蓉王”以“成功”為文化內涵,詮釋了“經世致用”的湖湘文化和厚德載物的消費價值。湖南中煙對這兩大品牌文化的塑造和提升獨具匠心。
他們一方面加強與強勢媒體合作,推動品牌文化有效傳播,另一方面本著“傳遞真情,和諧共建”的理念,持續發揮原長沙卷煙廠“飛翔公益基金”和常德卷煙廠的“芙蓉學子”等公益品牌作用,實施以改善煙區小學辦學條件和資助家庭困難學生、獎勵優秀在校大學生為主的多個公益項目,在積極回報社會的同時,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拓展了企業文化的外延與影響力。
在優秀企業文化的引領和凝聚下,湖南中煙邁入了又好又快發展的軌道,核心競爭力日益提升。“十一五”期間,湖南煙草工業累計實現稅利1597.02億元,其中稅金1267.43億元,利潤329.5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41.84%、132.13%、188.36%,實現了從省內市場依賴型向全國大市場的跨越。不僅如此,“萬寶路”生產商、國際煙草行業巨頭菲莫公司,看中了湖南中煙的巨大實力和發展潛力,不僅選擇長沙卷煙廠作為生產合作伙伴,更邀請湖南中煙合作開發南美市場……在湖南中煙的努力下,湘煙的品牌規模、卷煙產量、出口、利稅都迎來了新的高點。
經驗與思考:湖南中煙系統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的五點啟示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對于當下國內各類企業進一步搞好企業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調研組認為,湖南中煙深入系統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的做法,有以下五點啟示:
第一,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是必由之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廣大企業在提升硬實力的同時,要更加重視軟實力的提升,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企業改革發展的全過程,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服務的各領域,體現在企業文化建設的各方面。
第二,要堅持以人為本和群眾路線。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要求,發揮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職工是企業文化的實踐者、推動者和受益者,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扎實推進企業文化建設,應以民主化管理、創建學習型企業、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等為抓手,進一步強化職工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職工的主體作用。
第三,服務生產經營和管理是關鍵。企業文化不能脫離生產經營和管理而獨立存在,而應該為促進生產力發展、提高生產經營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服務,這樣的文化才具有生命力和凝聚力。
第四,要注重傳承、創新和個性化。對重組企業來說,“傳承”是指要善于把企業重組前的優良傳統融入到當前的企業文化理念當中,使之在重組后的企業中有效延續;“創新”是指要適時根據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進行相應的調整、充實與完善,以契合甚至領先于社會和行業的發展;“個性化”是指要結合自身實際,建設符合自身特點的企業文化,這樣文化才是自己的、實用的,真正為企業創造價值。
第五,建立長效機制是保障。只有建立健全黨政工團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廣大職工積極參與的工作體制,以及相應的宣教、投入、考評、激勵機制,才能形成企業文化建設合力,增強企業文化建設動力,從而使企業文化從“落地”到“深植”。
(執筆:陶建群蔣升平王志遠)
責編/陳楠美編/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