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艷 劉玲霞



近年來,隨著醫學護理模式的轉變,護理的職能也在不斷拓寬。護理人員開始從醫院走向社區,為患者提供預防、保健等系統化的服務[1]。舒適護理(comfort care)是一種整體的、個性化的、創造性的、有效的護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舒適護理的提出,突破了常規的護理模式,研究結果[2-3]顯示,舒適護理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復和愈后,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了探討燒傷后更為有效的護理措施,本文以2009年6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并接受治療的58例面部燒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比較了不同護理方法下患者焦慮、并發癥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以2009年6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并接受治療的58例面部燒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面部燒傷患者、病歷及治療過程資料完整。本研究共納入58例面部燒傷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齡14~58歲,平均年齡41.6歲。其中34例患者因生活性熱液致傷,占58.6%;另24例為因火致傷,占41.4%。以淺Ⅱ度燒傷多見。
1.2治療方法:患者的治療采用暴露療法,對于Ⅰ度燒傷創面簡單清創,直接用無菌壓舌板將濕潤燒傷膏(MEBO)涂于創面,厚度約為1mm,每4~6h換一次藥,每次換藥之前要用消毒紗布或棉球將創面上原有的藥物分泌物等輕輕擦拭干凈,然后再涂MEBO。對淺Ⅱ度、深Ⅱ度燒傷,如果有水皰應先用無菌注射器吸除液體同時保留皰皮的完整性,傷后72h將水皰連同創面所有腐皮一并清除,并涂抹厚約1mm的MEBO,換藥次數及方法同Ⅰ度燒傷。對于Ⅲ度燒傷,入院后行清創術,用生理鹽水、新潔爾滅沖洗創面,并用絡合碘消毒,用取皮刀薄化壞死皮膚,至創面由蒼白轉為白里透紅后,涂厚約1mm的MEBO于創面上,換藥次數和方法同淺、深Ⅰ度燒傷。
1.3護理措施:將入選的患者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分為A、B兩組,A組29例,年齡14~56歲,平均年齡40.8歲,接受舒適護理;B組29例,年齡16~58歲,平均42.1歲,接受外科常規護理。兩組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臨床癥狀及致傷原因等影響因素經統計學分析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A、B兩組患者均給以普外科常規護理,A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舒適護理模式,更加重視患者生理、心理和周圍環境等的整體舒適度,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3.1常規護理:按普外科的護理常規對患者進行護理。全面地了解患者病情,術前對患者進行詳細查體,完成各項檢查。了解患者對疾病的認識,講明手術前后的注意事項、手術后護理指導及功能鍛煉,做好特殊患者的護理。
1.3.2舒適護理
1.3.2.1心理護理:燒傷不僅給患者帶來肉體上的痛苦,產生長期的身體不適和功能障礙,而且瘢痕增生會造成患者容貌的改變,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心理影響,容易產生緊張、焦慮、恐懼及自卑感等[4-5],患者在住院期間會出現較大的情緒波動。護理人員應該多與患者進行耐心的交流和溝通,向患者詳細講解燒傷的治療方法、手術過程、預期目標以及燒傷后瘢痕增生的病理和生理過程及預防措施,解除患者的心理負擔,引導患者做出正確的心理定位,使其對治療效果有合理的預期,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堅持治療的毅力,克服疼痛、瘙癢等身體上的不適,以積極的態度接受治療。同時應實事求是的向患者家屬講解手術治療及術后的預期效果,讓患者家屬多給患者以支持和鼓勵,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狀態配合手術治療。
1.3.2.2術前護理:除心理護理外,入院時,安排專門的護士對患者進行負責,向患者詳細介紹醫院環境及對其負責的醫務人員,使其盡快適應醫院環境,并建立起良好的醫患關系?;颊呷朐汉?,護理人員協助患者每天用溫開水熱敷或浸泡皮膚,以加速血液循環,有利于瘢痕的軟化。術前3天用0.1%的氯己定溶液或1:5 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手術瘢痕區域。叮囑患者不要抓撓瘢痕手術區域,以免瘢痕區域感染或破潰。術前一周禁止吸煙,因煙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可能會引起血管痙攣,影響手術效果[6]。
1.3.2.3術后護理:手術后,將患者送回病房,保持病房環境的安靜,舒適和空氣新鮮,提高護理人員查房的頻率,密切觀察患者手術部位的動態變化,如有異常情況及時報告主治醫師。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術后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教會患者自己判斷手術部位的變化,以協助醫護人員及時對手術部位異常情況及時處理。皮膚愈合后,指導并協助患者用溫開水浸洗手術部位皮膚,但注意避免損傷表皮。指導并協助患者對手術部位進行按摩和理療,機械性的破壞瘢痕組織結構并改善血液循環,使螺旋狀膠原纖維正?;?,加速瘢痕消退。燒傷創面愈合的過程中會出現創面瘙癢等癥狀,屬燒傷后恢復期的正?,F象,而精神緊張也是瘙癢加重的主要因素,因此應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緩解其緊張情緒,并告知患者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1.4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的焦慮變化情況、并發癥發生率和患者滿意度。對患者焦慮變化情況的評價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完成,分數為20~80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焦慮癥狀越重?;颊叩臐M意度調查通過自己設計的滿意度調查表完成,內容包括醫護人員態度、治療過程及健康教育等。
1.5 統計學處理:數據的分析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完成,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前焦慮情況的比較:兩組患者在初入院時焦慮情況評分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護理人員的護理后,患者的焦慮程度均有所下降, B組焦慮評分的下降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焦慮評分的下降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焦慮評分及比較情況見表1。
2.2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的比較:A組患者術后感染、休克、腦水腫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B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見表2。
2.3兩組患者滿意率的比較:A組患者術后滿意率明顯高于B組患者滿意率,且滿意率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滿意情況見表3。
3討論
舒適護理的概念最早提出于上世紀90年代,但目前在國內由于護理人員的缺乏,舒適護理很少得到普及應用,舒適護理的研究也剛剛起步。舒適護理是順應醫學模式轉變而產生的一種新的護理模式,是一個整體的、個性化的、有創造性的護理模式,它能使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護理[7]。能使患者切身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護理,提高手術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滿意度,有利于緩解目前形勢下日趨緊張的醫患關系。
通過對患者進行舒適護理,可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被尊敬感,改善醫患關系,調動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主管能動性,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開展舒適護理之后,患者的焦慮情緒明顯的得到了緩解,克服了生理上的不適,樹立起治療的信心,術后并發癥明顯的低于常規護理組,患者的滿意率也增加。舒適護理順應了醫學和護理模式的發展,增加了護理的內涵,值得在今后普外科手術中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燕,張丹萍,徐立勤,等.103例燒傷瘢痕增生病人護理干預效果評價[J].家庭護士,2006,4(11): 34-35.
[2]施妙萍.舒適護理在手術治療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8,22(S1):158.
[3]劉軍艷.舒適護理在外科護理中的應用[J]. 現代護理, 2009, 6(5): 85-86.
[4]尹紅,駱寧.燒傷病人的心理護理[C]. 第六屆全國燒傷救治專題研討會論文匯編, 2009:52.
[5]和淑云.46例老年燒傷病人的護理[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5):623-624.
[6]周云霞. 燒傷瘢痕整形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 西南軍醫, 2011, 11, 13(6): 1137-1138.
[7]李育玲, 王麗. 醫學模式的演進與護患關系的發展探討[J].護理研究, 2009, 23(9): 2445-2446.
[收稿日期]2012-04-09[修回日期]2012-05-29
編輯/賀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