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龍 趙太祥 周雨
摘要: 隨著軍隊院校的轉型,任職教育已成為軍隊院校教育的主流。課程模式改革是任職教育改革的重點,只有通過課程模式的改革才能擺脫傳統課程模式的束縛,構建滿足任職教育人才培養要求的課程體系,真正辦出任職教育的特色。
近年來,隨著改革的深入,軍隊任職教育的教學重點已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綜合傳授知識與培養任職技能轉移,著重培養學員的創新精神、較強的適應能力及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更好地適應我軍裝備信息化快速發展的需要。課程改革是任職教育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新階段任職教育面臨的核心任務。
一、改革課程模式是任職教育發展的需要
課程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由課程結構模式與課程開發模式共同構成的課程體系框架與教學內容組織形式。不同的課程模式反映不同的課程觀及其相應的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標準和課程開發方法。任職教育特定的培養目標,只有通過與之相應的課程模式才能最終實現。
當前,任職教育大都是由學歷教育轉型而來,因此其課程設置、師資結構、教學方法、評價方式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具有學歷教育的特點,課程模式自然而然地沿襲了傳統的以學術和學科為中心的課程模式。但對于具有崗位針對性的任職教育而言,缺乏對實際工作活動過程的歸納、抽象和整合,使得學員心理順序與崗位工作順序不完全一致,導致學與用之間、知識與能力之間的脫節。
二、軍隊院校任職教育課程模式的特點
當前,適合任職教育課程具體的模式有很多,歸納起來,較為典型的課程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基于實踐本位課程模式。實踐本位課程模式認為:原有的學科課程體系有其優勢,沒有必要完全打破,問題是實踐環節和實訓課程缺乏。課程模式的更新應把原有的學科課程作為實踐課程的輔助教材,理論知識進行選擇性講授,重在能力實踐。
2.基于能力本位課程模式。能力本位課程模式認為:課程評價新標準應該堅持“能力目標”、“任務訓練”、“學員主體”三個原則,必須沿著這個新的方向推進課程模式改革。能力本位課程改革要從基于學科知識的課程設計轉換為主題和項目載體的基于任職能力的課程設計。
3.基于工作過程本位課程模式。工作過程本位課程模式認為:一個專業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專業,是因為它具有特殊的知識系統,即在知識的結構、內容、方法、組織,以及理論的歷史發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獨到之處;一個職業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職業,是因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過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內容、方法、組織,以及工具的歷史發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獨到之處。任職教育必須基于工作過程重構其課程體系。
三、任職教育課程模式應注重四個“突出”
1.突出軍隊先進的任職教育理念。軍隊院校的任職教育是使培養對象獲得適應某一特定工作崗位需要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際技能,具備勝任某種工作能力而進行的專門教育。任職教育具有明確的目的性、鮮明的針對性和明顯的層次性等特點。任職教育的最終目標在于培養部隊崗位上所需的專業人才,因此,任職教育課程必須取決于部隊人力需求,注重培養學員核心的知識與能力,以便學員能將所學真正用在實際的工作中。任職教育課程應以服務部隊為根本方向,強化實做及應用技能的訓練,以達到實際崗位所期望的水平。
2.突出以綜合職業能力為特征的“新能力本位”課程觀。綜合職業能力正在成為課程模式改革的主流課程觀,其基本思想主要有兩點:一是它整合了工作者的知識、技能、經驗和態度,特別是與專業不直接相關但對個體發展起重要作用的關鍵能力;二是它與一定職業活動或工作情景聯系在一起,通過典型的工作任務來獲得。
3.突出科學合理的課程改革目標。課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個以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為出發點,瞄準崗位實際需要,以具有專業能力特色為基礎,建立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既有較強針對性,又有一定適應性的課程模式。任職教育課程模式改革要突出任職教育課程的專業特色定向性,以專業能力特色作為配置課程的基礎,使學員學到的知識、技能真正滿足專業崗位的特定需要。
4.突出任務導向的課程模式構建思路。基于任務導向構建課程模式的思路是:打破學科體系的構建模式,建立以工作任務為核心輻射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課程內容體系改革原則。它包括:以任務為核心構建培養目標,以此搭建相關知識體系模塊;選擇理論與實踐教學方法;使用學做相間、教學互動的教學方法;采取考、評、鑒結合的測量手段,達到應用能力培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方家銀.深化軍事任職教育改革應把握的幾個問題[J].繼續教育,2006.
[2]耿德英.教育學[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3]管飛.軍事任職教育教學特點比較研究[J].繼續教育,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