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冉
摘要: 中職生的學習習慣較被動,課堂有效教學成為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課題。本文從中職電子專業課前預習的必要性入手,實踐總結了電子專業課的課前預習題設置和運用。
中職電子專業的課程多數比較抽象,學生難以很快理解。要想提高課堂效率,學生的課前預習顯得尤為重要。有效的預習可在課堂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教師可能在一些本來可以不講或簡講的問題上浪費較多的時間。那么如何使預習更有效呢?關鍵在于教師課前布置的預習題要有效。
下面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討論如何設置有效教學預習題。
一、預習題的時間設置
預習占總課時的百分之七十的“杜郎口”教學模式,是將預習題當堂布置給學生,并且專門安排一堂“預習課”用于完成預習題,效果顯著。但是,對于電子專業的學生來說,本身電子的專業課就很多,還有好幾門的專業技能課和實訓,再加上語數外等課程,這樣算下來平均課時就很少了,如果直接模仿的話,就是絕對不可能完成的。如果提前一天布置預習題,就既可以填補新課前的作業空缺,又可以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預習。
二、預習題的題量設置
電子專業課每節新課的內容量不算多,關鍵看理解的程度,預習題只要能起到預習重點內容的目的就行,所以不宜過多。我在實際操作中一般只布置幾條預習題,每條預習題少的只有幾個字,多的也就二三十字,只要能起到引導預習任務就行。那么布置幾條預習題呢?我們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將一個班的學生分成了若干個合作學習小組,一個小組內學習能力好中差的都有,幾個問題正好可以分配給一個小組展示回答。
三、預習題的問題設置
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解決問題的層次也不同。預習題的問題既要讓一些基礎差的學生通過書本直接找到問題答案,讓這部分學生體會到成就感,也要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思維得到鍛煉,提一些有價值的思考題。比如《電子線路》的數電部分第七章第三節三人表決器的設計,我出了一條預習題:“與非門的邏輯功能是什么?三人表決器的邏輯功能是什么?如何用與非門設計出三人表決器?”其中“與非門的邏輯功能是什么?”這個問題可以從書上找到現成的答案,是給所有學生做的,而后兩個問題是在理解前面概念的基礎上聯系實際的回答,如果能回答出來就說明學生經過了思考理解了,滿足了對優秀學生思維的培養。
四、預習題的成效設定
預習的目的是在上課之前把要學的知識先學一遍,達到對知識有個大致的了解,以便在正式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在課堂上更容易掌握主動。
預習題的問題要涵蓋一節新課的大部分知識點,要讓學生通過預習就能掌握80%的基本知識點,不懂的問題再通過課堂上小組內同學間的合作交流,還有各小組間的展示交流再解決掉一部分問題,實在解決不了的還有老師的點撥指導。現在強調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做預習題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五、實訓課的預習題設置
電子專業實訓分為兩類:一類是伴隨理論課出現的實驗課,這類課的實驗課預習題的設置可以和一般專業課相同。還有一類是集中實訓課,要求學生在一個集中的時間段內,比如一周,掌握一種或者集中專業技能,這類課程往往要求學生一整天或者連續幾天都做一件或者一系列事情。如果還按照平時的做法,提前一天布置預習題,就不合適了。這類課程的預習我們需要根據不同的實訓內容進行具體的設置。比如,電工實訓,前三天要求完成照明電路的安裝,那么第一部分預習題的設置就必須針對這三天的實訓內容進行設置。課堂上時間不允許,要求所有預習題在課前完成,我就將預習題改成了實驗過程的設計。通過閱讀實驗指導的敘述,再完成布置的預習題,這樣就是不做實驗也對實驗的過程基本了解了,而且通過課堂上展示回答問題后再做實驗,絕對事半功倍。
六、預習效果的檢測
預習效果的檢查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檢查預習題的完成情況,要批改。當然預習題的批改與課后鞏固作業的批改有不同之處,預習題批改重點不在正確和錯誤上,而在是否認真完成上。老師應根據檢查情況“以學定教”,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準確把握教學起點,使教學更具針對性。第二部分是預習題的交流展示和點評。這是在課堂上完成的,首先每個小組都用幾分鐘的時間將組內同學做預習進行交流,然后老師通過抽簽的方式確定每個小組重點展示回答的問題,小組內討論好最佳答案后推選一位代表回答。在一個小組展示結束后,其他人可以自由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爭論不下時可由老師做點評。
以上是我近兩年教授電子專業課中布置預習題的一些實踐體會,提高教學效率當然不是只有布置預習題這一條路,還有比如提問設計、評價反饋等,我們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張渝安.面向二十一世紀的高等職業教育[J].高等職業教育,1998,(3):11-13.
[2]翟海魂.對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問題的思考[M].職業技術教育,2003,(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