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倩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我國的高職院校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然而,在經濟全球化的沖擊下,又面臨著許多的困難、障礙及危機,因此,我國高職院校應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以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創特色、樹立品牌、實現經濟效益,故我國高職院校在未來發展道路上必須制定一個合理的發展規劃,完善高職院校的評估體系,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加快教學改革方向,以實現我國高職院校未來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高職院校未來發展規劃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
0 前言
近年來,我國教育部與財政部門聯合實施的“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不僅促進我國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的教學技術和教育改革的發展,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還使普通高職院校的改革及發展得以借鑒,為我國高職院校教育質量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由于示范進行時間比較短,有些高職院校的教育理論及實踐經驗不足,導致該建設計劃工作沒有真正落實到位。因此,我國高職院校還需要在一定高度上科學、合理地為未來發展做好定位,以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育的質量,并提高其在教育領域的競爭地位。
1 我國高職院校的現狀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很多都是采取中專合并或者以其他高職院校合并建立而成的,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其教育規模也得以飛速發展,數目不斷增加,同時各高職院校也不斷擴大招生,使在校生達到900萬人,我國各高職院校的發展,對高等教育邁入現代化階段具有不可磨滅的作用。高職院校在不斷壯大的過程中,雖然學校規模擴大,但在教育教學上以及學生素質水平都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雖然學校數量是不斷增加,但在建設上卻并沒有自身獨特的方法;各高職院校畢業生數量不斷上升,但全國的就業率卻在不斷地下降;高職院校的教學水平相對于本科院校就普遍低下,但對于國家正大力支持的中職院校又有其優勢。國家為了加強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完善高職院校教育理念的政策,進而逐漸、普遍實施中等職業教育教學免費制度。①一旦此制度在國內實行,必會增加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吸引力,對于高職院校的招生勢必形成壓力。另一方面,我國高中畢業生人數開始出現下降的趨勢,換句話說就是高職院校招到的學生會有所減少,而且由于有些家庭經濟收入比較高,有不少高中學生放棄高考而選擇到國外留學,而且有不斷增加的趨勢;本科院校根據高考人數的波動,也會通過降低錄取分數線的方法來進行招生。照這種情況下去,我國高職院校的教育體系的地位將會下降,若不及早進行教育改革或制定未來發展方案,高職院校面臨的將是生源危機。加上近幾年來由于我國企業產業結構調整變化,有大量內地勞動力從沿海地區往內陸地區陸續遷居,導致沿海地區一帶的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有些高職院校是附屬國內公立高校的獨立教育機構,其擴張意圖及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國內還形成一種招生新潮流,其力量不可忽視,和其他普通的高職院校是不可比的,只會讓更多高職院校陷入生源危機當中;還有就是我國高職院校招生制度或者方法讓人無法預料,如有些高職院校就已經從“政策主導計劃”轉變成“學生自主”的形式,這樣又給那些沒有及時采取招生計劃的院校當頭一棒,加劇高職院校之間的競爭。②
2 高職院校未來的發展之路
2.1 教育管理職能改革
國家教育機關管理部門,特別是省市級的教育部門應加快對教育的改革開放,給我國普通高職院校特別是民營的高職院校實行放寬政策。使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能夠自由發展,并貫徹落實鄧小平提出的“改革有風險”“摸石頭過河”的政策,進行開拓創新的思想。各省市也要根據其所在的環境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經濟發展不同、市場需求不同、以及所需人才的不同,制定符合該地區高職院校發展的規劃,使該省市高職院校依據本身具有的特色、地區經濟發展的趨勢,而明確自身發展方向,還應選擇對市場化的方法對高職院校進行設立學科和專業,人才引進、教學模式改革等也可采取此方法。
2.2 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教學方法
高職院校在辦學時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用來實現我國高職院校未來又好又快發展目的。高職院校主要的任務就是育人,故要把人作為根本。高職院校如從學生角色出發,就應明確教育的目的是要實現人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是高職院校教育的對象也是教育發展的承載者;如從教師角色出發,教師是高職院校教授知識,進行教育改革最主要的資源,同時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主體以及主要支柱。不僅要關心學校教師的身體健康狀況,更要讓教師在教學中感到愉悅、開心,高職院校還應注重提高教師專業水平,進而加強學校師德建設,建設一支高質量、高內涵的師資隊伍;另外,高職院校還要關心學生,主要幫助經濟困難的學生,還重點關注學生心理需求,在就業指導方面高職院校要主動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就業信息服務,努力做到把職業教育并入產業鏈。
2.3 健全高職院校教育研究機構
高職院校的教育研究機構應進行完善以及加大力度達到好又快的發展,為我國高職院校提供所有有關教育及畢業生就業服務。如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形勢、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趨勢、科學技術水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方向、各高職院校發展實踐經驗以及其發展趨勢,為我國各高職院校未來發展指明前進的方向。
2.4 建設有自身特色校園文化
開設學校的主要目的就是把我國傳統文化及外國先進文化以及知識傳授給學生。因此,構建一個富有文化氣息的校園是勢在必行的,校園文化是我國高職院校精神思想、教學理念、學生管理及軟實力的集中體現。各高職院校在構建校園文化時一定要有自身所特有的優勢,應用“文化育人、文化興校”作為辦學目標,在學習學院久遠歷史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根據“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系統規劃”的辦學原則,加快對校園物質文化的構建,還應在物質文化基礎上表現出“職業性”特點,使得高職院校學生擁有更多的體驗職業環境生活的機會;規范與完善校園文化建設,發揮校園文化的積極激勵作用,提高對學生的“創優、創新、創業”文化教育水平;并引進及借鑒外國及知名企業文化元素,強化對學生的職業定向教育和職業性格塑造,③進而實現我國高職院校未來發展的目標。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想要有一個美好的發展前景,就必須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未來發展方案,而且要在發展中不斷探索,開拓進取,找準目標定位,建設富有自身獨特特色的校園文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解決高職院校的招生問題,以確保其在激烈競爭市場中脫穎而出,創建出我國一流的高職院校,最終獲得更多學生的青睞。從而使高職院校未來發展充滿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