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與文化有著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系。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密不可分。對于文化和旅游資源豐富的縣域來說,推動文化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縣域科學發展的客觀要求。近日,人民論壇專題調研組來到位于中緬邊境的云南騰沖縣,真切感受了文旅融合給該縣帶來的發展活力。
和順古鎮:保護與開發齊頭并進的一種典型
騰沖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西部與緬甸毗鄰,其名始于《舊唐書》,自西漢起幾經更迭,1913年設騰沖縣。全縣自然與人文景觀豐富多彩,可以用“六個一”來概括,即“一本書”,一本展開在邊地的漢書;“一段史”,一段回腸蕩氣的抗戰史;“一塊玉”,一塊百看不厭的翡翠;“一道景”,一道火山熱海的奇景;“一座山”,一座神圣的高黎貢山;“一條路”,一條南亞的絲綢之路。
和順古鎮就是那“一本書”的縮影。她位于騰沖縣城西部4公里處,原名“陽溫墩”,因小河繞村而過,故改名“河順”,后雅化為“和順”,取“和睦順暢”之意,已有600多年歷史,是一座“活著的古鎮”。
和順古鎮集馬幫文化、商旅文化、僑鄉文化、抗戰文化為一體,是中原文化、西方文化、東南亞文化、云南邊地文化碰撞、融合、交流的窗口。在那里,不僅可以領略徽派建筑粉墻黛瓦的神韻,欣賞江南古鎮小橋流水的身影,還可以看到西方、南亞等異域建筑的風采。和順還是云南省著名的僑鄉,全鎮現有六千多原住居民,但僑居海外的和順人卻有18000多人,他們很多人進入了東南亞、南亞乃至歐美國家的主流社會,形成了“海外的和順”。
如何變文旅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走出古鎮保護和開發新路徑?騰沖縣的思路是:堅持以“政府主導、企業運作、全民參與”為手段,以“保護風貌、浮現文化、適度配套、和諧發展”為目標,逐步在組織運行、規劃先行、綜合治理、立法保護、科學開發等方面建立一整套體制機制。
在此過程中,騰沖縣特別注重維護政府、村民、企業的和諧關系,引導居民參與文化旅游開發,使文旅產業反哺民生。如今,村民們在文化旅游的發展中逐漸致富,企業逐漸發展壯大,政府增加了稅收,擴大了就業,和順旅游正在朝著多方“和諧共贏”的方向發展。
隨著和順對外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以及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廣泛關注,無論是外來的國際國內游客,還是當地的廣大居民,都充分認識到古鎮保護的重要性,大家都用實際行動自覺地參與到古鎮保護中來,積極出策獻計,形成了全社會參與古鎮保護的共識與合力。
經過合理的保護與科學的開發,和順古鎮的一河一橋、一水一亭、一館一閣、一臺一寺、一木一屋都被賦予了深邃的文化內涵,艾思奇紀念館、中國最大的民間圖書館、抗戰博物館、洗衣亭、“彎樓子”都在給游客講述發生在這里非同尋常的往事,展示著自然、多彩的人文景觀和淳樸的民風民情,使這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生態與文化水乳交融、傳統與開放共放異彩。
2005年,和順古鎮獲得了“中國十大魅力名鎮”榮譽稱號。此后,還相繼贏得了“全國環境優美鎮”、“國家4A級風景旅游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全國旅游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中國十佳古鎮”、“中國最美麗的十大鄉村”、“云南省村鎮建設示范鎮”、“云南旅游名鎮”、“云南十大名鎮”等殊榮。
《夢幻騰沖》:文旅產業互融共贏的一張名片
近年來,在云南不少地方,用歌舞等現代藝術手法展現特有民族文化風俗的運作,都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比如昆明的《云南印象》、麗江的《麗水金沙》,騰沖在這方面也進行了大膽探索和嘗試。
2010年2月23日晚,在騰沖快速成為云南旅游新亮點的重要歷史時期,《夢幻騰沖》正式開演。至此,這臺歷時一年艱苦編排籌備,由云南省委宣傳部、云南省文化廳、保山市委市政府、云南省出版集團、云南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合力為騰沖量身打造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掀開了騰沖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共同發展的新篇章。
《夢幻騰沖》采取政府扶持、市場運作的方法,由云南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和云南省出版集團聯合投資3000萬元,云南省歌舞劇院負責編排表演,20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式大型晚會主創導演、云南省歌舞劇院院長陶春為總導演,云南省歌舞劇院演職人員100余人參加演出。同時,還請到專業的市場營銷隊伍,引進云南吉鑫集團經營管理經驗和人才,實現了強強聯合。
《夢幻騰沖》運用超一流的高科技聲、光、電手段,穿越時空隧道,通過“火山熱?!薄ⅰ肮诺礼R幫”、“碧血千秋”、“和順家園”、“絲路之光”等五個章節,再現了騰沖風骨厚重的馬幫文化、珠寶文化、僑鄉文化、抗戰文化和現代文明,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在旅游黃金季節,時長僅60分鐘的《夢幻騰沖》場場爆滿,即使在游客最少的季節,每場也有幾百名觀眾觀看。
截至今年2月,《夢幻騰沖》投資項目公演714場次,接待觀眾22萬人,創造經營總產值1800萬元,對當地旅游市場做出了巨大貢獻,相繼榮獲“首屆省級文化產業基地”、“云南省十一屆新劇目展演金獎” 、“保山市‘十一五文化產業發展突出貢獻獎”等稱號。
在騰沖縣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打造邊城精品旅游項目、實施重點項目帶動戰略的時代背景下,《夢幻騰沖》為騰沖開發了一臺以騰越歷史、風情為主題,具有國際水準、反映地域特色的文化盛宴,彌補了滇西旅游高投入、高起點、高品位旅游演藝市場的空白。《夢幻騰沖》的成功運作,被云南省內外專家譽為是騰沖文化與旅游,尤其是演藝產業和旅游產業結合的一個示范。
騰沖縣委書記余炳武說,“《夢幻騰沖》彌補了騰沖旅游演藝市場的空白,豐富了騰沖的旅游文化產品。我們將以此為契機,深入挖掘、整理、包裝騰沖文化,全力實施旅游文化提質工程,努力走出一條既順應時代潮流、又富有騰沖特色的旅游文化產業發展新路子。”
宜居騰沖:城建與文化旅游互促的一個樣板
推動文化與旅游互融共贏,離不開宜居城市的支撐。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上,是片面追求高樓大廈和千篇一律,還是追求“人在城中舉目能見到四周的青山綠水”,實現“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畫中”?騰沖選擇了后者。
去過騰沖的人都會對騰沖的城市建設留有深刻的印象:雖然城區面積不算大,但老城建設和新區開發錯落有致,條條整潔的大街小巷布滿了星星點點的綠蔭,騰沖人在青山綠水的包圍中享受著明媚的陽光和清新的空氣。
早在多年前,騰沖縣就提出以山水為依托,以文化為載體,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方針,立足“五個堅持、五個結合”,即堅持以擴展外延與提升內涵并重,堅持按規劃實施建設,堅持擴大規模與規范管理并進,堅持基礎設施先行,堅持體現地方特色,使城市建設發展與旅游文化相結合,與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推進新型工業化相結合,與招商引資相結合,與促進縣域經濟相結合。
在“五個堅持、五個結合”思路指導下,騰沖迅速從一個云南邊境小鎮發展到“道路寬敞、綠化優美、環境衛生、燈光璀璨”的旅游名縣,發展成建設中國通往南亞陸路大通道的“橋頭堡”。
對此,騰沖縣的決策者沒有沾沾自喜,而是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建設宜居城市,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他們確立了新的奮斗目標,即按照“統一規劃、統一設計、分類建設、逐步實施”的原則和“適度提高容積率、堅決降低建筑密度、留住田園風光、做足生態空間”的理念,以打造提升文化旅游城市景觀為抓手,使城市發展與文化旅游業發展協調匹配,從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旅游硬件入手,全面啟動“城市門戶整治、城市鮮花點綴、城市水面水景打造、城市房屋穿衣戴帽、城市雕塑小品裝飾、城市夜景燈光亮化”等六項工程,逐步完善城市“游、購、娛、住、食”等旅游要素設施,把騰沖建成特色鮮明、旅游設施完善、旅游產業蓬勃發展、人居生態環境優美的城市。
如今,騰沖在城市建設發展上已定位為“世界的騰沖”,即在不遠的將來要將騰沖這個以往的邊陲小城,打造成一個面向世界的對外開放窗口,一個人氣旺盛的宜居中等城市。
責編/王志遠肖楠美編/石玉